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 張紅宇
迫切需要體制機制創新
◎ 國家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 張紅宇


目前我國耕地、水、勞動力等農業必需的生產要素逐漸減少,而農產品需求卻呈剛性增長態勢。必須優化農業資源配置方式,提高農業資源配置效率,一方面高效利用耕地、水、勞動力等傳統要素,另一方面引入資金、管理、技術等先進要素,利用有限的資源擴大農產品供給,提高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這就要求我們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推動農業專業化、集約化、標準化、規模化生產;通過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水平,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應用,革新農業經營管理理念;通過改革農村金融保險制度,拓寬資金輸入農業農村的渠道,提高農業生產風險保障水平。
創新體制機制可以改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和規模化水平,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拓展農業功能范圍,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增加農民家庭經營收入。創新體制機制能夠將農村剩余勞動力從土地上徹底解放出來,為其到城市從事生產效率更高的職業解除后顧之憂,同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也創造了大量二、三產業就業機會,能夠有力推動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創新體制機制還能夠激活農村房屋、土地等資源要素的內在價值,利用市場化、資本化途徑使其產生財產收益,提高農民租金、紅利等財產性收入。
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要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實現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必須通過改革征地制度、建立城鄉平等就業制度、完善農村金融制度等舉措,改變城鄉資源要素交換方式,使農村土地、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以合理價格進入市場,最大限度維護農民利益。實現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必須完善統籌城鄉發展制度,統籌規劃城鄉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壯大農村產業基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以公共資源的傾斜帶動社會資源的流動,促進城鎮優質資源向農村延伸。
目前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發展相對超前,而農業現代化發展相對滯后,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最突出表現。因此必須加快農業發展速度,使農業現代化水平盡快與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處于同一發展階段和發展平臺。通過創新體制機制,既可以強化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對農業的反哺帶動作用,利用工業實力、信息暢通和城鎮繁榮帶動農業農村快速發展,也可以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保持農產品價格穩定,為國民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奠定基礎,使農業現代化對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的支撐更為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