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慧明
摘要:教育民營化是目前學術界爭議較大的問題之一,在當前經濟飛速發展,信息經濟、知識經濟的地位愈來愈重要的時代,教育成功是一個國家立于不敗之地的基礎。以浙江省長興縣的兩所民營高中和杭州市教育集團發展的相關內容介紹為基礎,結合中國目前教育體制中存在的弊端,對在經濟較發達地區發展民營高中這一行動的作用和需要改進等方面的問題進行積極的探討。
關鍵詞:民營高中;教育體制;民營化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5-0288-02
一、需要說明的兩個問題
本文有兩個限制:一是高民營化的地理范圍局限于經濟較發達地區,二是民營化的范圍是限于普通高中階段。
實行經濟較發達地區的高中教育民營化,通過多渠道獲得教育投資,進行“名校+民校”、公立學校改制轉軌,解決“重點學校吃不了,非重點學校吃不飽”的局面,提高高中教育總體水平,實現教育機會的公平性。
經濟較發達地區,民營資本充裕,居民生活水平也能負擔和公立高中持平或略高的民營高中教育費用,于是,在供給和需求上都存有巨大的空間,因此在經濟較發達地區發展民營高中有錦上添花的效果。
經濟較發達地區進行多元化投資的高中教育建設方式,在教育經費總額不變的前提下,就大大降低了對國家教育資金的占有量,客觀上支援了中西部的教育事業。
高中教育不屬于義務教育范圍;教育是準公共產品,因此,高中教育客觀上允許政府和私人聯合供給。
二、經濟較發達地區高中教育中的矛盾
在教育經費的劃撥上,中國長期向高等教育階段傾斜,在經濟較發達地區,優質教育極度稀缺,導致入學機會和“權”、“錢”交易的惡習,浙江,子女的教育費用支出占到家庭消費的27.6%左右,引發了近幾年學術界紛紛提出“理性教育消費”的觀點,而一大批校長也因為“擇校風”引發的經濟問題紛紛落馬。
公辦學校的壟斷地位和教育主管部門嚴格的“科層制”使教育體制日益僵化,明顯跟不上世界潮流的步伐。導致學校創新機制、激勵機制等等形同虛設,使學校和教師喪失了創造能力,教學質量下降,達不到改革的初衷。
三、兩種不同形式的民營高中對高中教育民營化的不同表述
高中教育民營化和市場化運作是一種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趨勢。經濟學家弗里德曼曾指出,我們的初等和中等教育系統急需改革,而這種改革只能通過一種方法,那就是使教育系統的主體部分私立化。
高中教育具有準公共產品的特性,一是具有效益上的外溢性,二是存在消費上的排他性,三是存在消費上的部分性,所以,從私有物品的性質和產權的角度來分析,也應該允許民營資本供給。
從市場經濟角度講,民營資本的進入,帶來的是優質教育和高效運作體制。民營資本的私有性決定它要求以最低的成本運作帶來最高的效用,即達到“帕累托最優”。
從中國目前對教育的管制狀態來理解,公辦學校的存在很必要,民營高中作為高中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緩解高中教育階段的供需矛盾,增強校際間的競爭力,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理論需要實踐來驗證它的正確性。
長興華盛虹溪高級中學是由浙江華盛建設有限公司和長興縣教育局共同投資,撤并兩所中學的高中而成立的股份制高級中學。2004年10月被認定為浙江省二級重點中學。
該校形成了“八縱三橫”的“井”字形管理模式。八個工作部門和三個年級組好比“八縱”、“三橫”,構成了“井”字型的指令、工作信息傳輸網絡。“八縱三橫”之間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使教育教學各項決策和意圖、很快達到“工作落實到班,責任落實到人”的效果。
這種管理制度有三大特點。一是“權、責、利”掛鉤,提高教職員工的責任感、危機感和積極性。二是工作落實程序化,避免了政令不通和做表面文章。三是對工作質量進行量化,更容易發揮學校各種資源的優勢。
長興金陵高級中學是由江蘇南京聚恒建設集團投資1.5個億,按省一級重點中學設施標準建設的一所高中,是浙北地區硬件設施最現代化的一所高級中學。學校實施全封閉管理模式,有專職的生活指導員、住管員,并配備教官參與住校生管理,這在普高管理中還是首創。
對教師的管理,金陵高中以激勵為主。提出了“名師名校長”的管理方法,將津貼、獎勵制度和其他優惠政策相結合,促進教育效率的提高,真正做到“發展學生的一切,一切為學生發展”。
所有政策都從兩個方面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一是從危機感和競爭感。二是從獎勵上來激勵教師。使所有老師都全心為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而努力。
這兩所民營高中對長興的高中教育事業貢獻巨大。首先,長興縣躋身浙江省教育強縣之列;其次是實現了全縣高中資源的大整合,使各種教學資源得到充分共享;再次,實現以最低成本(總共413畝土地面積)獲得最大成效(兩所嶄新的現代化高中建成使用)。最重要的是,引進了“競爭”機制,三所高中形成鼎立之勢,強烈的生存和發展意識促使不斷創新和改進,增強本校的競爭實力。
杭州的教育集團在1994年就已起步,2004年,杭二中教育集團、杭四中教育集團、學軍教育集團等五個教育集團的成立將杭州的教育集團化進程推向了高潮。
杭二中董事會會長葉翠微說,杭二中最重要的是通過有效的品牌鏈、資源鏈、人才鏈,最大限度地實現集團資源共享,幫助成員學校快速提高辦學水平,滿足百姓對二中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望。
學軍教育集團是由學軍中學和文瀾中學組成。文瀾是按典型的名校+名校模式。它是學軍中學以信譽為擔保,以公司擔保形式貸款籌建的,沒有花國家財政一分錢,資產卻都屬國家。文瀾為學軍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物質支持。學軍的校園改造共花費5 500多萬,2 000多萬的貸款由文瀾提供。
杭州真正缺的不是高中教育的數量,而是對優質高中資源的渴求。依托優質高中的資源,成立教育集團,吸引民資加盟,用優質資源帶動弱校、新校質量的快速提高。以名校為龍頭,整合各種資源,這是一種“電梯式”的發展模式,新校、民校、弱校是“電梯上的乘客”,搭乘名校這架電梯,走出一條成本最低,風險最小,成效最大的發展優質教育之路。
教育集團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做到產權明晰,機制靈活,決策及時,管理現代化,效率優先,資金渠道暢通,能形成低成本迅速擴張的趨勢,企業集團通過吸收民資,憑借雄厚的資金、人才和管理經驗的優勢,在教育競爭中獨占鰲頭。這是一種開放辦學的好模式。
四、結束語
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振興的基石。只有當教育與一個時代的精神相一致時才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在經濟較發達地區,不僅僅是教學資源存在供需矛盾,更有對優質的教學資源的需求。協同優質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在政府宏觀調控和管制下,民營高中在經濟較發達地區的發展勢必帶來高中教育事業新的輝煌,從而推進全國教育系統和教育事業的改革,使中國的教育事業走向不斷的成熟。
參考文獻:
[1]婁成武,史萬兵.教育經濟與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王麗婭.教育產業化的理論和實踐[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2.
[3][美]羅杰·理若·米勒,丹尼爾·K.本杰明,道格拉斯·C.諾斯公共經濟學:第12版[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4]鄭新蓉.理性教育改革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責任編輯 陳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