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 躍 東北財經大學
2009年9月16日,歐盟頒布了《關于海豹產品貿易的第(EC)1007/2009號歐洲議會和理事會規則》,禁止海豹產品進入歐盟市場。對此,加拿大向WTO提出申訴。在這起案件中,動物福利成為雙方博弈的關鍵。動物福利壁壘作為新出現的國際貿易壁壘形式,具有合理、合法、操作簡便等特點,因此越來越頻繁地為歐美等西方國家所使用。
目前,我國在動物福利保護方面仍處于起步階段。為了應對這一新型壁壘,我國的政府、行業協會、民間組織和企業應該通力合作,采取相應措施,避免其給我國畜牧產品出口帶來的不利影響。
2009年9月16日,歐盟頒布了《關于海豹產品貿易的第(EC)1007/2009號歐洲議會和理事會規則》,以獵殺海豹的行為不人道為由,禁止海豹產品進入歐盟市場。此條例允許一些例外情況,包括進口、銷售因紐特人和其他一些當地民族為維持生存而捕獵的海豹及其產品;旅游者僅為了個人或是家庭使用而發生的非經常性的海豹產品進口;或是進口、銷售以海洋生物資源的可持續管理為目的,在國內法允許的范圍內所捕獵的海豹產品。
歐盟的上述規定,對加拿大傷害最大,因此遭到了加拿大的強烈反對。加拿大稱,歐盟的該項決定并未以“合理的事實”為依據,帶有“明顯的歧視性”,違反了《1994年關貿總協定》第1.1條最惠國待遇規定、第3.4條國民待遇規定、第11.1條有關普遍取消數量限制的規定,以及《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第2.1條有關技術法規最惠國待遇的規定、第2.2條有關技術法規不得對國際貿易造成不必要障礙的規定。此外,加拿大認為歐盟理事會第1007/2009號條例同時也違反了《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第5.1.1條有關中央政府機構合格評定程序應保證最惠國待遇及國民待遇的規定、第5.1.2條有關合格評定程序不得對國際貿易造成不必要障礙的規定、第5.2.1和第2.2.2條有關及時采取合格評定程序的規定、第5.2.3條有關合格評定程序的信息要求的必需限度的規定、第5.6條有關合理通知合格評定程序的規定以及第7.1條有關采取合理措施保證上述規定執行的規定。鑒于歐盟的海豹禁令導致其應獲利益的喪失或減損,2011年2月11日,加拿大對歐盟頒布的海豹制品禁令正式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申訴。
就海豹的捕獵行為來說,根據獸醫管理機構制定的有關人道屠宰的指導方針,海豹捕獵者必須以“快速連續的方式”執行下列步驟,才算符合公認的人道屠宰標準。這些步驟包括擊昏海豹,但不對它們造成恐懼、痛苦和焦慮;一下猛擊或一槍擊中海豹頭部,使它們失去知覺;立即查看海豹是否已失去知覺;確認海豹失去知覺后,立即給海豹放血;完成放血之后再移動海豹;整個放血過程中應守在海豹身邊,以確保能在海豹一旦恢復知覺時再次將其打昏。此外,海豹捕獵者不應捕獵在開放水域當中或附近的海豹,或在任何可能無法取回海豹尸體的情況下捕獵海豹。但是,2007年一個由獸醫和動物學專家組成的專門小組證實,加拿大漁民普遍無視政府關于海豹捕獵的相關規定,而且政府當局也未能實施有效的監管。專門小組的報告稱,很多海豹遭到槍擊或棒擊后受傷沉入海底,在痛苦中慢慢死去;而未確認海豹死亡就剝皮的現象出現頻率竟然高達66%。
另外,加拿大捕獵者對幼年海豹的大量捕殺也為人詬病。海豹的壽命長達20年,然而根據加拿大法律,小海豹出生12天以后即可捕殺。由于小海豹的毛皮質地優良,在市場上可以賣到更高的價格,因此成為捕獵者的主要獵取對象。根據專門小組的調查,過去的五年加拿大漁民為商業目的所捕殺的海豹之中,97%的海豹不到3個月大,其中大多數出生只有一個月甚至更小。歐盟認為,加拿大獵捕者的上述行為已經嚴重侵害了動物的福利,因此根據WTO的規定,歐盟有權拒絕加拿大海豹產品進口。
2011年4月21日,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決定成立專家組,審查加拿大及挪威訴歐盟禁止海豹產品進口案。向WTO提出正式申訴一般需要花費3年以上的時間,截至本文寫作時,此案仍在進行中。
動物福利,是指通過提供適當標準的居所、飲食和日常管理,疾病防治,避免被騷擾以及不必要的不適和痛苦,來避免對動物的虐待和過度掠奪。具體來說,國際上公認的動物福利基本構成要素有五項,其內容大致如下:

1 免受饑渴之憂 通過提供清水和飲食使動物保持健康和活力2 免受環境不適之苦 讓動物有適當的環境,包括住所和舒適的休息場所3 減少動物的痛苦、受傷和疾病 提供預防或是快速的診斷及治療4 保證動物表達天性的自由 為動物提供足夠的空間、適當的設施和同伴的陪伴5 減少動物恐懼和焦慮的心情 保證其的生存條件和待遇可以避免其精神折磨
