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劉志丹將軍妻子同桂榮"/>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文/薛鑫良
平凡偉大的“劉嫂子”
——記劉志丹將軍妻子同桂榮
◎ 文/薛鑫良
平凡而偉大!是對同桂榮再貼切不過的贊頌。
劉媽媽的這一生是完美的,對愛的執著、對信仰的堅定、對生活的自信、對后代的關切,完美體現了一位美麗妻子、偉大母親的堅韌與高大,體現了一位革命家、一位共產黨人對信仰、對幸福的價值詮釋。這種精神、這種品質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
同桂榮是吳起縣樓坊坪鄉人,1934年正式參加紅軍,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她曾經親手為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做棉鞋,也親自為毛澤東、賀子珍夫婦的女兒姣姣接生。毛澤東、周恩來盡管年齡都大于劉志丹、同桂榮夫婦,但都稱呼她為“劉嫂子”。
早在1924年,陜北地區就有了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和活動。劉志丹于1925年在陜北榆林中學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保安縣第一名共產黨員。從1925到1936年間,同桂榮作為劉志丹的伴侶和戰友,義不容辭地為黨組織傳送信件,站崗放哨;在紅軍被服廠當工人,為部隊做軍裝和軍旗;向群眾宣講革命道理,動員婦女姐妹們送子送郎參軍入伍;還在家里掩護謝子長、閻紅彥等紅軍指揮員和戰士治病療傷。大伙兒夸她“真是老劉鬧紅的大幫手”。
1934年到1935年間,國民黨軍隊在陜北大肆“剿共”。窮兇極惡的敵人抄家、燒房、挖祖墳,揚言“掘地三尺也要抓住”劉志丹的家屬。同桂榮帶著婆母、嬸娘等老老小小十多個人,逃進深山老林。有一次,為了逃脫敵人追捕,她情急之中跳下山溝,幸運的是被半崖上的灌木叢架住,才得免一死。同桂榮下定決心:“劉志丹的婆姨,就是死了也不能讓敵人抓去。”她和4歲的女兒藏在密林山洞里,八天八夜不見天日,餓了只能用山水、雨水和炒面糊口。后來,游擊隊員終于找到她們母女倆,才接回了根據地。
1935年秋,王明錯誤路線的執行者在陜甘根據地大搞“肅反”,殺害了二百多名紅軍指戰員和革命群眾。西北保衛局還給劉志丹、習仲勛、馬文瑞等領導人扣上“反革命”、“右傾分子”等帽子,投入監獄,準備活埋。同桂榮四處奔走營救,不僅毫無結果,反而連她們母女倆也被打入勞改隊。群眾偷著給她們送水送飯,安慰她說:“他們總有遭報應的一天”。同桂榮堅定地說:“我只要活著,就要和他們斗!”在這生死攸關之際,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中央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于1935年10月19日下午到達陜北吳起鎮;驚悉“肅反”情況以后,立即下令“刀下留人”,才使劉志丹、習仲勛、馬文瑞等領導人幸免于難。
1936年4月14日,劉志丹在山西省中陽縣三交鎮東征的戰斗中,不幸左胸中彈,當場陣亡,年僅32歲。噩耗傳來,30歲的同桂榮當即昏厥……清醒以后對周恩來和鄧穎超說:“我早有準備,為革命死了也是光榮的。”從此,她一直沒有再婚,因為她對于既是丈夫、又是戰友和先烈的志丹愛得太深太重了!
全國解放以后,同桂榮長期從事幼兒教育工作,擔任過托兒所、幼兒園的名譽院長、顧問和全國政協委員。直到1985年11月,80高齡的同桂榮依然題詞明志:“繼承志丹遺志,將革命進行到底!”

91歲的同桂榮
在革命戰爭時期,同桂榮經常在部隊宿營地幫助“大師傅”(炊事員)做飯。每當紅軍領導人開會,她就做自己的“拿手飯”剁蕎面招待大家。同志們高興地說:“劉嫂子又給咱們改善伙食啦!”平時,她身上總帶著針線包,抽空就為翻山越嶺、披荊斬棘的指戰員們縫補衣服。一旦有了布匹,她就給志丹做件新衣服;然而,經常是剛做好就被劉志丹送給了別的同志。劉志丹開玩笑說:“你們的嫂子用新衣服優待小弟弟哩!”
在“文化大革命”中,許多造反派都找同桂榮搜集老干部的所謂“反動歷史”和“反黨材料”。然而,她不怕威脅利誘,絕不落井下石,總是實事求是地回答:“這位同志從小參軍,我看著他長大,怎么會反黨呢!”造反派說:“你怎么認識這么多黑幫?”她回答:“我們都是階級兄弟和階級姐妹,為了革命,走到一起來了。”造反派說:“走資派就是反革命。”她說:“不要給革命同志亂戴帽子!”……同桂榮用自己的堅定和智慧,保護了一批老同志,自己卻在64歲時被“下放”到陜西省三原縣,直到1971年“9·13”林彪事件后才回到西安市。許多老同志每當想起這些往事,都感慨不已:“劉嫂子人格高尚啊!”
對于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同桂榮更是一往情深。1935年冬,陜北天寒地凍,冰天雪地,而出身湖南的毛澤東還穿著長征時的布單鞋。同桂榮看到以后,馬上夜以繼日地精心做了一雙新棉鞋送給毛主席御寒;接著,又給其他幾位中央領導同志每人做了一雙。1960年同桂榮在北京見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時,毛澤東還記憶猶新,緊握著她的手說:“劉嫂子做的棉鞋,又綿軟又厚實,真得謝謝你啊!”
同桂榮比賀子珍大5歲,倆人親如姐妹,情同手足。同桂榮喜歡聽賀子珍講長征故事,賀子珍喜歡聽同桂榮講當地的風俗民情和生活常識。同桂榮忙碌時,賀子珍就幫她照看女兒。1936年冬季的一天早晨,賀子珍即將分娩。毛主席立刻派警衛員去請同桂榮來接生。賀子珍看到同桂榮帶來了早就縫好的嬰兒小被子、小衣服等,高興地說:“有劉嫂子在,我就放心了!”
當年在戰爭環境中生兒育女的艱難和風險,在今天和平環境中是難以想象的。哪位姐妹分娩之后沒有奶或者缺奶,同桂榮就急忙為嬰兒找奶媽或者找羊奶、米湯等代乳品;哪位同志要寄養孩子,同桂榮就為他們細心選擇當地可靠的農民家庭。姐妹們說:“多虧了劉嫂子啊!”……在“文化大革命”中,一些老干部被抄家、關押之后,子女們無處安身。同桂榮就照顧他們,說“只要我有一口飯,就餓不著你們。”當時,她已經被扣發部分工資,寧可自己喝稀的,也要讓娃娃們吃飽。孩子們都感激涕零地叫她“劉媽媽”……這樣,從戰爭年代到“文革”期間,“劉媽媽”照顧過的孩子數以百計。她說:“我喜歡孩子。他們都是革命的后代啊!”后來,孩子們分布在祖國不同的地方和崗位上,許多人成長為高中級領導干部,有的還是黨和國家領導人。他們只要見到同老,依然會情不自禁地多叫幾聲“劉媽媽”。
劉志丹英年壯烈犧牲,只有一個女兒劉力貞。同桂榮含辛茹苦,撫養遺孤;女兒結婚后她嚴格教育雙方親屬,要求他們不能因為志丹的貢獻而搞任何特殊化,不能給先烈們抹黑,不能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