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弘邁(鹽城市檔案館,江蘇鹽城,224002)
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的幾點思考
趙弘邁(鹽城市檔案館,江蘇鹽城,224002)

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承載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的重要職能。新形勢下,如何順應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新要求,樹立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利用豐富的館藏教育資源開發和完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在更大程度上發揮檔案和檔案工作資政育人、傳承文明的教育功能,是當前廣大檔案工作者面臨的十分重要和緊迫的課題。
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蘊藏著大量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優秀素材,豐富的館藏既是歷史、文化、社會的原始資源,也是傳承文明的歷史記錄。建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檔案館的硬件設施都在很大程度得到改善。這些年來,檔案工作者充分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為改革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一是館藏檔案資源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提供了軟件支撐。綜合檔案館是各地永久保管和利用檔案的基地,是政府公開信息紙質文本查閱中心,大量的檔案信息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第一手素材,具有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借助于檔案資源可以使社會公眾更好地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傳統、風土人情、建設成就,增強愛國愛鄉情懷,使檔案館成為當地群眾直接觸摸歷史的“第二課堂”。鹽城市檔案館目前檔案進館10多萬卷,內容涵蓋建國以來鹽城地委、行署和市委、市政府機關,群眾團體、民主黨派及部分企事業單位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檔案,同時,館內還珍藏有少量明清檔案和革命歷史檔案。檔案門類涉及文書、科技、會計、審計、紀檢等,檔案載體形式有紙質、照片、磁帶、光盤等。豐富的館藏檔案為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和廣闊的空間。
二是檔案館良好的基礎設施配備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提供了硬件條件。近幾年來,新一輪檔案館建設熱潮在全國各地方興未艾,打造多功能、現代化、開放式公共文化服務品牌成為檔案部門努力奮斗的目標,各地檔案館注重新館公共服務區的建設,一批大型、超大型公共檔案館拔地而起,成為一個地區文化標志性建筑,成為檔案館開展教育基地建設的新資源和優勢,應該合理地加以開發利用。鹽城市檔案館于2005年10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積6500平方米,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總投資3000多萬元。新檔案館集庫房、公共服務、辦公于一體,專門設有1000平方米的陳列展廳,并配備較為完善的設施設備,以保證愛國主義教育的正常開展。
三是信息化技術的普及和推廣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在檔案部門的廣泛運用,拉近了社會公眾與檔案館之間的距離,促進了聯系與溝通,檔案館作為當地電子檔案中心、電子文件中心功能作用的不斷延伸為網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領域。鹽城市檔案館設立了檔案網站,開設愛國主義教育專欄,將教育內容搬上網絡,明確專人定期維護、更新教育內容,擴大社會對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知曉度和美譽度。
檔案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可以使檔案館上述的優勢得到更好地利用,發揮更大的作用,真正能達到投入最少、效果最好的目的,符合當前黨和政府所倡導的投資集約化的要求。同時,這樣做也能促進檔案館自身建設的進一步規范化、科學化,促進檔案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把檔案館建設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新時期檔案工作的特色。這些年來,各地檔案工作者積極發揮檔案傳承文明、資政育人的教育功能,開拓創新,讓檔案活起來,利用豐富的館藏和多樣的形式,激發公眾的愛國熱情,積極探索和實踐,為我們加強愛國主義基地建設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
一是舉辦展覽。教育基地開展活動離不開展覽,這是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最重要的形式。配合黨和國家重大歷史事件、重要紀念日以及地方重要節慶活動,以愛國主義為布展主題,以館藏檔案為主要依托,集中展示不同時期、不同年代、不同題材、不同側面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典型場景等。“十一五”期間,鹽城市檔案系統共舉辦展覽20多次,接待社會各界參觀5萬多人次,比較大的展覽有:鹽城市檔案館的“黃海明珠魅力鹽城”檔案史料圖片展、“歷史現實未來”檔案知識展、“江蘇省首屆發繡藝術博覽會獲獎精品展”等。近年來,隨著對外交流的頻繁,部分檔案館走出國門辦展覽,讓中國檔案文化精品走向世界,成為檔案文化領域互動交流的盛事。
