杜平
帶狀皰疹是由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類皮膚黏膜病變,常伴有神經痛,在皰疹消退后可持續1個月甚至更長時間[1],使患者疼痛難忍,造成巨大的痛苦。早期及時有效的治療可預防和減輕神經痛的癥狀,我院采用單磷酸阿糖腺苷治療帶狀皰疹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先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就診的82例帶狀皰疹患者的臨床資料,排除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哺乳期及妊娠期婦女,惡性腫瘤患者,長期使用激素類藥物的患者及發病后應用過其他抗病毒藥物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帶狀皰疹的診斷標準,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齡18~67歲,平均42.7歲,病程為3~12 d,平均5.8 d。帶狀皰疹分布部位為胸腹部神經叢35例,腰神經叢27例,上臂神經11例,下肢坐骨神經7例,頭面部2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0例,對照組4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病變部位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維生素B1100 mg口服,維生素B12500 μg肌內注射,1次/d。對照組給予阿昔洛韋注射液(內蒙古康源藥業有限公司生產,規格為0.25 g*5 ml)5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觀察組給予注射用單磷酸阿糖腺苷(海南中化聯合制藥工業有限公司生產,規格為0.2 g*1瓶)5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治療10d為一療程,治療前后均監測血常規、尿常規及肝腎功能。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止泡、止痛、完全結痂及皮損痊愈時間。并記錄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4 療效判斷標準 痊愈:皮損消退≥90%,疼痛消失;顯效:皮損消退≥70%,水皰干涸結痂,疼痛明顯減輕;有效:皮損消退≥30%,水皰干涸,疼痛部分減輕;無效:皮損消退不足30%,水皰干涸不明顯或加重,局部疼痛減輕不明顯或加重。以痊愈、顯效及有效的百分數之和計算有效率[2]。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軟件對統計學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在止泡、止痛、完全結痂及皮損痊愈時間方面優與對照組(P<0.05);對照組有效率為76.2%,觀察組有效率為87.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皮損及疼痛恢復情況比較(d)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例,%)
2.2 不良反應 觀察組在治療期間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發生,治療前后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無明顯變化。對照組在治療期間有3例患者因注射液外溢引發注射部位皮膚局部炎癥反應。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神經節及皮膚所致,臨床表現為沿神經分布的簇集性水泡群,伴有神經痛,多單側發病,一般不會超過身體中線,常見于成年人,老年人發病后多遺留神經痛,可長達半年。臨床采取的主要治療措施有抗病毒、止痛和營養神經,伴有感染者適當給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療。阿昔洛韋是臨床常用的抗病毒藥物,主要用于單純皰疹感染及帶狀皰疹[3]。近年來由于阿昔洛韋的廣泛應用,病毒的耐藥性越來越強,使用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皮損消失及疼痛緩解時間延長,容易遺留神經痛癥狀,臨床治療效果欠佳。單磷酸阿糖腺苷為嘌呤核苷類藥物,用于治療對阿昔洛韋耐藥的病毒效果較好。單磷酸阿糖腺苷為進入人體體內后被轉化為二磷酸阿糖腺苷和三磷酸阿糖腺苷,二磷酸阿糖腺苷可抑制病毒DNA末端脫氧核苷轉移酶,終止DNA的合成;三磷酸阿糖腺苷可抑制病毒核苷酸還原酶和DNA多聚酶,從而起到抑制病毒復制的作用[4]。因此單磷酸阿糖腺苷既是病毒復制抑制劑又是病毒DNA合成終止劑,能夠較有力的抑制病毒的復制,具有良好的抗皰疹病毒的作用。從本研究中可以看出應用單磷酸阿糖腺苷治療帶狀皰疹可在短時間內停止水泡產生,緩解疼痛,使皮損快速結痂,縮短病程且減少神經痛等后遺癥的發生率,治療有效率達87.5%,明顯高于阿昔洛韋組(76.2%)。單磷酸阿糖腺苷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可見注射部位疼痛,偶見血小板、白細胞減少,停藥后多可自行恢復。本組共用單磷酸阿糖腺苷治療帶狀皰疹患者40例,未見不良反應發生。由此可見單磷酸阿糖腺苷治療帶狀皰疹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李衛紅.阿昔洛韋聯合單磷酸阿糖腺苷治療帶狀皰疹74例療效觀察.山東醫藥,2009,49(15):97-98.
[2]楊志芳.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觀察.皮膚病與性病,2001,23(1):31.
[3]孫金輝,何成偉.單磷酸阿糖腺苷治療帶狀皰疹48例.醫藥導報,2011,30(6):728-729.
[4]嚴偉華.單磷酸阿糖腺苷聯合強的松治療老年帶狀皰疹療效分析.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8,22(1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