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永偉 孫廣義等
摘要:為了適應目前煤炭行業發展需求,從采礦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現狀分析入手,介紹了目前采礦工程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教學實踐模式改革的要求對實踐教學改革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對促進采礦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關鍵詞:采礦工程;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5-0268-02
引言
煤炭是國家最重要的基礎產業,在中國一次能源的生產和消費的比例均超過了70%[1],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地質條件和開采工作環境也越來越惡劣,災害和事故也頻繁發生,采礦工作的難度也逐漸增加。在這樣的形勢下要求采礦工程專業學生不僅要具有基本理論知識,還要具有解決現場問題的能力,以適應新形勢對人才的要求。但是,中國礦山企業目前普遍反映本專業畢業生雖然具備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但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和創新能力,尤其是工程實踐能力方面明顯不足,短期內難以獨立勝任。為此,對采礦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改革勢在必行。
一、采煤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現狀分析
目前,國內采礦專業實踐教學主要包括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現場實習等環節。
二、采煤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采礦專業培養方案不能適應新時期企業發展的需要。當前,國內礦業院校采礦專業普遍是按照“寬口徑、厚基礎”的“大采礦”模式構建教學體系[2],應用這種教學體系,學生學習的知識范圍更寬了,但學的深度淺了,同時學生在校時間有限,學時有限,范圍廣了,課程多了,相對來說專業教學、實踐教學環節學時數就減少了,沒有實踐做保證就使得學生參與實踐的時間減少,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降低,理論聯系實踐能力弱化,所有這些都影響了本科教學的效果,致使培養出的學生高學歷,低能力。
2.實踐教學內容不適應新時期企業發展的需要。由于采礦這個行業的特殊性,許多地質資料是保密的,使得學校收集原始地質資料比較困難,同時各大礦業院校為了滿足市場對采礦人才的需要,都采取了擴招這種方式,這勢必就造成了資料的欠缺,為了緩解這個環節,許多礦業院校在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時不夠科學,做課程設計時學生不是人手一題,而是幾人一組,共同來完成一份課程設計,客觀上為學生抄襲創造了條件,使部分學生沒有得到很好鍛煉;也有的簡化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的難度,隨意更改地質資料如斷層、褶曲等,使得學生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資料與現場實際地質資料出入較大,學生很難從設計中學到解決實際問題真本領。采礦工程專業學生參加的實習是一個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采礦工程專業畢業生質量和能力的重要步驟[3]。但是許多高校實習時,只是簡單的收集一下采煤、掘進規程,了解一下地質資料,下幾次井就草草了事,而沒有使學生真正了解現場問題怎么用理論知識來解決,使得實習效果較差。以上這些就造成實踐與課本理論的嚴重脫節,達不到本科大學生培養目標要求,不適應新時期礦山企業發展的需要。
3.實踐教學經費不足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不完善不能保證實踐質量。目前,各礦業院校采礦專業教育經費主要來源于地方政府給高校的財政撥款和學生學費。經費有限,再加上外在消費高,使得采礦工程專業工程實踐性教學經費不足,導致采礦專業學生在礦山企業的實習時間偏短、內容少、實習過程簡單,實習質量普遍不高,實習效果得不到保證[4]。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煤炭企業進行管理體制改革和經營機制轉化,許多企業考慮生產和安全等因素,不愿接受學生到現場實習,更不愿安排學生到實際工作崗位上實習,學生通常只能進行象征性的參觀,致使實習質量難以滿足要求。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不完善不能保證實踐質量。
4.專業教師隊伍工程實踐性教學水平不高和考核制度不夠完善。由于學生的擴招,人數的增多,外加經費不足等原因,往往是學校上課的需要老師,實習也需要老師,導致教師人員不夠,為了緩解這個問題,許多院校采取減少實習帶隊教師,保證學校正常教學,并且采礦工程專業教師隊伍以中、青年教師為主。中、青年教師缺乏實踐掛職鍛煉這一環節,工程實踐教學水平不高,不能在實習過程中給學生最好的指導,只是做一保證學生安全的基礎性工作。學生實習成績評定過于簡化,帶隊老師只是簡單看一下實習報告和實習日記,隨意給個成績就是總成績。沒有系統的成績評定標準,使得部分學生有機可乘,實習質量得不到保證。
三、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內容及實現途徑
1.構建適應新形勢的實踐教學體系。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應改變以往循規蹈矩的傳統實踐教學方法、教學順序,使實踐教學認識實習、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的各個環節,與課堂理論教學體系良好銜接匹配,相輔相成。使學生通過實踐把課堂抽象理論得以形象化,通過接觸及解決現場實際問題使學生明白理論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這種新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不僅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培養和鍛煉,而且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使培養的畢業生成為素質全面、社會適應能力強、具有較強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2.改變傳統實踐方式。改變以往傳統實習方式,采用教師統一負責,學生分散實習的方式,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分派到各個礦井,聘請礦里負責人臨時指導,教師不定時的進行隨機檢查及分散指導,這樣既可以緩解實習單位由于實習人數多,實習內容不好安排的情況,同時也解決了原先由于人數多教師指導不到位的情況,從而提高了實習質量;畢業設計可以根據學生簽約單位情況,提前聯系單位盡量用工作單位地質情況進行畢業設計,使得學生在畢業前就對工作單位有一定了解,提前熟悉了工作環境,同時也激發學生畢業設計的熱情,保證了畢業設計質量的提高,為學生盡快融入煤炭企業的生產技術管理之中奠定了基礎。
3.完善政策保障機制,加大實踐性教學經費的投入和加強實踐基地建設。采礦專業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專業,為了保質保量地完成采礦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在實習環節上需要學校及有關部門完善政策保障機制進行合理政策的支持,同時要加大采礦專業工程實踐教學的專項資金投入。目前,許多高校實踐基地都是利用校友關系或人際關系建立起來的,名義上是掛牌了,實際上礦方也不怎么樂意接受。這樣就造成了實習時對方勉強接受,在落實實習任務時也是敷衍對付,學生沒有參與到解決實踐問題中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實踐鍛煉。實習基地建設需要礦方和學校的努力合作,高校提供高科技術對現場進行指導,礦方提供實習平臺,二者互利互惠,確實把實習基地建設落實到位。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改革學生實習成績評定方法。教師的專業水平直接決定著學生實習質量,所以要想使學生實踐質量有所提高,教師師資隊伍建設是一個關鍵因素。這個一方面可以使教師通過現場掛職鍛煉,了解現場實際情況,積累經驗,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為指導學生工作打好基礎;另一方面通過教師參與科研,解決實際問題,來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為學生實踐做好鋪墊。學生實習成績采取兩方評價,一是實習單位礦方給出的評價,二是指導教師結合學生實習表現、實習報告及實習日記記錄情況及平時檢查時學生回答問題情況,綜合給出實習成績。
結論
新形勢下,采礦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面臨的一些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構建適應新形勢的實踐教學體系、改變傳統實踐方式、完善政策保障機制,加大實踐性教學經費的投入和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改革學生實習成績評定方法,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的、更符合市場和社會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吳蔚.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中國礦難黑洞的休止符[J].教育與職業,2006,(22):38-40.
[2]徐學鋒,等.新形勢下采礦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150-151
[3]郭保華.采礦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現狀及改革措施[J].陜西煤炭,2007,(5):25-27.
[4]俞成丙,張憲康,邵勇.簡論生產實習的過程管理[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6,(3):24-26.
[責任編輯 陳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