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批復要求,通過實施《規劃》,要實現三方面目標:一是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前,丹江口水庫陶岔取水口水質達到Ⅱ類(總氮保持穩定);主要入庫支流水質符合水功能區目標要求;漢江干流省界斷面水質達到Ⅱ類。2015年末,丹江口水庫水質穩定到Ⅱ類要求(總氮保持穩定);直接匯入丹江口水庫的各主要支流水質不低于Ⅲ類,入庫河流水質全部達到水功能區目標要求;漢江干流省界斷面水質達到Ⅱ類要求。二是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規劃區污染物化學需氧量(COD)和氨氮排放總量控制目標與國家“十二五”分配到規劃相關省的總量指標一致。三是水土保持目標。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295平方公里,實施坡改梯31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累計治理程度達到50%以上,新增項目區林草覆蓋率增加5%-10%;年均增加調蓄能力2億立方米以上,年均減少土壤侵蝕量0.1億-0.2億噸。

條例鼓勵、支持單位和個人將發明創造及時申請中國以及外國專利,并規定對產生較好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優秀專利項目的單位、發明人和設計人,省政府將給予獎勵。為促進專利轉化,規定創業投資機構將其總投資的70%以上投向有專利權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項目的,可適當提高提取風險補償金比例。

7月1日起《貴州省開發區條例》正式施行,標志著貴州省開發區建設步入法制化、規范化軌道。《條例》從法律角度賦予開發區行政主管部門綜合協調、指導、服務和管理職能,對開發區的設立條件、管理體制、建設發展、投資促進等作出了明確規定,對于深入實施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戰略,充分發揮開發區聚集產業發展功能和示范效應,進一步提升開放水平,擴大招商引資規模,有效承接產業轉移,推動全省開發區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8月1日起青海省將施行《青海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以立法形式明確了新時期青海科學技術發展的目標、方針和戰略,強調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措施和規范,是新時期青海加快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重要法制保障。
該《條例》共八章五十五條,對1997年頒布實施的《青海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的若干規定》進行了一系列體制、機制和制度上的創新。

近日,西藏自治區出臺《2013—2015年發展農牧民黨員工作規劃》,明確提出通過“四抓”、“四注重”、“四強化”,在堅持標準、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每個行政村每年發展黨員3至5名,三年全區發展農牧民黨員6萬名以上,到2015年農牧民黨員總數達到19萬名,占全區農牧民人口總數的8%左右。
近日,新疆烏魯木齊市首個關于垃圾處理及循環利用的總體規劃出臺,大浦溝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場將被打造成固廢循環經濟示范園區,這將為烏魯木齊市未來垃圾處理提供科學的發展處理依據。烏魯木齊市大浦溝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場是烏魯木齊市最大的垃圾處理場,處理全市80%的生活垃圾和100%的醫療垃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