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應具備哪些優良品質?"/>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文/本刊記者 張義學
“百姓心中的天”
——縣委書記應具備哪些優良品質?
◎ 文/本刊記者 張義學
郡縣治則天下安,縣域強則國家富。選用具備那些優良品質的人做縣委書記,無疑是上級組織部門的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也是億萬百姓對縣委書記的殷切期望。

“縣為國之基,民乃邦之本”,我國歷史上自秦朝開始實行“郡縣制”,縣級政權就成為我國政權系統中最基本的單元。漢承秦制,到西漢末,全國有縣1315個,唐朝達到1500多個,到民國增加到2000個。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仍保留縣這種行政區,并賦予了社會主義政權和經濟區劃的新內涵,截止2010年,全國縣級區劃有2861個,其中市轄區808個,縣級市393個,縣1489個,自治縣116個,旗49個,自治旗3個,特區2個,林區1個。
全國有2861個縣(區、市)委書記。一個縣委書記的形象如何,直接影響著一方群眾對黨的形象的評價,在一定時期內影響著一片區域社會的整體走向。
中共陜西省委組織部原副部長胡潤澤(現任漢中市市長)曾經撰文指出:“縣一級在我們黨的組織結構和國家政權結構中是直接面向基層的一個重要層次,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真正貫徹到基層的關鍵環節。因此,縣在國家組織結構中處于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縣級領導班子擔負著領導縣域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重要職責。縣委書記在縣級各種組織中處于領導核心地位,肩負著領導縣(市)域改革、發展、穩定的重要使命,起著關鍵作用。”

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內,一位農村老大娘凝神仰望著焦裕祿當年與泡桐樹苗“合影”的照片。
2009年4月12日,中共中央組織部發布的《關于加強縣委書記隊伍建設的若干規定》明確了“縣委書記的選拔任用,應按程序報經省級黨委常委會議審議,最終通過票決制任用。”。 5月18日,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在貫徹落實這個《規定》的講話中指出,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縣一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對縣委書記的要求和管理,不能按一般的處級干部來對待”。
這是自1983年實行干部分級管理、下管一級管理體制后的一項重大調整。在此之前部分省份的縣委書記選拔任用權一直下放到地市級黨委。

