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
預算報告反對票增加的五大因素
■葉青

2012年全國“兩會”的經濟熱點最終歸納為三個:預算分配、金融監管、民營經濟。分配不合理、銀行業壟斷暴利和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惡劣,是當前中國經濟的三大難題。而在黨的十八大召開前后推進的經濟改革無疑是圍繞著掃清民營經濟發展障礙而展開的財政金融領域的改革。在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對財政分配的各種問題展開熱烈討論,且出現了預算報告的反對票首次高于兩院報告的情況。這個問題非常值得各級財政部門進行反思。
在3月14日上午的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閉幕式上,代表投票表決的結果出人意料——預算報告的反對票居然高于“兩院”的反對票,這是筆者參會十年來的第一次。不過,這幾年預算報告的反對票確實是以每年80張左右的速度在增長的。有記者做了詳細的記錄:10時13分,工作人員宣讀表決結果,預算報告贊成2291票,反對438票,棄權131票。很快,微博上有網友算出了贊成率:80.1%。根據權威資料,這一數據創下了五年來的新低,2008年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表決預決算案時,贊成率是84.1%,之后三年的贊成率分別是84.7%、85%、83.3%。在整個社會出現貧富差距拉大的情況下,出現預算報告贊成率越來越低這個結果也是難免的。
按道理說,預算報告是一個財政資金分配的報告,是一個送出好消息的報告,不應該會有這么多反對票。預算報告反對票創歷史紀錄,足以反映出人大代表對預算報告不滿的增多。而分析預算報告反對票增加的因素,對于完善預算管理制度,改進財政工作,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筆者以為,預算報告反對票增加的因素有以下五點。
一是分配不公的問題愈演愈烈。雖然財政系統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而且創下財政收支的規模高達10.37萬億元的歷史新高,但是,從統計數據來看,貧富差距在逐年拉大。在“兩會”上,分配不公比司法不公更多地吸引了代表委員的眼球,且對預算報告討論的時間大大少于“兩院”報告的時間,但是反對票高于“兩院”報告。
二是財政收支的分配存在不合理因素。在這次人代會上,大家首先關心的是“三公”浪費問題。九三學社中央在會前就擬向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提交提案——《關于遏制公款吃喝的建議》,建議將公款吃喝、公車私用、公款旅游等“三公浪費”納入《刑法》調節范疇,將“三公”經費等行政成本的控制納入政績考核范疇,決定官員仕途。該建議立刻引起廣泛關注。筆者將它總結為“三公浪費入刑罷官”。全國政協副主席李金華也提出,反腐倡廉的同時也應反對鋪張浪費。現在鋪張浪費之風沒有得到根本遏制,有些地方和部門花錢還是大手大腳。如果緊一緊、省一省,作風方面稍微改進一下,一年省幾千億元是不成問題的。民盟湖南省副主委、中南大學教授何清華也針對中國社會的“奢侈病”指出只有政府以身作則帶頭采取措施,通過治理“三公”消費及大幅提高對奢侈品征稅等,才能從根本上遏制住奢靡浪費行為的蔓延。筆者以為,中國歷朝歷代的思想家都是持有這種節儉主張的。2011年是我國“三公”經費公開的元年,絕大部分的中央機關都公開了“三公經費”,但是地方政府只有四個省市公開。對此,中紀委副書記馬馼指出:紀檢監察部門已了解到公眾的意見,針對“三公”公開不夠詳細、不夠透明的情況,近期將對地方政府“三公”支出公開方面提出詳細要求。馬馼稱:“現在有些不太好公開的,都是因為公務接待費比較高”。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更加注重勤儉節約,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大力精簡會議和文件,深化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進一步降低行政成本。此外,公車的浪費,公車停車不熄火等都受到廣泛關注,最終反映在財政作為不足上。
三是中小企業的稅負難以減輕。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中小企業,尤其是沿海的中小企業舉步維艱,急需予以扶持。在今年“兩會”上,“扶持中小企業”的建議不絕于耳。就是將扶持“三農”的某些政策移植到中小企業上,對中小企業少取多予,幫助其輕裝上陣。通過減稅、減費、減負等方式提高民間資本回歸實業的投資回報,做到既 “曉之以理”,又“誘之以利”,構建扶持中小企業的財稅支持體系。對此,“兩會”期間財政部新聞發言人戴柏華也表示,今年中央財政將進一步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主要包括:減輕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稅收負擔;繼續加大稅收政策支持力度,出臺支持校車運營、中小學食堂的稅收優惠政策;穩步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擴大物流企業營業稅差額征稅試點范圍等。這些政策在2012年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筆者認為,小微企業、校車經營、中小學食堂是應該完全免稅的,而不是“優惠”。筆者建議以“政策性減稅”取代“結構性減稅”的提法。
四是不合理的稅制如何完善。如重復征收的營業稅如何改為增值稅,過低免征額的個人所得稅如何提高。筆者認為這些應為 “改革性減稅”。“兩會”期間,在筆者參加的一次商幫論壇上,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表示應該進一步擴大減稅規模,同時下一步的減稅方案已經在 “路上”——上海營業稅轉增值稅的試點應很快在其他地區展開,試點推進速度要比外界想象快。但是,他強調低人工時代已經過去,企業也不能將希望全部押在減稅上。
五是稅外收費的問題。從大會提供的一些預算資料來看,中央與地方的政府性基金總共有46項,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27項,其他為地方政府性基金,總金額超過3.4萬億元。其中接近3萬億元為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因此,即便保留地方土地出讓收入,4000多億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即使全部取消,也不會有什么大礙。這部分基金收入政府不收的話,也會轉化為企業、老百姓的消費支出。比如,筆者建議取消已收20多年的機場建設費,將非常有利于促進航空業的發展,增加旅客流量。與筆者觀點相似的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茂名市工商聯主席陳華偉也提交了取消機場建設費的建議,并質疑了這筆累計收了逾千億元的費用。2002年國務院規定,機場建設費于2005年底執行到期,后又延至2006年底。在財政經濟大為好轉、收支規模過十萬億的情況下,持續征收147億元的機場建設費著實令人費解。
因此,要把明年預算報告的反對票降下來,要解決好以上五個問題,同時,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比如,如何有效地推進積極財政政策。積極財政政策既要積極地增加合理合法的財政收入,也要積極地減少不夠合理不夠合法的財政收入;既要積極地增加民生支出,也要積極地減少浪費很大的“三公”消費,降低行政支出的比例。再就是財政系統如何接受各種監督。比如,最近十年“兩院”工作有了改善,盡管司法不公問題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但是“兩院”經常組織代表委員開展視察活動,使得代表委員了解“兩院”工作情況,“兩院”在代表委員的印象中有了改善。要降低預算報告反對票,著實要更多地聽取代表委員與老百姓的意見,這也將有利于進一步改善財政工作。
葉青,1962年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稅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民主促進會湖北省委員會副主委。湖北省政府咨詢委員,武漢市政府參事,湖北省委講師團專家。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
(本欄目責任編輯:阮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