動物福利與動物福利有關的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1822年,英國議會通過了《馬丁法令》,這是世界上有關動物福利的第一部立法。1850年法國通過了反虐待動物法案。1866年,美國成立了“禁止虐待動物協會”,并在紐約州率先通過了“反虐待動物法案”。1911年,英國制定了《動物保護法》,這部法律具有多項動物福利內容,后來成為眾多國家效仿的范本。德國在1987年和1998年分別頒布了《動物保護法》和《動物福利法案》,并于2002年通過決議,以憲法為動物的生存權利提供保障,這在“動物權利”的保護史上還是第一次。
另外,歐洲的葡萄牙、瑞典、愛爾蘭、奧地利、比利時、荷蘭等國,亞洲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日本等國和中國香港、臺灣等地區都制定了動物福利立法。截至到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動物福利性法規。除了各國立法之外,國際性也存在一些動物保護公約,約束各締約國的行為,比如1976年的《保護農畜歐洲公約》,1979年的《保護屠宰用動物歐洲公約》等。
2002年,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在布魯塞爾達成協議,決定自2009年起在歐盟范圍內禁止使用動物進行化妝品的毒性和過敏性實驗;同時,也禁止成員國從外國進口和銷售采用動物進行毒性和過敏性實驗的化妝品等等。
對于動物福利的關注,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志,具有其正義性;而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成為各國限制進口的有效壁壘。在國際貿易中,動物福利壁壘是指一國以保護動物或者以維護動物福利為由,制定一系列動物保護或者維護動物福利的措施,以限制甚至拒絕外國貨物進口,從而達到保護本國產品和市場的目的。在關注動物福利的熱潮之下,動物福利壁壘對經濟、貿易的潛在影響力已初現端倪。
隨著WTO規則體系的完善,傳統的貿易保護措施的作用大大降低,動物福利壁壘已然成為發達國家保護國內市場的又一武器。同傳統的貿易壁壘相比,動物福利壁壘具有以下幾點特征:(1)合理性。科學實驗已經證明,粗暴屠宰、長途運輸、不良環境等,均可以影響到動物性食品的安全。處于驚恐和劇痛狀態下的動物將分泌過量的腎上腺素,對人類健康有害。因此,對于動物福利的要求具有其合理性。(2)合法性。如前所述,對于動物福利的關注,既符合歐盟等發達國家的國內法,又符合WTO協議中的限制貿易措施要求。在一定程度上,WTO已經承認了動物福利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3)簡便性。與技術壁壘不同,動物福利一般不能用量化指標衡量。其對于進口產品是否達標合法的判定不需要復雜的技術檢測設備作為保障,也不需要配備專門的技術檢驗,因而實際操作比較方便,執行成本也較低。
目前,國內的動物福利保護更是處于嚴重滯后的狀態。我國仍沒有一部綜合性的動物福利保護法,只有一些專門的動物保護法律法規,如《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防疫法》、《畜牧法》、《生豬屠宰條例》、《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等。這些法規中,對傷害動物行為的處罰規定極為有限。隨著動物福利作為新型貿易壁壘越來越為西方國家所重視,我國的出口貿易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1.對我國禽畜產品出口的影響。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是全球最大的動物生產國家,但是我國出口的動物源性產品歷來都是以成本低、價格便宜來爭取市場份額,傳統的粗放型養殖方式和屠宰、加工方式很難達到發達國家所制定的動物福利要求。例如,2002年,歐盟的一個畜牧產品進口商欲采購活體肉雞,曾經造訪黑龍江省某公司。但是,由于雞舍“不夠寬敞舒適”,這筆生意最終未能達成。
2.對我國水產品出口的影響。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水產品養殖國,但與禽畜類產品的生產相似,我國水產品養殖公司從未對動物福利問題給予足夠重視,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影響到了我國水產品的出口。如1995年,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發表聲明,由于我國部分捕蝦船只的捕蝦網上沒有使用海龜排離器,致使誤入拖網的海龜無法逃生,所以將限制從中國進口蝦類制品,這一禁令至今仍未解除。