王伯祥

仇和
胡潤澤在文章中談到“縣委書記的地位和作用”時說,“首先定位縣委書記是‘班長’。既是縣委的‘班長’,也是縣級領導班子的‘班長’。在工作中,不僅要協調好縣委內部班子成員之間的關系,而且還要抓好縣委的全面工作,不僅要支持人大、政府、政協的工作,而且還要支持其他群團組織開展工作。其次,縣委書記是領導者和執行者,中央的方針政策和省市的戰略決策要靠縣委書記去組織貫徹落實。 因此,縣委書記必須比別人想得早、想得深、想得遠,這樣才能使‘班長’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決策者的才能得以充分體現,執行者的榜樣得以率先垂范。”
縣委書記肩上的擔子重,手中的權力自然也大。“除了外交、軍事、國防這些內容沒有,他們擁有的權力幾乎跟中央沒有區別。”中國國家學院杜剛建教授如此評價縣委書記的“權利”有多大。
在公眾眼里“縣委書記”是一個強勢職務。對上,縣域事務相對獨立;對下,可以一竿子插到底;在縣級黨委班子中,可以一錘定音。宏觀微觀都能夠管,大事小事都可以抓,可以針對所管縣域的任何事、任何人說了算。
其實,縣委書記的權力也不像公眾想象的那樣,依法行政、黨政分開、公務人員各司其職、各守其責已經成為依法治國和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國已經進入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和矛盾凸顯期,縣委書記除了把握地方大政方針,主抓黨的組織和作風建設外,其他如維護穩定等工作基本都由縣委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承擔。壓力大,責任重,加上條塊之間責權劃分上的摩擦和不順,縣委書記許多時候也有難以伸展拳腳之感。
忙,是作為縣委書記的典型特點。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省市級各部委、各廳局布置的工作,都要找縣委書記去落實,去協調,去安排。其中不少工作都要縣委書記去承擔責任,某一項工作做不好,其他業績再突出也無濟于事。“一票否決”也常常成為懸在縣委書記頭上的利劍。
本刊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上級部門開會布置工作、傳達精神指示,往往點名要縣級黨委一把手參加;上級領導檢查地方工作,哪怕是去幾戶農家調研、去一所學校、一個鄉鎮衛生院檢查,也往往要求縣委書記陪同(有時候,即使領導沒有要求,縣委書記也會暫時推開其他工作,主動前往陪同)。
累,也是縣委書記們時常發出的呼聲。下面千條線,上面一根針,農業、經濟、社保、醫療、衛生、文化、體育……一個縣域內方方面面的事務,都需要縣委書記統籌安排,都會向縣委書記請示和匯報。“有時候一上午開完幾場會,講的口干舌燥,喉嚨疼痛。中午剛想休息一會兒,還有人來請示工作,我幾乎要‘哀求’對方‘等到下午再說吧’。”長武縣委李曉靜書記向本刊記者說。
“表面看我們這些人滿面紅光,其實許多人都是高血壓,仔細看眼圈是黑的,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睡眠不足。”山東曲阜縣委書記張術平這句話,曾經引起許多縣市級領導的共鳴。
廣東省2010年曾出臺了一份《關于全省縣委書記集中考核情況的報告》,稱“五加二,白加黑”是縣委書記的工作常態,許多都是“拼命三郎”。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開展了一項“縣處級領導干部日常工作生活觀察”的研究,結果顯示縣委書記平均周工作時間55.08小時,平均每周開會5.55次,陪同4次,“休閑少,會議多,出差多,陪同多”。
這兩份官方調查的報告,說明縣委書記職位特點是管理事務多,工作壓力大。廣西荔浦縣委書記羅永東說,“以前當縣長的時候是‘沒時間睡覺’;當了縣委書記是‘睡不著覺’”。 “對縣委書記而言,縣域經濟發展的壓力,仍然是最大的壓力。”湖南衡南縣委書記周千山說,“兄弟縣市都在你追我趕,大踏步前進,稍不注意,就要被甩在后面。地方經濟發展不起來,不僅財政吃緊,老百姓的錢袋子也鼓不起來,為政一方,不能造福百姓,于心有愧。”
新中國成立以來,數以萬計的優秀共產黨員擔任過“縣委書記”這個職務,也涌現出許多優秀的縣委書記,被廣大人民所愛戴。他們的事跡也被人們廣泛傳誦。焦裕祿、王伯祥、呂日周、仇和這些優秀的縣委書記,是時代的脊梁,是改革的中堅力量!這是縣委書記的主流群體。
通過電影、電視劇等傳媒手段的傳播,焦裕祿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縣委書記。焦裕祿在災害嚴重的蘭考縣擔任縣委書記的時候,身患嚴重的肝病仍然帶領全縣人民頑強斗爭,奮力改變蘭考貧困面貌。
本刊去年六月曾經以《百姓炕頭的“伯祥書記”》為題,報道過山東壽光縣原縣委書記王伯祥。他任壽光縣委書記期間,主要做了三件事:創造性地領導了壽光的蔬菜生產、壽北開發及工業項目的升級改造。他一手抓農業,創建了全國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把溫室蔬菜大棚種植技術推廣至全國;一手抓企業發展,為工業立市打下了堅實基礎。他憑著一個共產黨員、一個縣委書記的使命與責任,帶領全縣老百姓改變了壽光貧窮落后的面貌。
2011年8月18日,河北省張北縣縣委書記李雪榮離任,當地民眾得知消息后,約有萬人前來送行,李雪榮當場感動得落淚。當地百姓親切地稱他為“心中的太陽”。有人把當時的場面,拍攝下來并傳播到互聯網上,廣大網民都很羨慕張北縣遇到一位好書記。本刊記者看到當時的視頻資料,也為之動容,為之震撼。
可以作為典范的縣委書記,數不勝數,他們的政績經得起實踐、群眾和歷史的檢驗。
縣委書記焦裕祿為黨的事業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利益死而后已,并留下了偉大的焦裕祿精神。陜西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薛引娥總結說:“這種精神,就是當時縣委書記群體形象的理想概括。它表現為:在社會角色上主要體現為同志、公仆、領頭人;在思想品格上體現為信仰堅定,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為人民服務,迎難而上、無私奉獻、鞠躬盡瘁;在行為上表現為走群眾路線,沒有官架子,與群眾打成一片”。
改革開放時代,國家的戰略方針調整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成為各級領導干部的行動指南,也成為縣委書記們的行動指南。在這種形勢下,要求縣委書記首先能破舊立新、敢做敢為。呂日周可算是這時期“縣委書記”的形象代表。上世紀80年代初,呂日周在山西原平縣擔任縣委書記,他根據當地農民的改革實踐,創造發展了一種嶄新的城鄉經濟組織形式——“政府搭臺,群眾唱戲”,三年之后就使原平縣“咸魚翻身”,實現財政收入相當于周邊12個縣總和的佳績。后來,風靡一時的電視劇《新星》的主人公李向南,就是以呂日周為原型塑造的縣委書記形象。這是改革開放后縣委書記新形象——有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年輕、果斷、有魄力,成績顯著,在強大的傳統保守勢力的抵抗和壓制下能始終保持必勝的信心。
王伯祥繼承了焦裕祿的艱苦奮斗傳統,也具有呂日周那般創新的思想和敢干魄力。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王伯祥離開縣委書記崗位18年,壽光的老百姓依然對他念念不忘。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的發表,進一步解放了許多領導干部的思想。我國加快了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步伐,各級領導干部也對于各項改革的目標更加明確。這個年代,縣委書記的典型代表當數仇和。他自1996年12月就任江蘇沭陽縣委書記時起,就開始“個性執政”:鐵腕反腐、招商引資、教育的民營化改革、醫療機構的股份制改革、干部任用公推公選公示制度改革等。在他身上所體現的銳意改革、公道正派、敢于創新、德才兼備、民主集中,以及“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優秀品質,無疑代表了世紀之交縣委書記這個群體的社會形象。
新中國成立后的各個歷史時代,都會涌現出許許多多的優秀縣委書記。他們是共產黨員中的杰出代表,是時代的先鋒人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