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凡 ,張銀霞 ,王 紅 ,李 娜
(1.河北政法職業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61;2.河北師范大學信息技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16)
1983年美國當代著名的教育家、發展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在其《智力的結構》一書中曾提出過一個智力理論--多元智能理論。該理論從提出到現在受到了眾多國家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歡迎,并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智力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面臨的真正難題和生產及創造出社會所需要的有效產品的能力”[1]。時隔20年,加德納又在《智力的重構:21世紀的多元智力》(1999年出版)中,對智力進行了更為精確的補充定義:智力是“在一種文化環境中個體處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潛能,這種潛能可以被文化環境激活以解決實際問題和創造該文化所珍視的產品”[2]。
相對傳統的智力理論,加德納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論存在以下的創新:
(1)強調智力就是我們今天的素質教育所提倡的實踐能力與創造能力,而不再局限于邏輯(言語智能和數理智能);
(2)智力作為一種潛能,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潛在發展能力,而不被肉眼看到或被跨時空的同一標準來衡量;
(3)智力是相互獨立,相互平等的多元智力,而不是一種能力或以一種能力為中心的;
(4)智力這種中樞神經系統的潛能有可能會被激活,也有可能不被激活,而是否被激活取決于特定文化下的教育與環境。
在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框架中,相對獨立地存在著七種智能:言語—語言智能、音樂—節奏智能、邏輯—數理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動覺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此外,加德納認為還可能存在其它的智能,如靈感、幽默感、直覺、創造力,以及綜合其它智能的能力等。
物流管理專業應是一個實踐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專業,尤其是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該專業非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多元智能理論為依據,將高職生和本科生進行比較,主要的差異體現在高考分數上,高職生的生源本身在數理邏輯智能和注重語言智能的高考標準下是弱者,但這不表明他們在其它智能方面也是弱者。如果以此觀點來看待高職生,他們并不是差生,而且也能在其它智能領域中做出成績與貢獻。所以說,高職教育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強項智能,同時用強項智能來促進其弱項的發展。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多樣化發展,作為高職院校不應該只培養同一種規格的人才,也不可能只培養同一種規格的人才。文章以河北政法職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進行研究,該院物流管理專業受到師資、實踐實訓條件等各方面的限制,偏于知識理論,對于學生在其它智能領域的開發幾乎還是空白。因此對多元智能理論在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中進行應用研究,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多元智能理論從20世紀80年代誕生以來,成為西方國家教育改革的一種引人注目的教育理論,對這些國家的課程改革產生了極大影響。20世紀90年代以來,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已經逐漸成為許多國家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教育專家與教師參與到多元智能理論的研究和實踐中。其中主要運用多元智能理論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并獲得了許多研究成果,相關的書籍、文獻層出不窮,出現了一些有很高學術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的研究成果,成立了許多的多元智能學校,還有很多學校將多元智能理論引入教學方案中[3]。
以美國為代表,美國學者對本國40多所多元智能理論的實踐學校進行調查,發現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學校積累了以下五方面經驗,即:
(1)擁有共同的團隊文化與教育理念;
(2)注重提倡個性化的教師學習;
(3)鼓勵合作與交流;
(4)非常重視藝術教育;
(5)注重引導兒童自主選擇和全面發展。
加德納通過對多元智能的研究也展示了幾項研究成果如:
(1)幼兒智能的早期培育:“多彩光譜”的評估方法的研究與實踐;
(2)小學階段的項目教學法;
(3)學科理解的多元切入點:展現“理解的博物館”;
(4)高中學科的探索:“藝術推進”評估法;
(5)情景化評估:標準考試的替代方案。
通過對國外研究現狀的分析和加德納對多元智能的研究應用,可發現多元智能理論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與全面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對培養教師差異性意識能力提供了有力保證,但如何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到高職教育中,讓多元智能理論發揮重大作用,并未發現相關文獻。
上世紀90年代,多元智能理論進入我國大陸,由于它與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目標具有高度一致性,與我國現行的素質教育相輔相成,得到國內教育工作者的廣泛認可。其傳播和應用,也不僅限于師范教育界,更波及到中國的企業界、文學界、美學界、藝術界。以“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U)”為例,僅以關鍵字為“多元智能”進行檢索,從1979年到2012年期間就有2 000余篇與多元智能相關的文獻,縱觀這些文獻,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四類:
