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水文
淺議如何完善涉農貸款增量獎勵政策
■汪水文

為了有效增加涉農信貸投放,支持“三農”發展,協調農村金融需求與金融供給的矛盾,促進農村金融機構與農村經濟的共同發展,國家出臺了對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實行獎勵的政策。從近三年的實施效果來看,這一政策對“三農”發展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同時給縣域金融機構也帶來了一定的收益,有效地協調了縣域金融機構與“三農”的關系。筆者結合對湖北省中央財政金融貼補獎資金使用情況的檢查調研,對執行此項政策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建立<涉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的通知》(銀發【2007】246 號)中對涉農貸款的分類標準不直觀、不明確,難以把握,財政和金融部門從各自角度來理解,在認定上存在分歧,實際應用中有很大的操作空間。在檢查中發現,縣級財政部門和金融機構對“涉農貸款匯總情況統計表”(銀統379表)中的 “農戶農林牧漁業貸款”、“農戶消費和其他生產經營貸款”、“農村企業及各類組織農林牧漁業貸款”和“農村企業及各類組織支農貸款”等4類貸款的理解和統計標準不一致,有的按企業注冊地分類,有的按貸款人戶籍分類,有的按貸款使用用途分類,有的甚至將所有對個人和企業的貸款全部納入了涉農范圍,匯總數據的真實性存在很大出入,給審核工作帶來困難。
一方面,縣財政僅依據各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及郵政儲蓄銀行報送的數據向上填報,對所報數據的真實性缺乏核實;另一方面,縣與市的金融機構統計口徑與統計數據存在較大的差異,導致地方財政局對增量獎勵數據存在質疑。而當地財政部門由于理解差異和部門關系等原因,并沒有嚴格核實把關,同時,人民銀行金融統計數據集中后,基層銀行無法獲得涉農貸款報表數據,也給增量數據的核實工作增加了難度。
財政重獎涉農貸款政策的依據是涉農貸款平均余額,《財政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規定,涉農貸款口徑以 《涉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規定為準。該標準功能主要定位于全面、完整、系統地反映金融機構信貸支農情況,符合統籌城鄉發展戰略實施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進程。其目的是為了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由于縣及縣以下企業都視為大農業,與實際獎勵執行中“財政支持涉農貸款”以扶弱、促進公平為原則的功能定位有一定差距。在實際執行中,財政獎勵的范圍比較窄,縣級非涉農企業又比較多,而此類貸款又都不算在涉農貸款范圍內,導致獎勵金額相差過大。
有些基層金融機構對國家、省出臺的涉農貸款增量獎勵政策不是很了解,缺乏研究,對文件的政策精神把握不準確,導致基層金融機構發放涉農貸款、上報增量獎勵時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有些金融機構對于涉農貸款增量獎勵政策不了解,本該獲得獎勵的卻因沒有上報申請而沒有獲得;有些金融機構對涉農貸款增量獎勵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增量數據不準確;有些金融機構片面理解政策文件,擴大涉農貸款的統計范圍;有些金融機構由于直屬上級的要求和財政部門的要求不一致,導致上報時間和數據不及時而延誤,等等。
這主要表現在:一是市轄區法人金融機構被排除在外,而實際中大多數市轄區農業人口占很大比重;二是縣域外金融機構對縣域投放涉農貸款得不到獎勵;三是從統計范圍看,小額貸款公司屬于其他類的金融機構,是否在補貼范圍之內,文件中也沒有明確規定;四是農戶貸款中明確規定不包括城關鎮,有失科學性。絕大多數的縣級城關鎮也管轄農村,且農業人口比例相當大,使同屬農民的對象享受不到優惠政策,有失偏頗。
《暫行辦法》規定,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工作遵循 “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風險可控、管理到位”的基本原則,但沒有對縣域各金融機構投放農戶和農村企業及各類組織的貸款給予適當優惠利率。