二是致力編研。對館藏檔案資料進行深層次加工,開發利用,是檔案館傳統“功課”,也是檔案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的重要內容。各地檔案館對這塊工作一直以來抓得很緊,力爭多出精品、力作。如:江蘇省自2005年起,每兩年一次開展全省檔案編研成果評選活動,2009年起將編研成果評選改名為檔案文化精品評選,擴大了評選范圍。從歷次申報的數量看,四次評選活動共收到編研成果1297項,每次都有一批精品力作脫穎而出,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引領全省檔案編研工作新方向。鹽城市檔案館編纂的《征程》、《鹽城勞模風采錄》、《鹽城市建市30年大事記》、《鹽城歷代名人錄》等在全市范圍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三是搬上媒介?,F代媒體具有信息容量大、覆蓋面廣、傳播迅捷的特點,在社會教育上的作用越來越凸顯,合理利用媒體的力量,開展檔案館愛國主義宣傳教育活動成為一個新的命題。各地廣泛開展了生動的實踐。如,上海市檔案館根據館藏珍貴檔案資料拍攝的電視專題片《一號機密》,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后,社會各界反響強烈。江蘇省檔案局與《江蘇經濟報》聯合舉辦的“江蘇檔案”專版,集中介紹江蘇省國家綜合檔案館館藏珍品,透過檔案,宣傳建國以來江蘇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展示江蘇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激發人們熱愛祖國、熱愛江蘇、報效祖國、建設家鄉的美好情感,形成了檔案教育宣傳的特色。
四是網絡推廣。隨著“三網”越來越深入人心,通過互聯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宣傳活動成為新途徑。如許多檔案館設立獨立網站,開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專欄,舉辦網上展廳,展示教育內容;一些檔案館將教育內容編輯成短信,通過電信網及時向社會公眾轉發;一些檔案館探索利用廣播電視網低價親民、傳播迅速、普及率高的特點,向社會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宣傳。
五是開展活動。檔案館一舉打破傳統封閉的舊面貌,著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展示教育教化新形象。采取“請進來”的辦法,開展檔案館日活動,舉辦專題講座,組織報告會、征文比賽、演講等活動,吸引更多的人走進檔案館,傳播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普及地方歷史人文知識、檔案文化知識,使社會公眾從檔案館了解當地經濟社會歷史文化發展真實軌跡。
六是協作共建。各檔案館積極“走出去”,開展協作共建活動,制定共建計劃,簽訂共建協議,配合學校、部隊和社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開展社會實踐、夏(冬)令營、黨(團、隊)日活動等,拓展青少年群體受眾面,把教育資源送到青少年身邊去。如鹽城市檔案館與鹽城師范學院聯合舉辦“追尋紅色足跡,感悟紅色人生”社會實踐活動、市檔案館與毓龍社區舉辦“陽光成長、檔案隨行”夏令營等。
實踐證明,利用檔案資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具有權威性、真實性和直觀性的特點,受教育面廣,活動成本低,實際效果好,受到社會普遍歡迎。
愛國主義基地建設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是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的重要陣地,同時也為促進檔案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廣闊的舞臺。這些年來,檔案部門在致力愛國主義基地建設的過程中,堅持“立足館藏、尊重歷史、體現特色、服務當今”的原則,圍繞民族精神、時代精神教育的主題,讓檔案以更智慧的方式走向社會、走進大眾,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取得的成就是顯著的。但是我們也看到由于諸多因素的制約,在實際中還存在著不少亟待突破、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一是爭取黨委政府支持、社會重視,凝聚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的推動力。任何一項工作的開展,沒有推動力是不行的,尤其是黨委、政府部門的推動,是事業成功的前提和保證。當前,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在一些地方尚未真正納入同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總體框架,建設主管部門對這項工作缺乏通盤考慮和總體規劃,重視和指導力度不夠,未能擺上當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的議事日程,導致資金匱乏、規劃滯后、發展緩慢。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中,重要檔案史料的仿真制作、實物征集和設施設備配置更新等都需要大量的人財物投入,光憑檔案部門自身是難以解決的,必須爭取黨委政府的支持,把檔案館創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列入本地區社會發展規劃,納入基本建設計劃,積極改善檔案館硬件設施,從財力和物力上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時,檔案館要在新形勢下充分發揮好決策參考功能、展覽教育功能、社會課堂功能以及信息集聚與傳播、咨詢利用功能,贏得社會的更大程度關注,為多元化融資創造條件。
