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十年來的反腐倡廉之路,國家不斷探索和把握反腐倡廉建設規律,不斷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方針。最重要的一點是既堅決懲治腐敗分子,又努力從源頭上預防腐敗,懲防并舉,逐步形成了一條中國特色的反腐倡廉之路。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中,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進一步加大預防腐敗工作力度,取得了顯著成效。十年來,查處了薄熙來、陳良宇、劉志軍、杜世成、鄭筱萸、陳紹基、王華元、黃松有、王益、康日新、黃瑤、許宗衡等一批大案要案,向公眾展示了與腐敗堅決抗爭的決心和毅力。
反腐足跡:本年度,在改革和完善紀檢體制方面,進行了三個大動作。一是地方紀委仍由同級黨委領導,但不再強調以同級黨委領導為主;二是組建了專門的巡視機構中央巡視組;三是在對試點的一些部委派駐機構實行了統一管理,直接領導。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出臺,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全面、系統的自我約束與發展的條例;《行政許可法》的頒布則具有從制度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重要作用;年底,中國簽署聯合國歷史上第一部指導國際反腐敗工作的法律文件《聯合國反腐敗公約》。
典型案例:劉方仁、程維高、田鳳山集中落馬
在一年內查處多名正省(部)級干部,為改革開放以來所罕見,在黨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
年度特點:2003年是中共新領導集體執政的第一年,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查處省部級官員最多的年份之一,中央既抓各個領域中的腐敗分子,也抓這些領域中的制度建設。
反腐足跡:1月召開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將沿用多年的“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變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反映了反腐敗價值取向的進步。9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反腐倡廉十六字方針。對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的“派駐機構”,由過去中央紀委監察部和所駐部門“雙重領導”改為由中央紀委監察部“直接領導”。
中央還先后頒布了《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并試點“領導家屬境外留學定居備案制度”。
典型案例 :徐國健“失足”
中共江蘇省委原常委、原組織部長徐國健成為了全國第一個落馬的省級在任組織部長。較之“官商勾結”式的腐敗,吏治腐敗危害更烈。
年度特點:這一年,反腐進程中最為突出的進展是兩個“加大”:一是加大“治本”力度,反腐制度建設取得新進展;二是中央及各地紀檢監察機關繼續保持反腐高壓,繼續以查辦大要案為突破,加大“治標”力度,形成標本兼治之勢,反腐斗爭由此進入一個新階段。

反腐足跡:年初,中央發布《中共中央關于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明確提出,用發展的思路和改革的辦法防治腐敗,強調“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黨全社會”,并在黨的文獻第一次提出“廉政文化”這一概念。
7月,中央紀委常委會討論通過了《關于紀委協助黨委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的規定(試行)》,將紀委協助黨委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納入到規范化的軌道。
8月,中央紀委、監察部、國資委、安監總局聯合發出通知,清理官煤勾結。
典型案例:“雙開”王有杰

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王有杰,斂財數百萬元被“雙開”,被中紀委“雙規”,在此之前,王的兒子、女兒、女婿、妻子先后被有關部門“雙規”或調查,被人稱之為“全家腐”。
年度特點:《實施綱要》的頒布實施和《聯合國反腐敗公約》正式生效。這兩大里程碑事件,標志著我國的反腐倡廉工作在國內和國外兩個戰線都有了完整的戰略布局和通盤規劃,并且實現了國內國際兩盤棋的整合。
反腐足跡:這一年,中國政府吹響治理商業賄賂的號角。2月,中央印發《〈關于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的意見〉的通知》,中央紀委牽頭成立由22個部委參加的“反商業賄賂領導小組”。
中央對全國省(區、市)紀委書記大調整,加大了中央直派、異地交流和異地任職的力度。
《黨政領導干部職務任期暫行規定》、《黨政領導干部任職回避暫行規定》、《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相繼出臺。
典型案例:郴州窩案
湖南省郴州市連曝腐敗案,包括市委原書記李大倫、市委原宣傳部長樊甲生、市紀委原書記曾錦春、原副市長雷淵利在內的一批人落馬,一個系統或一個地方的窩案現象成為了輿論關注的一大熱點。
年度特點:本年度,中央重拳出擊商業賄賂,有力地促進了市場經濟秩序的規范,也標志著反腐敗視角從權力領域拓展向社會領域。

鏈接
數據看反腐
【66.8萬人】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643759件,結案639068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668429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24584人。全國共查辦商業賄賂案件81391件,涉案金額222.03億元。
