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峰
洛陽市部分中小學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檢測結果分析
孟曉峰
目的了解洛陽市不同階段學生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攜帶情況。方法對2011年來我院體檢的新入學的小學新生、初中新生、高中新生及高考學生9204人,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HBsAg。結果共檢測學生9204人,HBsAg陽性人數為144人,陽性率為1.56%;小學新生與初中新生、高中新生HBsAg陽性率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高中新生與高考生之間卻無明顯差異。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加,各階段學生的HBsAg檢出陽性率呈逐漸增加的趨勢。結論應定期進行乙肝疫苗的接種或加強工作,降低被感染的機會。
中小學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1.1 一般資料2011年到于本院體檢的新入學的小學新生1043人,初中新生1739人、高中新生2097人及高考學生4325人,共計9204人。
1.2 方法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2 ml,2 h內離心分離血清后進行檢測。HBsAg檢測采用鄭州安圖生物有限公司生產的乙肝表面試劑盒,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
1.3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11.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列聯表資料分析,各組之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共檢測學生9204人,HBsAg陽性人數為144人,陽性率為1.56%。各階段學生HBsAg檢測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階段學生HBsAg檢測結果(例)
本次檢測HBsAg的總檢測率為1.56%,明顯低于我國人口3歲以上人9.09%的全國水平[2]。我們認為可能是因為本次的研究對象絕大部分均來自市區,在出生時就接受乙肝疫苗的接種等原因有關。本次結果顯示:小學新生與初中新生、高中新生HBsAg陽性率分別為0.57%(6/1043)、1.04% (18/1739)、1.86%(39/209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高中新生與高考生1.87%(81/4325)之間卻無明顯差異。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加,各階段學生的HBsAg檢出陽性率呈逐漸增加的趨勢。我們分析原因可能與學生年齡的增加,學生接觸社會機會的增加、個體幼時接種乙肝疫苗產生保護性抗體HBsAb濃度的降低等因素有關。接種乙肝疫苗已是我國預防和控制乙肝流行最有效、簡單、經濟的重要措施[2],學校是學生聚集的地方每2~3年應對HBsAg和HbsAb陰性的學生進行乙肝疫苗的接種,對HBsAg濃度較弱的學生進行疫苗的加強接種,降低被感染的機會。
[1]李東升,封秀紅.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的進展.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1997:57-58.
[2]梁曉峰,陳園生,王曉軍,等.中國3歲以上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6:655-658.
乙型肝炎是我國常見的傳染性疾病之一,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引起的疾病。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檢出率高達9%以上,屬于高危范圍內的高流行區,乙肝病毒攜帶者及其慢性持續感染成為乙肝傳染的重要來源[1]。目前最常用的診斷方法是檢測血液中的HBsAg。為了解我市不同階段學生的HBsAg的感染情況,更好地控制和降低乙肝在學校中的傳播,我們對2011年來我院體檢的部分新入學的小學新生、初一新生、高一新生及高考學生9204人進行HB-sAg的檢測,并進行分析。
471001洛陽市中心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