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宏偉
(徐州醫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4)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隨著高校招生規模連續的擴大,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出現了難題。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關系著高校畢業生和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系著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關系著社會和諧穩定大局[1]。如何更好地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不斷提高就業率,是高校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結合徐州醫學院就業工作實際,詳細介紹了我校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的經驗和做法。
畢業生就業率是高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高校只有擁有較高的就業率,才可能有良好的社會信譽,才會吸引更多更優秀的學子報考,才會有較好的生源,形成“招生—培養—就業”的良性循環[2]。完善的就業領導機制是畢業生順利就業的體制保障。我校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建立了就業工作四級管理體系:即以校長為組長的校級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設在學生工作處的校級就業指導中心,以院系黨政領導為負責人的院系就業工作組織,以實習組長、班長為負責人的學生就業工作組織,在全校形成了“學校統籌、院(系)為主、全員參與”的畢業生就業工作體制。為確保畢業生就業工作管理體系的運行,院系黨政領導簽訂就業目標責任狀,把院系就業工作情況和畢業生就業率的高低作為考核院系工作的重要內容,并與院系招生專業及計劃掛鉤,對就業率連續幾年低于學校平均就業率的專業,限制或暫停招生,從而有效調動了各方的積極性,實現了全員關心、支持和參與就業工作的目標。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培養的畢業生的能力、素質是否符合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3]。學校在專業設置和調整中把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和社會需求作為重要依據,新開設了預防醫學、生物工程專業。在對學生的培養方式上,我校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和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納入學分考核,引導學生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在教育教學改革中,我校積極開展雙學位教育,鼓勵學生獲得全科醫學、心電與超聲、臨床心理學、醫學法學等專業輔修證書,增強其學習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引導學生掌握一種或多種職業技能,獲取心理咨詢師、營養師、驗光師等執業資格證書,促進其綜合素質和個性的發展,提高其就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我校許多獲得相應執業資格證書的學生在未畢業時就與醫療衛生機構、保健所等達成了就業意向。
“訂單式”培養是指用人單位與學校簽訂用人協議,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充分利用雙方的有利資源,共同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實現預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最后由用人單位按照協議約定安排學生就業的合作辦學模式[4]。我校抓住江蘇省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契機,全面招收全科醫生,加大全科醫學人才的培養力度,為社區培養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實用型醫學專門人才。從2008年起,我校與徐州市衛生局聯合培養“訂單式”全科醫生,學生畢業后由徐州市衛生局統籌安排就業,既為基層培養了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也為學校畢業生拓寬了就業渠道。今后,我校將進一步開展類似“訂單式”培養模式的教育,不斷發揚學校辦學特色,解決學校畢業生就業的瓶頸問題。
有穩定的畢業生就業實踐基地,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市場適應能力、職業競爭能力以及人際溝通能力,以適銷對路的“產品”來解決就業難的問題[5]。在長期辦學過程中,高校一般都擁有相對穩定的行業就業市場,但高校應在鞏固行業就業優勢的基礎上,不斷開發新的潛在的就業市場。我校在省內尤其是蘇北擁有相對穩定的醫療衛生就業市場,為了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學校不斷開發省內外實習就業基地,通過實習基地向周邊醫療衛生用人機構輻射;主動與經濟發達、吸納畢業生能力強的地區與用人單位聯系,力爭與一些有實力、講信用的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學校還與各地畢業生就業指導部門、勞動服務部門以及人才服務中介進行聯系,邀請他們參加學校舉辦的招聘會,為學生就業創造良好的條件。目前部隊系統的醫療機構如上海武警總隊醫院;企業性質的醫療機構如南鋼集團醫院、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西部醫療機構如新疆石河子醫院;一級醫療機構如張家港鄉鎮衛生院已成為我校畢業生新的就業市場。
目前大多數畢業生擇業意向首選大中城市,但同時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也主要體現在大中城市,大中城市的就業市場已基本飽和,而就業門檻仍在不斷提高。但在城鄉服務基層機構和地區,各類人才尤其醫療衛生人才仍然缺乏。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項重大決策,是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緩和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高校畢業生成長成才、服務社會的必由之路[6]。