(1)介紹多元智能(理論)本身的文獻,多為闡述其基本涵義、主要依據和基本結構,多元智能實驗,多元智能學校和多元智能課程;
(2)結合教育改革的現狀,認為多元智能理論是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中學生智力評價、課程教學改革以及教師培訓改革的理論依據;
(3)探討多元智能理論在某個領域(如特殊教育、幼兒教育和基礎教育等)的借鑒意義或重要啟示;
(4)結合某個具體學科(如語文、數學、音樂等),探討如何借鑒與運用多元智能理論進行具體學科的教學改革。
多元智能理論在中國的研究和應用,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出現過一些值得商榷和令人憂心的問題。首先是蜂擁而起,趕時髦、標簽化甚至庸俗化,在對理論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就爭先恐后為自己過去和現在的教育改革措施貼上多元智能的標簽。其次是有人將多元智能理論當成教育目標,不顧加德納的多次反對和批駁,不斷呼喊“為多元智能而教”的錯誤口號[4]。
通過對近20多年來中國對多元智能理論的研究和應用文獻的查閱,把多元智能作為理論依據應用到高職教育中的研究已經有一些成就,但如何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在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中的研究還不多見,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在目前幾乎所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都需要解決三個“說了算”與“不適應”的問題,即培養目標和定位系部說了算,但與行業需求不適應;教學的內容和教學方式教師說了算,但與學做合一不適應;教學的評價學校說了算,但與職業要求不適應。物流管理專業應是一個實踐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專業,該專業非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引入“多元智能的人才觀、全面發展的能力觀、能力本位的教育觀、行動導向的教學觀、學習情境的建設觀、職業屬性的專業觀、工作過程的課程觀、整體思考的評價觀、技術應用的層次觀以及彈性管理的學制觀”,結合現狀和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首先需要構建適合實際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時首先面對的是物流行業、一般企業物流部門。其就業市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物流認識理解深入,也在不斷變化。目前來講其就業崗位主要集中在:
(1)第三方物流方面的企業,如運輸企業、倉儲企業、貨運代理企業、快遞企業。
(2)企業物流管理部門,如制造企業采購、倉儲和銷售部門、連鎖零售企業物流部門。
(3)國際物流和貨代企業等。對于物流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的職業要求相較于其他專業來講也處在一個較高水平,總結如下(如圖1所示):

在多元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下秉承高職課程建設的理念,專業教師自覺地把學生的知識學習、素質提高與能力培養、態度的形成融為一體,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做人--樹立高尚的精神境界,讓學生學會做事--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熟練的職業技能。把學生培養成既適應當代社會發展的合格的社會人,又適應職業崗位要求的合格的職業人。我們的實踐教學統籌了不同級別的實踐項目??蛇x取仿真(校內實訓室)或全真(企業)工作環境進行。實踐教學總體上注重引導學生對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培養,并對專業形成較清醒的總體認識。
課程項目分為三級,1級為包含本專業主要核心課程和能力要求的實踐項目;2級為包含一組相關核心課程、能力要求的實踐項目;3級為單門課程內為增加該門課程能力與理解而設的實踐項目。3級實踐項目的設立與否及形式由各門課程標準根據需要確定。
所有的項目均為團體合作項目,學生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學習探索、綜合應用知識,鍛煉團隊精神,學習基本項目組織、管理,培養多元能力。應當注意的一點就是,這些項目進行所需要的很多重要、但非核心的知識能力無需開設專門課程而只需要設計適當的考核要求和極少的幫助即可。
從表1可以看出,在每學段課程的安排上,按照多元行為導向的課程結構要求,第一學段的要從物流簡單業務入門,激發學生興趣,并獨立完成一點簡單的業務處理;第二學段和第三學段可以調整使前后連貫。在課程體系建設中,通過崗位能力分析,按照不同的技能培養目標將課程板塊化。每學段課程分為三個板塊,項目業務板塊占50%,項目課程板塊占25%,理論課程占25%。如圖2所示。


(1)教師能力的提升。教師能力的提升首要是在教學能力和引導學生按照多元智能體系完成項目能力的提升上。歸結起來主要包括駕馭教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教研能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力、組織項目能力。教師能力的提高,一是制定培養計劃,規劃培養目標。要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師教學能力培養計劃,明確提出教師應具備的教學能力和應達到的教學水平。二是建立激勵機制,促進教師提高教學能力。開展教學大賽,對優秀者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其次,高職教師需要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都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應用能力要強,能解決生產實際的問題??梢砸劳行F蠛献鞯拇蟊尘埃⒔處煹狡髽I學習工作制度,通過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和利用寒暑假到企業參加生產實踐,教師熟悉生產流程和工作環節,增強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豐富實踐經驗,提高開展技術服務與實踐教學能力,使得每一位教師真正具備“雙師”素質。
