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腦卒中具有發生率高、致殘率和病死率高等特點[1-3]。在臨床醫療過程中,腦卒中后患者往往伴發情緒的變化,出現明顯的抑郁情緒,卒中后抑郁情緒的發生不僅增加了腦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而且給腦卒中患者的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及精神壓力[4-6]。如何對老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緒進行干預,是廣大神經內科和醫學心理學學者們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因此,本研究選擇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64例老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本研究入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心理干預組,對照組給予口服舍曲林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而心理干預組患者則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心理干預,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經內科64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所有患者符合以下情況:①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的標準《各類腦血管病診斷標準要點》中關于腦卒中的診斷標準[7]。②符合腦卒中顱腦CT和/或MRI的影像學診斷。③入院時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24項量表評分≥20分。④腦卒中患者自愿參加本次研究,愿意接受各種量表調查及評估,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所有入組患者均排外以下情況:①腦卒中患者有意識障礙及智能障礙,無法完成問卷調查。②腦卒中患者有言語交流障礙,無法正常理解或者表述自己想法的。③腦卒中患者既往有抑郁癥的。④腦卒中后抑郁診斷不明確的。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齡65~76歲,平均(70.56±9.34)歲。運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本研究所有入組患者分為心理干預組和對照組,在32例心理干預組腦卒中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年齡65~75歲,平均(70.52±9.28)歲。對照組有患者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齡65~76歲,平均(70.68±9.42)歲。對照組和心理干預組患者年齡及性別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口服舍曲林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而心理干預組患者則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心理干預,收集患者的各類資料后對其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后為其制定個性化的心理干預治療方案及治療目標,按照患者完成目標的進度動態的對心理干預過程進行調整,完善治療計劃,最終達到改善患者抑郁情緒的目的。具體心理干預方法步驟如下:①首先建立良好的治療同盟關系治療師以真誠一致,無條件積極關注和同情與患者建立接納、互相信任的工作同盟,以確保心理干預的正常順利進行,同時,全面了解患者的腦卒中病情的嚴重程度及患者的顧慮、性格特點、家庭經濟條件、社會支持及生活自理情況等,找出腦卒中后患者出現抑郁的根源,確定個性化的心理干預措施。②矯正認知偏差 患者往往對自身的預后等具體情況缺乏正確的認識,因此,矯正其認知偏差對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具有重要的作用,幫助老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從中真正領悟到不良認知所帶來的結果,并找出自身的認知偏差。采用個體談話方式,告知患者的病情及可能預后,以及改善預后的醫療治療方法,勸說和鼓勵讓其積極參加并配合康復鍛煉,通過對患者的康復指導讓患者作出站立等自己從來沒做過的動作,讓其意識到不合邏輯的認知延緩疾病康復,甚至導致病情加重。③支持性心理治療傾聽、解釋、指導和鼓勵是心理干預的基本技術,首先傾聽患者訴說,讓其發泄疾病給其帶來的痛苦和煩惱,并表示理解和同情。治療師態度真誠,衣著整潔,恰當的運用軀體言語傳遞關愛。對患者的配合給予鼓勵,對患者為康復付出的努力給予贊賞,關心、理解患者。另外,囑托家屬經常到醫院陪伴患者,多關心、鼓勵患者,并指導家屬協助、督促患者進行康復鍛煉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研究選擇心理干預時間、頻度及持續時間分別為40~50 min/次,2~3次/周,進行為期4周的干預。
1.3 臨床療效評定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收集患者以下幾方面的資料:①自編問卷: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經濟壓力、發病形式、基礎疾病、家族史、既往TIA/卒中史及卒中家族史等。②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患者抑郁情緒的嚴重程度選擇漢密爾頓(HAMD)抑郁量表24項版本進行測評。該量表評分5級評分法,采用0~4分進行嚴重程度評分:0=無,1=輕度,2=中度,3=中度,4=很重。漢密爾頓(HAMD)抑郁量表24項版本總分≥35分:嚴重抑郁;漢密爾頓(HAMD)抑郁量表24項版本20~35分:輕度或中度抑郁;漢密爾頓(HAMD)抑郁量表24項版本≤8分:沒有抑郁癥狀。
1.4 統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 16.0軟件對各變量進行正態性檢驗和描述性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絕對值及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入院時,對照組和心理干預組患者HAMD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后,心理干預組患者的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對照組和心理干預組患者HAMD評分比較(±s)

表1 對照組和心理干預組患者HAMD評分比較(±s)
組別 例數 評分入院時 干預后對照組<0.05 32 29.97±1.782 25.89±1.86心理干預組 32 30.13±1.219 22.21±1.69 P值 P<0.05 P
腦卒中后抑郁是腦卒中的常見并發癥之一,患者抑郁情緒的出現影響腦卒中患者的社會交往、生活質量及認知能力,增加腦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給患者的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負擔[8-11]。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腦卒中后抑郁情緒的關注逐漸增多,因此,探討腦卒中抑郁抑郁情緒的改善方法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研究選擇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64例老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本研究入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心理干預組,對照組給予口服舍曲林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而心理干預組患者則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心理干預,比較對照組和心理干預組患者在入組時及治療后4周后抑郁情緒差異,結果發現:入院時,對照組和心理干預組患者HAMD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后,心理干預組患者的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這提示:在臨床對老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緒進行藥物干預的同時配合藥物治療能明顯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李云鵬,柳勝生,蘇旭燕,等.上海市松江區2001-2008年腦卒中流行病學分析.上海預防醫學,2010,22(1):22-24.
[2]孟秀君,林巧,田沈,等.遼寧省三城市居民腦卒中患病現狀及影響因素調查研究.中國全科醫學,2011,14(9B):3003-3006.
[3]葛錫泳,胡一河.蘇州市居民腦卒中流行現狀及危險因素分析.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25(11):77-79.
[4]舒占坤,蔡樂,楊媚,等.云南省麗江市農村居民腦卒中經濟負擔研究.現代預防醫學,2010,37(13):2449-2450.
[5]舒占坤,蔡樂,楊媚,等.云南省麗江市農村居民腦卒中經濟負擔研究.現代預防醫學,2010,37(13):2449-2450.
[6]李亢,余正.腦卒中疾病負擔研究進展.海醫藥,2011,32(3):130-132.
[7]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編寫委員會.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8.
[8]徐燕,吳麗娥,閆春華.卒中后抑郁的研究進展.包頭醫學院學報,2011,27(2):128-131.
[9]鄭婷,王春雪.卒中后抑郁的臨床研究現狀.中國卒中雜志,2008,3(9):677-682.
[10]黃侃,陳眉.腦卒中后抑郁中西醫治療進展.實用中醫藥雜志,2008,24(8):545.
[11]郭瑞友,李吉柱,趙麗霞,等.老年缺血性腦卒中后抑郁及與癡呆的相關性.中國康復,2010,25(5):33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