我校在就業工作中有針對性地加大了對畢業生服務基層的宣傳教育力度,在日常的學校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奉獻意識、吃苦耐勞精神;積極組織學生下基層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農村、社區、革命老區,加深對基層醫療現狀的了解;通過舉辦服務基層優秀校友報告會,宣傳扎根基層、建功立業的優秀畢業生的先進事跡,感染、鼓舞其他學生,鼓勵高校學生到基層就業、創業。目前我校有不少畢業生積極參加住院醫師培訓,打算投身到一級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等醫療衛生單位。其中一部分畢業生參與了大學生志愿服務蘇北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大學生村官計劃,還有一部分畢業生進入到醫療衛生研究機構就業,有效地緩解了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
雖然從嚴格意義上講,升學并不是就業,但是它可以使一部分畢業生暫時不就業,從而緩解當前就業需求與供給的矛盾。同時選擇升學的學生經過幾年發奮學習可以為將來的就業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其在人才市場上的就業競爭力也就有了顯著增強。目前二、三級以上的醫院臨床本科生的醫療市場基本飽和,用人標準普遍提高,最直接的就體現在畢業生學歷水平上。以2011年徐州市衛生局所屬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醫務人員為例,2011年徐州市衛生局公開招聘局屬事業單位醫務人員270名(含定向招聘市衛生局局屬事業單位工作滿3年的合同制護理人員100名),其中碩士及以上學歷126人,本科以上學歷44人(副高以上職稱30人),應往屆本科畢業生實際上僅有14個崗位可競聘。碩士及以上學歷已成為二、三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的準入要求。所以,我校相關部門積極組織開展各類考研講座、培訓,鼓勵畢業生考研升學。2010年我校本科畢業生考取碩士研究生人數為296人。
鼓勵支持畢業生參加與醫療衛生相關的公務員考試,如衛生部、衛生廳、獄警、獄醫、法醫、海關進出口檢驗檢疫及衛生局的公務員考試。我校2名本科畢業生順利考入國家衛生部、1名畢業生考入江蘇省衛生廳;鼓勵有志于行政管理的優秀畢業生參加選調生考試,2011年我校15名本科畢業生成功進入江蘇省組織部選調生復試;支持引導畢業生有選擇地應征入伍;鼓勵畢業生出國、自主創業,或從事醫療交叉市場、醫療保健、醫療保險等職業,拓寬就業渠道,詳見表1。
在一至四年級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進行職業規劃和求職技巧教育,引導畢業生把握就業的主動權,樹立“不等”、“不靠”的思想,使其主動了解我國現行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政策、我國大學生就業的發展趨勢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狀況,增強其對社會、市場的適應性,打破“一次擇業,終生就業”的觀念的束縛,增強其創業信心和能力。指導畢業生掌握求職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就業相關政策,依法維護自身的就業權益。
自2000年起,我校就邀請用人單位在校選聘畢業生,或在異地舉辦畢業生就業招聘會,積極推薦畢業生。2010年,我校就業招聘會共邀請200 余家用人單位參加,提供各類崗位1800多個,積極搭建了畢業生就業的平臺,其中不少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現場就簽訂了就業協議或達成就業意向。
我校不斷完善學校、院系就業論壇網頁,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政策、招聘信息、網上求職、網上推薦、在線咨詢等服務,將畢業生最關心的信息及時快捷地發布,使高校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及時實現了信息對接。一是加強宣傳。通過電話、宣傳冊、報紙、網絡等媒體對畢業生進行宣傳;二是加入江蘇省就業聯盟,通過網絡和各種傳媒大量收集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并通過電話、飛信、QQ 群及時向畢業生公布;三是通過各種渠道建立就業信息庫;四是積極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窗口,提供各類咨詢、就業協議鑒定、就業報到、檔案轉接等“綠色”服務通道,促進高校畢業生“快”就業。
總之,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是一項系統的綜合工程,學校的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是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根本[7],整個社會和政府對高校就業工作的支持是高校拓寬就業渠道的重要保障,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開創出一片廣闊的就業天地。

表1 蘇北醫學院校近3年畢業生就業渠道統計[n(%)]
[1]蘇政辦發[2009]17 號.江蘇省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EB/OL].2009-2-24http://www.jiangsu.gov.cn/tmzf/szfxxgk/szfxxgkml/szfbgtwj/4373/200903/P020090302607257039818.doc.
[2]劉民,陳聯嬌,汪行舟.畢業生培養模式及拓寬就業渠道的措施淺談[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9(14):54-55.
[3]沈超.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評價的理性思考[J].江蘇高教,2007(6):65-66.
[4]劉瑜.初探拓寬現階段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6):11-13.
[5]李淑萍.新形勢下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的路徑探討[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09(1):112-115.
[6]王濤.新形勢下積極拓展大學生就業渠道[J].知識經濟,2009(7):56.
[7]劉洪采.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的實踐和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