3.對我國皮革制品的影響。我國是世界上公認的毛皮養殖和加工大國,2004年毛皮及制品出口金額達到19.8億美元,毛皮及制品進出口貿易額居世界第三位。然而,2005年4月,河北省肅寧縣裘皮市場的“活剝貉皮”事件被媒體曝光以后,我國毛皮出口出現急劇萎縮。在歐洲,我國出口的皮草產品遭到下架或停售。一些國際綠色組織甚至要求歐盟立法,禁止我國毛皮產品進入歐盟市場。
4.對中藥出口的影響。中藥是中國的國粹,中醫藥已傳播到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然而,活體入藥、活鋸鹿茸,活熊取膽等情況一經媒體披露,即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批評,極大地傷害了中藥的形象,遭到一些國家和消費者的質疑和抵制,使得中藥出口屢屢碰壁。
第一,中國政府應盡快制定我國的動物保護法。最近社會上頻頻曝光的虐待動物行為,既違反了我國天地人和傳統思想,也不符合我國建設和諧社會的當代目標,更影響了我國的對外貿易活動,使出口企業頻遭國外動物福利貿易壁壘的詰難。我國政府應早日頒布正式的《動物保護法》,為我國的動物福利保護提供法律依據。此外,政府對內需應加強動物福利保護的宣傳力度,杜絕虐待動物的行為再次發生。對外應介紹我國在動物保護方面取得的進展。WTO的現行規則并沒有針對動物福利問題的詳細規定,TBT/SPS協定雖然都支持各成員實施保護人類、動物、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采取的必須措施。但要求各成員國保護動物的措施必須限制在必要的范圍內,“不得對國際貿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礙”和“使其對貿易的影響降到最低”。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應利用WTO對于發展中國家的差別待遇原則,要求發達國家在針對動物性產品進口制定福利性限制措施時,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困難,給予差別對待。同時,壁壘應該是雙向的。在符合別國有關動物福利法規的同時,我國也應要求他國滿足我國動物福利的規定,抵制某些發達國家濫用動物福利壁壘。
第二,應該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使行業協會在制定行業標準、實施行業內部管理、嚴格行業自律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單個企業面對動物福利壁壘時,過高的維權成本往往使其望而卻步。在這種情況下,行業協會可以用行業的力量提供幫助,提高企業的應對能力。同時,重視民間溝通,使民間組織成為政府與企業的聯絡橋梁。鼓勵民間組織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可以有效地保證我國的各行業及企業的行為符合動物福利的標準。另外,通過民間組織的呼吁與宣傳,也可以提高國民對動物福利的認識,有效抵制不符和動物福利的商品在中國的生產與銷售,提升我國的國際形象。
第三,積極主動地改善動物的生存環境,改進飼養、屠宰和運輸方式。目前,我國以商業為目的的動物飼養中,動物生活空間普遍較狹小;在運輸方式上,為了節約運輸成本,企業的普遍做法是在密閉的運輸空間內容納盡可能多的動物,直至把它們運到目的地,有的企業為了減少動物疾病,提高產出率,還存在過量使用各種抗生素和激素類藥物的現象。這些做法不但違背了商業倫理,也對人體的健康構成重大的威脅,嚴重者已構成犯罪。因此,在動物福利日益為社會所關注的今天,為了企業的根本利益和長久發展,我國企業應改變過去的單靠價格競爭的模式,隨時掌握進口國家對于動物福利方面的相關規則,積極申請權威機構的綠色認證,擺脫動物福利壁壘的困擾。▲
[1]商務部條法司.加拿大就歐盟及其成員國禁止海豹產品進口及銷售措施提起設立專家組請求[EB/OL].(2011-06-12)[2011-8-22].http://tfs.mofcom.gov.cn/aarticle/ztxx/dwmyxs/201106/2011060 7594674.html.
[2]龔海瑩.海豹皮草背后.中國報道,2011,(1):86-88.
[3]Saunders Comprehensive Veterinary Dictionary[2011-11-11].http://medical-dictionary.thefreedictionary.com/Animal+welfare
[4]莽萍.動物福利法溯源[J].河南社會科學,2004,(6):27.
[5]許軍,黃淵濤,李琳,陳素紅.警惕新型貿易壁壘.中國檢疫檢驗,2008,(11):11-13.
[6]藤興才.給動物保護立法不是盲目學西方 [N].中國青年報,2009-10-12.
[7]高新偉,張娟.解讀與應對中國水產品出口中的動物福利壁壘[J].國際經貿探索,2007,(9):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