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國 劉海霞 陳 紅 (唐山工人醫院集團影像科,河北 唐山 063000)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DCTA)是近幾年廣泛應用于臨床的無創傷性血管成像技術,真實準確、清晰直觀的血管圖像有利于方便和準確地進行頸動脈及其分支的測量,全面系統地評估頸動脈。本研究旨在通過MDCTA成像測量老年人頸動脈,了解頸動脈隨年齡增長而發生改變的特點,為進一步研究頸動脈硬化和采取干預措施提供依據。
1.1 研究對象 從頸部動脈MDCTA檢查正常的健康查體的成人中隨機選擇老年組(≥60歲)和非老年組(<60歲者)各60例,兩個年齡組男、女分別為30例,將CT血管成像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入選標準:無心腦血管疾病史,無高血壓、糖尿病等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常規影像學檢查腦實質未見異常,且MDCTA檢查顯示擬測量動脈顯影良好、走行自然、無變異、無病變。老年組年齡60~75歲,女性平均年齡(64±4)歲,男性平均年齡(65±5)歲。非老年組年齡18~59歲,女性平均年齡(46±10)歲,男性平均年齡(48±9)歲。
1.2 方法
1.2.1 MDCTA成像技術 應用荷蘭Philip公司64排螺旋CT掃描儀,電壓140 kV,電流300 mA,數據采集層厚0.8 mm,螺距1.375∶1,管球旋轉速度0.5 s/r。應用美國 MEDRAD CT高壓注射器,經前臂靜脈注射非離子型對比劑碘海醇注射液100 ml(碘含量300 mgI/ml),注射速率3.5 ml/s。檢查范圍包括主動脈弓至顱底。對比劑注射后掃描延遲時間20~25 s。
1.2.2 血管直徑測量 利用影像診斷工作站自帶的高級血管分析軟件(Advanced Vessel Analysis,AVA)沿血管長軸提取頸總及頸內動脈血管主干及主要分支,選取頸總動脈(CCA)、頸內動脈顱外段(E-ICA)、頸內動脈海綿竇段(ICA-C4)和頸內動脈床突上段(ICA-C2)進行測量,測量部位為各血管段中部。測量數值精確到0.1 mm。本組測量采用彩色容積重建技術(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技術(CPR)形成的三維立體圖像為解剖定位依據,確定測量點后以血管分析軟件得出的血管橫斷面最大徑和最小徑的平均值作為測量值進行記錄;VR重建閾值上下限為80~600;MIP、CPR重建圖像窗寬為600~800,窗位為90~120,調整窗寬的依據為同時清晰顯示血管腔和血管壁。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數據資料以±s表示,同一血管段直徑左右側的差異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同一動脈直徑在性別及年齡組間的差異性比較采用獨立樣本均數t檢驗。
每例樣本選擇8支血管段進行直徑測量,經統計分析,老年組頸動脈各血管段直徑無性別差異(P>0.05),CCA和ICAC4直徑右側略大于左側(t值分別為2.183、2.217,P值分別為0.038、0.035),直徑差值僅為0.2 mm;老年組僅CCA直徑大于非老年組(t=4.127,P=0.000)。見表1。
表1 MDCTA測量老年人頸動脈直徑結果(±s,mm,n=30)

表1 MDCTA測量老年人頸動脈直徑結果(±s,mm,n=30)
組別CCA ICA-EX ICA-C4 ICA-C2老年組 男7.5±0.7 5.0±0.6 4.9±0.5 3.8±0.5女 7.2±0.7 5.2±0.7 5.0±0.5 3.7±0.4 t值 1.415 0.714 0.165 0.993 P值 0.163 0.478 0.87 0.325老年組 左側 7.3±0.7 5.1±0.7 4.8±0.5 3.7±0.5右側 7.5±0.7 5.1±0.6 5.0±0.5 3.7±0.4 t值 2.183 0.38 2.217 0.387 P值 0.038 0.707 0.035 0.702非老年組 6.9±0.8 5.0±0.7 4.8±0.6 3.7±0.4老年組 7.4±0.7 5.1±0.6 4.9±0.5 3.7±0.5 t值 4.127 1.168 1.634 0.430 P值0.000 0.244 0.104 0.668
增齡是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疾病發生和發展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年齡相關的動脈血管結構和功能改變通常出現在阻塞性動脈粥樣硬化血管事件之前〔1〕。隨著醫學影像學的進步,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TCD)、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先進的無創檢查技術對血管進行活體觀察和研究,可以更好地滿足臨床疾病的診斷與治療需要〔2,3〕。MDCTA是一種以無創、快速成像為特點的血管檢查技術,能夠清晰、立體地顯示生理狀態下頸部動脈的全長及主要分支,對動脈的影像解剖學研究具有很高的可行性〔4〕。
本文以MDCTA三維立體解剖圖像為測量的定位依據,主要采用VR、MIP、CPR等成像技術,清晰明了地展示頸動脈的空間結構,工作站的AVA軟件可以將迂曲血管拉直后成像在同一平面,使迂曲重疊的血管也可以找到準確的測量部位,并可以保證測量部位血管橫斷面與血管長軸垂直,得到更加精確的測量數據。由于血管橫斷面并非正圓形,以軟件測量的最大與最小徑的平均值為測量值進行記錄并統計分析。
測量結果顯示,健康老年人頸動脈直徑無明顯性別差異,考慮與女性年齡增長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隨年齡增加血管直徑有增大的趨勢,因此與男性頸動脈直徑差值縮小有關。CCA和ICA-C4直徑右側略大于左側,考慮這種微小的差異臨床意義不大。老年組CCA直徑明顯大于非老年組,考慮增齡導致的血管直徑擴大以頸部近端較粗大的動脈最先受累。健康老年人直徑明顯擴張的頸動脈僅占25%,年齡增長的生理性作用對CCA直徑擴大具有重要影響,但年齡增長并非頸動脈各段血管直徑改變的必然因素。因此,保持健康狀態并對引發動脈硬化的因素采取早期干預可以延緩老年人動脈硬化發展的進程。
1 陶 軍,靳亞非,王禮春,等.年齡對血管彈性和內皮細胞功能的影響〔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1(4):250-3.
2 師綠江,呂 敏,武留信,等.中老年人頸動脈內徑超聲研究1 202例〔J〕.高血壓雜志,2004;12(2):143-5.
3 Anzidei M,Napoli A,Zaccagna F,et al.Diagnostic accuracy of colou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T angiography and blood-pool-enhanced MR angiography in assessing carotid stenosis: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DSA in 170 patients〔J〕.Radio Med,2012;117(1):54-71.
4 趙恒宇,葛欣然,王國鳳.64-MSCT血管成像技術對動脈測量的準確性研究〔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08;6(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