人民銀行是《涉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的制定者和執行者,負有對金融機構數據的執法檢查責任,通過人民銀行統計部門的數據審核,可以保證數據質量。而《暫行辦法》規定涉農貸款是指《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建立〈涉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的通知》(銀發【2007】246 號)中的“農戶農林牧漁業貸款”、“農戶消費和其他生產經營貸款”、“農村企業及各類組織農林牧漁業貸款”和“農村企業及各類組織支農貸款”這4類貸款,《涉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中對各類貸款指標的規范很細,熟練掌握難度很大。如果沒有人民銀行的數據審核,單純由財政部門來審核,涉農貸款數據質量很難得到保證。
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小額擔保貸款財政貼息、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等財政涉農金融獎補資金審核具有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工作量大的特點,獎補對象都是金融機構,資金撥付采用基層財政部門匯總初審,省級財政部門復核,專員辦終審,財政部預撥、年終清算的方式,審核要素都涉及貸款余額、貸款平均余額、貸款發放額等。目前,各級財政部門仍然采用單獨申報、分別審核的方式,相互之間缺乏銜接,存在大量的重復工作,導致審核效率低下,審核結果準確性不高。
建議結合當前實際,進一步細化涉農貸款的統計口徑,嚴格規定涉農貸款的具體標準和范圍,提高相關分析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同時,財政局、人民銀行、銀監辦等部門建立涉農貸款信息共享機制,按季統計分析涉農貸款的投放,將集中審核轉變為日常動態監督,提高審核工作的準確性。
加大涉農貸款運營相關人員的教育培訓力度,統一涉農貸款政策執行口徑和操作標準,改變財政部門獨家認定和分類統計涉農貸款模式,建立財政、人民銀行和銀監辦部門共同參與的涉農貸款認定和考核機制。
“三農”的重點在縣域,支持縣域經濟發展,也就是支持“三農”發展。獎勵涉農貸款的政策范圍應該擴大,以鼓勵縣域金融機構發放貸款,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確保政策執行到位,使縣域貸款涉及農業的金融機構享受到同等待遇,參與平等競爭。
為了更好地支持縣域經濟的發展,建議凡是因支持縣域經濟(含市轄區農村地區)而發放涉農貸款的金融機構均享受涉農貸款增量獎勵資金政策。一是將對縣級區農村鄉鎮發放農戶貸款和農村企業及各類組織貸款的金融機構列入涉農貸款增量獎勵資金范圍;二是應以市級金融機構為單位申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資金,凡是以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為目的發放農戶貸款和農村企業及各類組織貸款的金融機構均應列入涉農貸款增量獎勵資金范圍;三是修訂《暫行辦法》,完善貸款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規定中關于農戶貸款包含城關鎮的規定。
金融機構在保證貸款安全的前提下,可適當降低涉農貸款(主要指農戶貸款和農村企業及各類組織農林牧漁業和支農貸款)利率,讓涉農企業及各類組織尤其是農戶真正降低貸款成本,增加農民種養積極性,使涉農企業及各類組織更好地支持農林牧漁業發展。
財政部門應與人民銀行和銀監部門采取聯合下文的方式,進一步規定人民銀行對涉農貸款數據的審核權以及銀監部門對不良貸款資料的審核權。只有經人民銀行審核確認和銀監部門審核后,財政部門才能給予補貼。另外,應確立聯合監管機制,全面推行聯合監管。一是明確各級財政、人民銀行、銀監部門以及金融機構的工作職責,充分發揮監管部門的職能優勢,強化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形成聯合監管態勢;二是明確工作時限,解決拖沓推諉,延誤獎勵資金申請、審核、上報及年終決算的情況,保障申請資料的有效審核時間;三是明確部門的監督檢查職責,強化事中、事后監管職責。
建議通過開發審核軟件、在線審核等方式,將財政涉農金融獎補資金的審核工作在各級財政部門之間實現有效對接,實時監控各金融機構涉農貸款的投放、回收情況,避免為獲取獎補資金而隨意修改數據,減少重復工作,節約審核成本,提高審核效率。
財政部駐湖北專員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