二是依靠豐富展品、創新形式,形成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的感召力。如果推動力是外力,感召力則是內生動力,這取決于各級檔案部門工作水平和成效。目前,部分市縣級的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較普遍存在著內容不夠豐富,載體不夠活潑,缺乏吸引力的現象,同時沒有統籌好不同受眾、不同形式、不同載體的宣傳教育,尤其是針對青少年學生的宣傳教育多少年一貫制,沒有新內容,令青少年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這就要求我們轉換思維,開動腦筋,把塵封的歷史轉換成鮮活的教育資源,讓愛國主義教育看得見、摸得著、聽得進、感興趣,從而不斷增強教育的感召力。
三是堅持打造精品,形成特色,提升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的影響力。工作的影響力既是工作成效的反應,也是推進工作的動力。任何一項工作影響力的提升,都是內在打造與外部包裝的結果。就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來說,一方面,需要檔案人實實在在地做好基礎工作去盡力打造。目前,檔案部門在挖掘和打造愛國主義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精品缺乏,品牌更少。究其原因,缺少以現實的眼光尋找歷史的檔案,割裂了檔案與現實的聯系,導致教育難以持續開展下去。加之缺乏復合型人才,特別是既懂政治、歷史、文化、法律,又懂攝影、美術、計算機等專業的“通才”,目前的專業技術人員主要是精通檔案保管利用的業務性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我們眼睛向外,借力造勢,把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吸引到檔案館來,為我們出謀劃策,提供思路,貢獻智慧,再根據內容、題材的需要,運用多種形式進行包裝、推介,從而提升品質,逐步形成影響。
綜上所述,充分挖掘館藏資源的精神內涵,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為改革開放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是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所追求的目標和價值取向,也是檔案工作者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檔案館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需突破、改進和完善的方面。為了進一步做好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工作,重點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要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各級綜合檔案館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方面可以說使命重大,責無旁貸,守土有責,必須發聲,不能失聲。檔案工作者要牢固樹立這樣的理念: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是檔案館的本職工作,不主動配合就是失職,配合不好就是不稱職。在實際工作中,檔案部門要主動爭取黨委、政府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和重視,主動爭取有關各方面的配合、支持,自覺把這項工作擺上重要位置,自覺加強情況的報告和溝通,及時做好策劃,拿出方案,力爭列入愛國主義教育這個系統工程的大盤子,擠入經費預算、基地組成、工作展示的總體安排。
二是要統籌兼顧,科學規劃。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各級綜合檔案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重要基地之一,同樣要著眼全局,進行通盤考慮和整體規劃。要注意規劃好日常宣傳與重大活動宣傳,臨時宣傳與長期宣傳,面上宣傳與本地宣傳,常規性宣傳與突擊性宣傳之間的關系,要統籌好不同受眾、不同形式、不同載體的宣傳教育,力求既有一定規模和聲勢,又能長期可持續發展,并保持較好的質量。
三是要豐富館藏,優化資源。豐富翔實的檔案資源是檔案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的基礎,離開了這個基礎,基地建設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缺乏生命力。各地要通過依法接收和有針對性征集,積極豐富、改善和優化館藏結構,圍繞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努力做到總量增加、質量提高、結構優化、富有特色,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優質資源,提升基地的層次和品位。
四是要注重創新,打造品牌。愛國主義教育生命力在于創新,要與時俱進,重點在于主題宣傳、典型宣傳、成就宣傳,使檔案活起來,注意挖掘提煉,要善于從檔案里找故事,把枯燥的檔案變成有趣的故事;要善于用現實的眼光尋找歷史的檔案,把檔案變成現實的延伸,現實的背景,現實的參照,加強檔案與現實的聯系,使檔案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影響力,力求做出精品,打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