【1.8萬人】頒布實施《關于實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的暫行規定》,2010年以來全國共問責黨政領導干部18227人。
【92%】截至2012年7月,《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部署的159項任務,完成階段性任務和持續性開展的工作147項,占任務總數的92%。
【315億元】開展“小金庫”專項治理,清理出“小金庫”60722個,涉及金額315.86億元。開展慶典、研討會、論壇過多過濫問題專項治理,取消了一批活動,節約資金12.2億元。開展公務用車問題專項治理,清理出違規車輛19.96萬輛。
【42.51萬】截至2012年7月底,全國共排查工程建設專案42.51萬個,查辦違紀違法案件2.38萬件。
【616項、1538件】截至2012年7月,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委制定涉及反腐倡廉的重要法律法規制度616項,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制定涉及反腐倡廉的地方性法規和檔規定1538件。
【9億】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會同衛生、財政、工商等部門,深入治理醫療衛生領域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推動降低藥價讓利群眾1164億元,查處醫務人員收受“紅包”、回扣等問題涉及金額9億多元。
【73億】深入治理涉農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問題,共減輕農民負擔近30億元;查處和糾正涉及社保基金、住房公積金、扶貧資金、救災救濟資金違紀違法問題1.2萬件,涉及金額約73億元。
【15.8億】十七大以來,全國有260多萬個企業事業單位、49個行業主管(監管)部門及其系統,深入查找不正當交易行為,收繳不當所得15.8億元。
反腐足跡:1月9日,胡錦濤在中央紀委七次全會發表講話,將“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提升為反腐倡廉戰略方針。國家預防腐敗局的成立,是我國將反腐敗戰略調整后的一項重大舉措。
5月30日,中央紀委下發了被人們稱為“八項禁令”的《中共中央紀委關于嚴格禁止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若干規定》;7月8日,“兩高”聯合出臺被人們稱為“十條意見”的《關于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為有效懲治新型權錢交易行為提供了執紀執法武器。
典型案例:鄭筱萸伏法
6月22日,北京市高級法院作出終審判決,以受賄罪、玩忽職守罪,判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鄭筱萸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7月10日被執行死刑。
年度特點:6月25日,胡錦濤在中央黨校發表重要講話時第一次提出反腐倡廉建設的概念。十七大報告則第一次系統論述了反腐倡廉建設,并且把反腐倡廉建設同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并列起來,作為黨的五大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反腐倡廉工作”提升為“反腐倡廉建設”,是我們黨對反腐倡廉的新定位,表明黨中央對反腐倡廉規律性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
反腐足跡:這一年里,《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工作規劃》頒布實施。《工作規劃》確定了教育、制度、監督、改革、糾風、懲處六項工作部署,形成了對懲防腐敗體系建設的總體布局。
5月1日,《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正式施行,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更有效防治腐敗。
全國人大將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最高刑由5年提高到10年,并將受賄罪的主體擴大到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和已經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
典型案例:
陳良宇定讞 周久耕的天價煙
4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員、上海市原市委書記陳良宇,被天津市第二中級法院以受賄罪、濫用職權罪判處有期徒刑18年。
南京市江寧區原房管局長周久耕案,開啟了網絡反腐先河,對于公權力機關來說,也開始利用網絡平臺,尊重民意表達,更好地吸納和整合民間智慧來推進反腐敗斗爭向縱深發展。
年度特點:2008年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第30年,也是我國正式展開反腐敗行動第20年。在這一年里,中國不幸遭遇了汶川特大地震,中央對災后重建的捐款或基金的使用上,建立了嚴格的監督制度,保障了救援資金的安全,是“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一次成功實踐。
反腐足跡:中央紀委先后開展了小金庫和工程領域專項治理工作。12月,“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巡視組”正式更名為“中央巡視組”。
中央十七屆四中全會將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再次強調要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加大教育、監督、改革、制度創新力度,更有效地預防腐敗。
