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娟
(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2)
物流中心是物流系統的樞紐。它關系著企業眾多項目的發展,不僅要從企業的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上需要進行考慮,更多的是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使得生產、銷售和客服都做到最好。有企業通過客服水平和經濟成本的考核來對企業進行的成效進行評價,并且提供相應的物流服務。這樣做的好處在于使得物流的起點和終點都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圖1為物流中心主要的管理活動示意圖,它描繪了我國現今物流中心管理活動的主要層次,是以處理和分類在物流管理中所產生各項活動的數據為其主要職責。同時,采購供應負責向上游的供應商組織所需貨源,需求預測對未來物流的需求水平做出估計,庫存控制將庫存數量控制于一個合理水平。另外,企業物流信息管理中,訂單處理其主要針對的是來源于客戶這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訂單基本情況與及訂單處理信息兩方面,而財務結算則涉及對企業的成本與盈利情況進行一個較為系統全面的分析和統計,因此需要對合作的材料供應方、物流中心與客戶之間的洽談成本等進行費用的清理和核算。初次之外,還需要做到的是對物流中心負責的其他各項活動和進行監督、管理和控制。例如:流通中的加工、裝卸搬運等等。
物流中心管理信息系統主要由客戶服務系統、采購系統、物流配送系統、數據庫、庫存控制系統與基于Interact或Intranet的物流信息平臺等幾大系統構成。
物流中心主要是通過客戶服務和采購系統與外界發生關系,主要取決于采購模塊與供貨商之間的供貨貨源的管理與控制。通過客戶訂單的處理和對客戶訂單信息的處理,最后由財務進行客戶信息的核對和相關費用的核算以保證資金流量和信息量,主要根據物流需求水平進行市場化的運作并且根據客服水平和客戶的訂單來進行物流成本的核算,并從數據庫中讀取客戶的信息,根據歷史的數據來對市場的需求水平進行預測,且同時向其所控制的模塊進行和其他相關信息的預測和處理。數據庫并且負責供應商、庫存物資、客戶、道路網絡以及運輸車輛等動態和靜態信息進行控制與管理。在基于Interact/Intranet的物流信息平臺上,我們需要做的是將各個個體的信息的單元組建成為一個既定的模型。以此實現對客戶的采集與處理,實現物流中心與供應商之間信息的共享和數據的有效傳輸與處理。跟蹤模塊主要是由通信系統以及定位系統組建而成。其主要的職能在于負責對途中的車輛進行實時有效地的通信、跟蹤以及調度。在現今的計算機物流信息管理控制系統中還裝備有GPS--衛星定位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以及CDMA或GSM--通信系統,具有系統導航、信息發布及各種輔助的模塊,使系統功能完善,更加方便用戶的使用。
以下對其中的幾大系統做進一步介紹。
2.1.1 車輛跟蹤模塊。該模塊由通信終端設備跟蹤、GPS接收機和系統監控中心組成的。GPS接收機通過采集衛星的定位信息,用無線傳輸方式把定位信息及其他的狀態信息傳送給監控中心。監控中心的作用在于把GIS、GPS等信息系統與物流中心的通信終端設備機型連接,實現對流通中車輛地定位顯示,并進行相應的調度。
另外,行駛中的車輛可通過GSM/CDMA等信息系統與物流中心的通訊平臺取得聯系,及時處理運輸中的信息和相應的問題。電臺通信方式主要是利用與物流中心相關的信息集群對運輸中的信息進行通訊設備技術的支持與應用。
2.1.2 車輛調度模塊。該模塊主要有滿載運輸及配載運輸兩類。在進行滿載車輛的調度時,要取決于客戶與物流中心之間的路徑。確定最短的運輸路徑就是通過Floyd算法、Dijkstra算法或其他改進的算法來計算。對配載運輸的車輛進行調度的時候,可以采用掃描算法或者C-K節約算法來滿足客戶的需求,最終達到合理、合情、科學有效的效果。但是,根據不同的情況可以進行靈活處理。如果客戶對送貨時間有比較嚴格的要求或者特殊的說明,那么要盡可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效果的最優化。
數據庫由物流資源信息、客戶與供應商的關系以及信息系統電子地圖三部分組成。客戶和供應商關系部分用來儲存物流中心與供應鏈上的其他各個環節的企業之間的關系的相關數據。通常來講,數據庫應是貫連客戶及供應商兩者之間的關系、規模及其所對應的經營項目這一系列信息,其容納了企業銷售中客戶與物流中心之間進行訂單交易的記錄,即客戶需求信息的反應。其主要有客戶名稱、送達地點、聯系方式、需求物品的品種數量以及相應的特別說明。這些信息都關系著整個的物流配送過程,與路網信息、車輛信息同等重要,成為了物流配送系統有決策性作用的基礎。
電子地圖提供基礎的數據,并有查詢統計、目標定位、地圖顯示等功能。其中,它的設計重點就是道路的網絡數據結構,通常采用路段集合與結點結合相配套的數據結構方法。在對路網進行完整的編號之后,最重要的家里結點間的關系進行路網系統的建立。路段的各種屬性值必須進行由針對性地建立。例如路網中的行駛時間以及行駛長度、名稱等。
