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榮
摘要:近年來,“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染色饅頭”及“膠囊事件”等產品質量問題屢屢曝光,這不僅體現了某些企業管理的混亂,而且也反映了這些企業在商業倫理道德方面的缺失。家庭、社會和學校在這方面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何培養學生在學校期間養成良好的商業倫理道德具有重要意義。經過訪問調查發現學校在學生的商業倫理教育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進而提出一些改進的建議。
關鍵詞:商業倫理;教育現狀;對策;校園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5-0290-02
引言
2009年2月12日隨著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的正式下達,全國乳業三巨頭之一,有著五十年輝煌歷史的三鹿乳業集團這座乳業帝國大廈瞬間轟然倒塌,正式宣布破產。這無疑給中國商界和企業界帶來一次不小的震撼。人們感到困惑:一個赫赫有名,有著年銷售額100億元的利稅大戶,擁有“免檢產品”和“中國名牌”的知名企業怎么會和“三聚氰胺”毒奶粉掛起鉤來?幾十萬兒童受到傷害,有的孩子還被剝奪了生命,正像法庭公訴人訴說的那樣:患兒一邊在吊水搶救,一邊還被不知內情的父母繼續喂養有毒的三鹿奶粉,此情此景令人欷歔。
隨著三鹿事件的進一步曝光、審理,包括三鹿奶粉集團原董事長田文華在內的相關責任人,受到了法律的嚴懲,三鹿集團破產、拍賣。當然這是大家不愿看到的結果,痛定思痛,人們不僅要問:誰應該為此次災難買單?問題到底出在哪兒?筆者將其歸納為商業倫理的缺失。
一、商業倫理概念及目前在中國的發展現狀
1.商業倫理概念的提出。公元前4世紀,亞里士多德在雅典學院講授道德品行的學問,提出ethikas(倫理學)這個術語,此后,倫理就成了與道德品行有關的概念。商業倫理是一門關于道德的學問,它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將道德標準應用到商業政策、機構以及行為中,其核心問題是企業或商業活動的正當性、合理性和規范性以及商業的行為主體如何才能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有機地結合起來。在這一動態的過程中,個人倫理、企業社會責任和社會經濟制度在現實的經濟環境中交織,使商業倫理領域存在著“灰色地帶”。在更多的情況下,美國商業倫理不是被定義為一個靜態的規范,而是被定義為動態的解決問題的框架體系,其目的就是要在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之間達成“雙贏”。
2.商業倫理目前在中國的發展現狀。中國有著五千年輝煌燦爛的文明歷史,在長期的商業實踐中,中華民族形成了豐富的商業倫理。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獻中就有關于在商業經營過程中遵守誠實、不欺詐、守信、不短斤少兩等商業倫理原則的記載。《史記》中有“市不豫賈”的記載,“不豫”即不抬高物價、不虛假偽冒、不欺騙顧客、以誠相待。數千年的商業文明發展史中儒學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對中國的商業倫理的形成和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儒學強調“正其誼而謀其利,明其道而計其功”,追求義與利的統一的商業觀念,注重從治人、治事、治國的道理中,體悟取予積貯、審時應變、擇人委任、貲計出入的經營之道。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進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新時期,促使人們開始了對經濟和商業與倫理道德關系的思考,在倫理學研究的層次上的探討經濟與道德的關系,在實踐中主要研究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道德修養。后來進入20世紀90年代,涌現了一系列有關經濟體制改革和商業道德建設的論文,在市場經濟與道德倫理的關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目前,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中國已初步確立,但是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在商業經濟活動中卻出現了種種不道德現象,假冒偽劣商品盛行,賄賂和變相賄賂成風,商業欺詐,侵犯消費者權利,環境污染等頻頻發生,這無一不在拷問著人們的良知,商業倫理道德方面面臨許多尖銳的問題亟待解決。
二、以我校商業倫理教育為例的現狀分析
當我們提及商業倫理,勢必會把視線聚焦于教育。確實,在高校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財稅學院或經濟貿易學院就讀的學生是未來的商人,是商業企業的管理者,其職業素養和倫理素質如何不僅影響到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更關系到中國商業行業的經營水平和服務質量。高校是否成功地實施了商業倫理教育對于學生在將來的經濟活動中的倫理行為和倫理決策能力有深遠的影響。
在商業倫理研究領域,討論最多的話題就是“商業倫理能不能教”的問題。雖然有些學者認為倫理的價值層面是極復雜和內隱的層面,學校無法傳授。但是,大多數學者提出了反駁意見。Purcell(1997)對Dartmouth College畢業的企業管理碩士班的學生所做調查顯示,大多數人認為十年前在學校所參加的商業倫理研討會,對他們有正面的影響[1]。戚安邦、姜卉(2006)也指出,雖然倫理不容易教,但倫理卻可以分析,經由教學者的引導去了解分析倫理步驟,將有助于受教者者商業倫理決策能力[2]。
但在當今時代,中國校園的商業倫理教育存在一些問題,下面我以我所在的學校的現狀作一分析。