《關于實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的暫行規定》、《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試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等一些制度緊鑼密鼓陸續出臺,“兩高”還確定了反腐新罪名利用影響力受賄罪。
典型案例:王華元被抓
4月,浙江省紀委原書記王華元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他也成為了第一個在職被抓的紀委書記。王華元曾說:“領導干部與腐敗分子之間并沒有天然屏障”,用在他身上,真可謂一語成讖。
年度特點:這一年里,中央紀委十七屆三次全會將連續幾年的“保持查辦案件工作力度”的提法,升級為“加大查辦案件工作力度”,許宗衡、鄭少東、王華元、陳紹基、皮黔生、李堂堂、黃瑤等省部級高官相繼落馬。
反腐足跡:國務院發表反腐敗首部白皮書《中國反腐敗和廉政建設》,全國數省相繼成立了預防腐敗局。
《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關于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貫徹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的意見》、《關于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等陸續發布。
典型案例:“足囚協會”
2010年年初,足壇開始地震。然后震級逐漸上升,震中由各地俱樂部老板移至中國足協高層。中國足協原副主席南勇、楊一民,以及謝亞龍等大鱷漸漸浮出水面。一張由足協高層頭頭組成的利益操作的復雜關系圖,也擺在了公眾視野中。這是新中國成立60年來,首次對體育腐敗展開的大規模懲治,幾乎整個中國足球產業鏈的每個環節均有要員涉足其中。
年度特點:《廉政準則》的頒布實施,標志依靠黨內制度治理腐敗進入新階段。體現了我黨對市場經濟的認識和把握逐步成熟,也確立了黨員領導干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廉潔從政的基本規范。

反腐足跡:出臺了《關于加強廉政風險防控的指導意見》、《關于嚴肅換屆紀律保證換屆風清氣正的通知》、《中央企業貫徹落實〈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實施辦法》,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專門新增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的沒收程序”。
黨中央、國務院在全國開展了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嚴懲“車輪腐敗”,出臺《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管理細則》。
典型案例:“鐵老大出軌”
鐵道部黨組原書記、原部長劉志軍涉嫌嚴重違紀,這意味著鐵道部多年的掌舵人這回徹底翻車了。劉志軍提出的“鐵路跨越式發展戰略”,為全國高鐵快速發展拉開了序幕,但他也反映了當前腐敗的新特點,即“想方設法干工作”同時“千方百計搞腐敗”。
年度特點:換屆之年,也是我黨成立的90周年生日,對領導干部而言,特別地講求風氣。在“5個嚴禁、17個不準”的“約法三章”下,中央及地方在保證換屆紀律上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本次換屆中違紀行為大大減少,呈現出不少新氣象。
反腐足跡:今年4月,中央再次強調在繼續加大力度查辦大案要案特別是高中級干部違紀違法案件的同時,把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來抓,明確提出著力查處十個方面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基層紀檢組織的建設得到了更加關注。
中央紀委在年初的全會報告中,首次強調了互聯網、微博客等新興媒體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提出要發揮廣大網友在懲治和預防腐敗方面的積極作用。
典型案例:王立軍落馬
9月24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級法院對重慶市原副市長、公安局原局長王立軍徇私枉法、叛逃、濫用職權、受賄案,作出一審宣判。對王立軍以徇私枉法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年;以叛逃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剝奪政治權利一年;以濫用職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九年,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五年,剝奪政治權利一年。
年度特點:2012年,是落實《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的收官之年,把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作為工作重點,不斷調整和充實專項治理的工作內容,是工作的重點,也是我國十年來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項重要經驗。
十八大以后第二輪五年反腐規劃即將開始。新的反腐規劃,將會延續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堅持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方針,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