2.3.1 庫存控制模塊。該模塊通常可以采用需求配送計劃(DRP)、定期盤存法和再訂貨點法三種方式進行。庫存控制模塊主要包括的信息有:客戶訂貨點、客戶訂貨量、安全庫存、盤存周期等。這一系列的庫存控制參數主要是利用計算公式從EOQ/ROP中抽取出來的,通過對公式的特點及其結果的觀察,很容易就構建了一個較為完善的庫存控制模型。然后根據計算的實際情況對物流信息平臺以及計算機庫存管理系統進行相應的控制方案的確立。
2.3.2 需求預測模塊。在對庫存控制服務中的物流需求進行預測的9種短期的定量預測法中,常見的有時間序列分解法、指數平滑法和移動平均法。在需求存在著明顯的季節性波動時,就宜采取時間序列分解法。當市場的需求呈現出單調下降或者直線上升的趨勢的時候。我們應當采取植樹平滑法。在市場的需求處于平淡或者被稱為平穩狀態的時候,所采用的是平均法。因為平均法在平穩狀態下能夠獲得更為可靠的信息并且做到最簡單有效地預測。但是,也會出現工作人員對客戶的需求無法進行把握的情況,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采取多種方法進行預測,在多種方法同時進行的情況下對各個情況進行分別對待,再對所取得的數據進行平均劃分。若歷史統計數據為一段非連續時間序列時,則應該采用神經網絡模型,這樣能夠得到較為準確的結果。客戶的需求也會受到外來的隨機因素的干擾,因此預測數據會存在極不規則的時候,出現預測誤差較大以及預測的結果不可靠的情況。這個時候就需要物流中心加強與客戶之間信息的溝通,切實滿足客戶的需要,真正做到了解客戶的需求以達到輔助預測的效果。
該平臺的建立開發首先應對客戶、供應商與物流中心之間數據傳送的合理標準進行定義,一般來講是XML/Schema標準;其次是建立相關的數據交流平臺,主要是通過物流信息交流平臺的建立與應用實現與客戶信息的共享及時了解客戶了解市場以做出正確的決策。此物流信息交流平臺的作用在于把供應商、客戶以及物流中心的信息系統聯系起來,使得庫存數據格式化,并且依照XML/Schema的標準數據對信息進行轉換事項在在Internet上的數據交換和共享。
另外,XML格式在電子商務以及供應鏈的管理與控制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著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它也是實現物流信息交流平臺建立與應用的主要手段之一。XLM是由Schema模式、可擴展樣式語言與可擴展鏈接語言所構建而成。Schema能夠有效地拓展信息交流平臺的應用領域。不僅對顯示樣式和內容進行分別處理處理,還可以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大大增加了系統的人性化服務。
本文運用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理論及方法,主要研究了物流中心的管理與控制系統設計,在需求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對系統的結構進行了設計,并介紹了相關系統的功能。所設計的系統可以實現企業物流、事務流、資金流及信息流的同步化,并且適用于一般網絡環境(如Internet),有利于減少庫存,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增加企業的效益。
[1]潘錦濤.物流信息系統開發的生命周期探討[J].物流技術,2011,(1).
[2]張中偉.物流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與評價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9.
[3]姜輝,王棟.公共物流信息服務平臺研究[J].交通與計算機,2003,(6).
[4]李軍,郭耀煌.物流配送車輛優化調度理論與方法[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5.
[5]楊繼毓,陳陽,王屹.信息化系統在玻纖企業的建設與實施[J].玻璃纖維,2009,(4).
[6]鄭偉.物流信息系統開發方式選擇探討[J].商業文化(學術版),2010,(10).
[7]崔 .基于ITIL的物流企業信息系統運維改進探究[J].鐵路計算機應用,2010,(4).
[8]Bhaskaran SR,Gilbert SM.Selling and Leasing Strategies for Durable Goods with Complementary Products[J].Management Science,2005,51(8):1278-1290.
[9]Desai PS,Koenigsberg O,Purohit D.TheRole of Production Lead Time and Demand Uncertainty in Marketing Durable Goods[J].Management Science,2007,53(1):15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