1.學生的倫理決策水平有待提高。從科學決策理論的有關研究出發,我們將倫理決策過程分為四個環節,分別是倫理議題識別、倫理判斷、倫理評價和倫理選擇。倫理議題識別是指當問題出現時,能夠識別問題中的倫理成分,作為決策時的考慮要素。倫理判斷是指在面對倫理情境時,能從人、己、利、害以及社會規范等多方面綜合考慮進行價值判斷。倫理評價是指決策者對多個備選方案按照某個或某些標準進行評價,并將這些方案進行優先順序的排列。而倫理選擇就是在已經評價的備選方案中選擇最合適的方案 [3]。通過在我院調查發現,經濟利益在大學生的倫理評價標準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占到了59.3%,這說明大學生倫理發展階段的層次不夠高,需要進一步的提高。
2.商業倫理課程的開設尚未引起學校的重視。我們學院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個專業將商業倫理課程單獨開課,即使是選修課。關于學生的商業倫理教育,頂多只是將商業倫理方面的內容融合在其他專業課程里面,花很少的篇幅來講授,甚至有的專業課程中從未涉及到商業倫理,這表明商業倫理課程在我院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我對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學生對商業倫理這一概念不大了解,48.68%的學生對這一概念基本不了解,5.92%的學生完全不了解,只有29.61%的學生說是了解,具體到非常了解的就少得可憐了。當問及學生通過什么途徑了解這一概念時,絕大部分學生說是通過網絡、電視和雜志,通過學校教育了解的僅為8%,通過以上數據可以表明商業倫理道德的教育的薄弱。
3.商業倫理教育缺乏明確的目的和有效的評價體系。由于學校沒有單獨開設商業倫理課程,自然談不上明確的教學目的和有效的教學效果評價體系。我在調查期間也了解了其他一些高校的情況,有個別學校也開設了商業倫理課,但教學目的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商業倫理認知,以知識的灌輸為主,結果一個教學周期下來,學生的商業倫理知識倒是增加了不少。但識別倫理議題的能力,倫理推理、倫理判斷的能力,倫理評價的能力,倫理選擇的能力就不見得有多少的提高了,至于將倫理分析的技能應用到真實的情境下做正確的決定則更是乏善可陳。再者,在教學效果的評價中,主要是期末考試,一張試卷做完得到卷面成績了,評價也就完成了。試想這樣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評價會真正有助于學生倫理決策能力的提高嗎?教學效果會持久有效嗎?
4.學校德育缺少對心理問題和倫理心態的分析。大學生的倫理困惑是和大學生心理問題密切相連的,往往是伴隨著心理問題而產生的。在現實生活中,學習、生活、戀愛、人際交往、擇業等常常使他們受到不良情緒的困擾,這種狀況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就會引發各種心理障礙。但是學校德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只注意到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而忽視對大學生倫理心態的分析,就事論事的較多,不能真正從思想上解決問題。只看到了行為的表面,不能從長遠解決大學生的矛盾心態,使其困惑得不到消解,甚至反復發作,困擾他們的行為選擇[4]。
三、學校商業倫理道德教育的對策
高校是否成功地實施了商業倫理教育對于學生在將來的經濟活動中的倫理行為和倫理決策能力有深遠的影響,要想實現商業倫理在學校的教育取得比較好的效果,首先,應該在全社會加強商業倫理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和法律制度倫理建設,依靠制度中隱含的倫理精神和價值意義去引導和整合人們的行為,創造有利的社會環境和良好的道德建設環境。其次,還應在工商、財稅及管理學院等開設商業倫理必修課,最起碼也要作為一門選修課來開,以傳授世界和中國最新的倫理管理理論知識和經驗,注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儒商倫理道德的教育,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商業倫理教育體系。因為高校是培養和造就現代化管理人才的基地,在傳播先進的管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要重視對人才的倫理道德素質的教育,這樣高等院校培養的人才就不僅是技能型的、知識型的,而且是道德型的。再次,為了更好的配合學校商業倫理道德的教育,家庭也要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家庭父母或其他的長輩言傳身教,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最后,采取普及法律知識的方法普及和強化商業倫理的社會教育,使商業倫理教育成為具有相對獨立性質的社會工程,提高全社會的商業倫理道德水平,幫助人們能夠正確地區分各種商業行為中的善與惡,學會理智而智慧地處理各種社會活動中的道德困境問題,做一個道德高尚、遵紀守法、富有崇高的民族和社會正義感和責任感的人。
完善的商業倫理道德體系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與有著密切聯系,培養與造就具有世界先進的經營管理技能和優良的文化素質、道德修養、創新能力的新一代儒商,應當成為商業倫理教育建設的重要立足點[5]。
參考文獻:
[1]URCELL T S J.Do courses in business ethics payoff[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7,(4):50-58.
[2]戚安邦,姜卉.論中國MBA商業倫理教育目標體系的構建[J].現代大學教育,2006,(6):65-69.
[3]柯麗敏.高校商業倫理教育的調查和設計分析[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0,(1):95-98.
[4]趙國軍.影響當代大學生倫理困惑的因素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2):94-96.
[5]聶進.關于普及和加強中國商業倫理教育的思考[J].武漢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6).[責任編輯 陳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