(2)環境的拓展??梢酝ㄟ^職業體驗活動實地去參觀專業相關企業,與企業管理人員座談交流,跟隨行業人員工作并嘗試完成一定量的工作任務,跟隨企業新員工進行入職訓練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認識到職業素養、職業崗位、專業工作流程等內容,感受真實的職業氛圍和職業崗位素質技能要求,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奠定基礎。還可以通過學生校外頂崗實習的形式,進行校內成績考核與企業實踐考核相結合,激勵實習生在實習期間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和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等。
河北政法職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在考核方式上依然沿用傳統的知識型考試方法,理論與實踐考核脫節。大部分課程的考試方式以閉卷筆試為主,形式單一??己藘热萑狈W生職業能力與素質的綜合考查,綜合性思考題、分析論述題少,不利于學生多元能力的培養和創新精神的形成。為此,需要轉化學生考核模式。
理論課程考試大多采用答卷考試,可以采用:開卷、閉卷、小論文、學習總結、計算機上機等多種方式,考試內容重點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有些題目可不設標準答案,主要考查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技能考核上,要依據職業技能助理物流師資格鑒定的標準,確定物流專業各專業課程技能考核內容,考核整體側重上,突出能力為主、知識為輔,理論與實踐測評權重比例大致處于3:7的比例。
可以由學生個人、學校和企業三方面考核,要求學校與企業評價者要將學生當成企業員工一樣看待,將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過程看作是企業新員工,而不是臨時務工的短期行為。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創造、自主解決問題,養成職業化工作習慣。兼職教師也可以在實際工作情境中對學生的職業道德、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特別是加強學生與管理者、顧客、同事和服務人員之間的溝通)、職業技能(參與企業真實的應用案例開發)等進行全方位指導和評價。
為更加明確能力考核的概念,按照職業崗位對能力的要求,可以將課程設為若干個考核單元,取消課程期末考試,而設置能力模塊開展考核,將考核貫穿于課程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在學中考,在考中學。在考核中不僅要考查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還要考查學生團隊合作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職業資格證書更注重技能和實際操作水平的培養,更多地反映了勞動者從事這種職業所達到的實際能力水平,而高職教育的考核過程應該能夠反映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因此,有些教學項目的考核可以引入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將雙證制引入實際操作階段。其具體做法包括:第一,部分校內考試,按照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確定考核內容,開展課程考核;第二,部分課程可不安排校內考核,讓學生直接參加國家職業資格的考試,以職業資格考試的成績記課程成績。
考核作為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不僅是檢驗和評估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給學生提供主動學習、認識不足和確定能力鍛煉方向的重要途徑,同時可以作為教師收集反饋信息,分析教學的得失,確定能力的培養方向,進一步改進提高的重要途徑。要通過對考核方式和評價體系的改革,建立及時分析考核結果,總結教學經驗教訓,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的有效反饋渠道和溝通機制。在階段性考核、模塊考核以及總結性考核之后,都要認真做好試卷分析和考核結果分析,堅持教師評卷與學生自評相結合,分析學生對職業能力的掌握程度和教與學中存在的不足,及時改進教學的方法,改革教學的內容,改善學習的方法,切實發揮考核的評定、診斷和反饋、預測、激勵、調節、引導等作用,以達到以考促學、以考促教、以考促教學質量提高的效果。
高職教育一定要本著以職業能力為主的培養理念,我們從多元智能出發,對其在河北政法職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的應用進行探索、研究。提出了構建“多元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多元行為導向的課程項目體系和多元協同的育人環境”三維人才培養體系并建立多元系統考核與評價體系等。但對于多元智能理論如何在每門專業課程中的應用,國內相關的工作還做得很少,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1]霍華德·加德納,著,沈致隆,譯.多元智能[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2](美)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著,沈致隆,譯.重構多元智能[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3]Mary M Crossan,Marina Apaydin.A Multi-Dimensional Framework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0,(9):1 154-1 191.
[4]燕可 .多元智力理論研究綜述[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1):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