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瑩,孟繁華
(嘉峪關市婦幼保健院,甘肅 嘉峪關 735100)
近年來無論國內還是國外,伴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和醫學診療水平的全面提高,作為女性正常生理過程的月經也由于諸多社會及生理因素的影響而發生了改變,表現為月經病增多,月經量也發生了變化。月經正常來潮是育齡期女性生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許多婦女發生月經失調后,只是從子宮、卵巢等婦科疾病去考慮,而忽視了女性生殖器官以外的諸多原因。因此,本研究通過對嘉峪關市2000名育齡婦女進行相關的流行病學調查,對可能導致月經量發生變化的相關因素進行調查、研究,分析月經病及月經量變化與體重指數、精神心理因素、睡眠時間、工作強度、性生活、避孕方式、遺傳、環境、職業等諸多因素之間的關系;同時,結合被調查對象的月經婚育史、流產生產史及在婦女病普查時進行的子宮、輸卵管、卵巢的B 超檢查進行綜合分析研究,以探討我市育齡期婦女月經量變化的流行趨勢及其與心理、生理、精神等諸多社會因素之間的關系。以便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為政府管理機構合理地安排、設置女性職業與崗位提供一組科學的參考數據,使政府的管理更加人性化。
按照整群隨機抽樣的原則,選擇2009年11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進行婦女病普查的育齡期婦女2000例。圍繞普查者的基本情況如年齡、文化程度、工作性質、家庭經濟狀況、環境污染、身體素質、睡眠時間、體重指數、生活方式、性格特點;以及月經婚育史、流產生產史、精神心理及生理情況等相關因素展開流行病學調查,并進行相應的專科及輔助檢查。
預先設計好育齡期婦女月經量變化的流行病學問卷調查表,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對2000名體檢者,在知情保密的前提下進行面對面的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收集了2000份30~60歲女性問卷,其中有效問卷1912份,問卷有效率為95.60%。
全部問卷進行核準后,利用EpiData 3.1 軟件建庫并錄入數據,運用PASW Statistics 18.0 進行數據整理分析。
在1912名調查者中有529名發生月經量變化,發生率為27.67%。其中月經減少者占60.30%,月經異常持續時間在1~3年者占60.68%,月經紊亂發生的時期主要在放環后占49.71%,月經紊亂(或月經量變化)的類型主要為月經量減少占34.97%(見表1)。

表1 529名月經紊亂的育齡婦女月經量變化的情況
在529名月經量發生變化的體檢者中,年齡31~40歲的女性最多,占48.02%。文化程度以初中最多,占44.23%。工作性質以腦力和體力勞動混合者最多,占46.69%。家庭月收入以2000~5000元者最多,占調查總人數的65.03%。環境污染以每日接觸計算機6小時以上者女性最多,占80.15%(見表2)。

表2 529名月經量發生變化的育齡婦女的基本情況
在529名調查對象中,婚齡在11~15年的女性最多,占46.69%。妊娠次數為3次的女性最多,39.13%。產次為1次的女性最多,占75.24%。人流次數為2次的女性最多,44.61%。采取放環進行避孕的女性最多,占59.55%。分娩方式中自然分娩的女性最多,占75.80%。藥流次數為2次的女性最多,占50.09%(見表3)。
在529名月經量變化的育齡婦女中,體型消瘦的女性較多,占37.62%。性格抑郁或焦慮的女性分別占到32.89%和34.97%。睡眠時間在7小時以下的女性累計占到83.98%。有貧血和營養不良的女性累計占61.43%(見表4)。
大量研究表明,身體素質、精神心理因素、遺傳、環境、職業、生活方式等諸多因素是導致月經失調的誘因[1]。月經量的變化主要有月經過多、月經過少、月經稀發和閉經等,而其中又以月經量減少的患者在臨床工作中較為常見。有研究表明諸多因素是導致月經稀發的元兇,臨床醫生正確地了解月經不調的相關因素對診斷和治療該病有很重要的意義[2]。所以進一步了解育齡婦女月經量變化的影響因素刻不容緩,應開展健康教育,加強婦女衛生保健知識,特別是針對月經紊亂的宣傳教育,逐步提高廣大婦女自我保健意識和健康水平。
本次對嘉峪關育齡婦女月經量變化相關因素進行的調查,使用科學全面的流行病學問卷調查與真實具體的婦科檢查及相關輔助檢查相結合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在流行病學調查中采用大樣本、大跨度、多角度、多層次,既涵蓋了不同人群又包括了個體的不同時期,得出的結論較為客觀全面。調查發現,由于受到個體的基本情況、月經婚育史、流產生產史、精神心理及生理情況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在不同年齡階段、受孕生產的不同時期、合并不同的婦科疾病,不同個體的月經量變化的類型、特點、伴隨癥狀等方面有顯著的差異;另外,還可能與多種婦科疾病之間有相關性。進一步明確了我市育齡期婦女月經量變化有一定流行趨勢,這與心理、生理、精神等諸多社會因素之間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因此,我們有必要制訂出提高婦女生殖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為衛生決策部門提供相關的科學依據。同時通過對該疾病相關因素的分析,可對疾病相關高危因素進行有目的性的干預。

表3 529名月經量變化的育齡婦女月經婚育、流產生產及性生活情況

表4 529名月經量變化的育齡婦女精神心理及生理生活等相關情況
[1]盧莉,李建平,薛云珍,等.情緒反應、個性特征與月經失調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5,19(3):156-158.
[2]劉婭,楊超,李愛玲.家庭關系、勞動強度對女性月經規律的影響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11,26(5):65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