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清平
糖尿病教育不僅是治療的一部分,它本身就是一種治療[1]。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所有治療的中心,它是貫穿糖尿病治療的主線,是完成飲食、運動、藥物、監測的基礎[2]。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質量的改變,糖尿病患病率急劇上升,成為世界上四大慢性病之一[3],發病率高,并發癥多,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有著多方面、多層次的需求。我院開設糖尿病護理家園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健康教育,期望幫助住院和出院的糖尿病患者提高對疾病基礎知識的認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療依從性,促進血糖、血脂、體重等指標的控制,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內分泌科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均符合1999(WHO)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將參加糖尿病護理家園的40例患者作為試驗組,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齡43~81歲。未參加糖尿病護理家園的58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1例,女37例。年齡37~89歲。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按常規方法進行健康教育,在出院時或第1次復診時進行問卷調查。試驗組患者參加糖尿病護理家園活動。具體如下:
1.2.1 成立糖尿病護理家園領導小組,護理部主任為組長,內科科護士長為副組長,成員有內分泌科病區護士長、總責任護士及主治醫師1名。制定每月1次糖尿病護理家園活動計劃,包括講課內容、每次講課時間、講課形式、地點及授課者;每月第4周的周二14∶00~16∶30,在醫院多功能廳為糖尿病護理家園成員進行有關糖尿病基礎知識、飲食注意事項、運動方式、藥物、低血糖癥狀及防治、正確使用胰島素筆、正確監測末梢血糖方法等方面的知識講座,對課堂積極發言患者發放獎品等,患者可自愿退出糖尿病護理家園。
1.2.2 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間,責任護士為其介紹醫院開設糖尿病護理家園的目的、活動形式、內容及時間等。患者自愿填寫“糖尿病護理家園申請表”,病區建立糖尿病護理家園成員信息登記冊,記錄日期、患者姓名、性別、年齡、體重、聯系方式、入院首次血糖檢測數據及責任護士姓名。
1.2.3 每月1次為糖尿病護理家園成員監測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 h血糖。在相關知識培訓結束后進行問卷調查。
1.3 觀察指標 采用自行設計的糖尿病相關知識評分調查表,其內容包括糖尿病患者正確飲食、合理運動、正確服藥、末梢血糖監測、低血糖癥狀及防治5個方面,每個方面各10個問題。評分方法:答案正確為1分,部分正確為0.5分,錯誤為0分,滿分為10分。共發放調查表98份,回收98份,有效回收率為100%。觀察兩組患者糖尿病相關知識評分情況、血糖控制及1年內重復住院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經SPSS統計軟件進行處理,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糖尿病相關知識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糖尿病相關知識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糖尿病相關知識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正確飲食 合理運動 正確服藥<0.001 <0.001 <0.001試驗組對照組t值P 40 6.84±1.89 6.06±2.02 6.98±2.13 58 4.15±2.21 4.06±1.78 4.21±1.72 9.4702 5.1728 7.1036值
2.2 兩組患者血糖值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糖值比較(mmol/L,±s)

表2 兩組患者血糖值比較(mmol/L,±s)
注:1)為 t'值
組別 例數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0.0446 <0.05試驗組對照組t值P 40 8.21±2.76 10.01±2.05 58 9.25±2.28 11.16±2.78 2.0353 2.35571)值
2.3 兩組患者1年內再次住院情況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再住院情況比較 例(%)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患者對糖尿病健康教育有著多方面、多層次的需求。現代治療糖尿病的綜合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飲食控制、運動療法、降糖藥物的應用和自我監測5項內容。研究表明,采用多種形式的教育方法對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優于單一方法[4]。根據患者的個性特點、家庭生活背景等情況進行個別指導,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分析糖尿病的相關心理社會因素,并提出針對性的指導意見[5]。糖尿病護理家園采用圖文并茂的授課、發放健康教育處方、患者之間的交流及根據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狀況、知識層次、文化程度等因素,“因人施教,因病施教”的個性化指導,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有組織、有計劃持續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糖尿病知識水平,進一步提高糖尿病患者對其疾病危害性的認識,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提高了生活質量。
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和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愿改變不良的健康行為和影響健康行為的相關因素,消除和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和提高生活質量[6]。本組調查發現采用糖尿病護理家園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有計劃、系統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其改變了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培養健康行為,控制血糖的波動。患者的飲食以少鹽清淡為主,且經常食用粗纖維含量較多的食物,增加胃腸道蠕動,促進排空,有利于控制高血糖。部分患者食用新鮮苦瓜和苦瓜干,很少食用肥肉及膽固醇較高的食物,不吃或很少食用動物內臟。每天進行適量的散步、慢跑及打太極拳等運動方式,運動時間一般選擇在飯后血糖較高時進行,不在空腹時運動,避免了低血糖的發生。
糖尿病護理家園為護士和糖尿病患者創造了寬松和諧的面對面交流環境,護患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融洽了護患關系,拉近了護士與患者之間的距離。護士把健康教育工作從住院延伸到出院,從短期宣教擴展到終身教育,真正體現了優質護理服務把患者需要作為護理工作標準的要求,拓展了護理服務的內涵。
采用糖尿病護理家園健康教育的形式,為糖尿病患者與患者之間對治病健身、飲食控制、運動方式、心理疏導、預防并發癥、鞋襪購置等交流提供了平臺,通過信息交流增加彼此間的友誼,病友之間也相互影響、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增長了防病養病保健等方面的知識,增強了戰勝疾病的信心。
糖尿病護理家園在為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同時,拓寬了護士人文關懷及糖尿病專科護理的知識面,提高了護士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及交流溝通的技巧,使護士的自身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增強了護士的責任心與成就感。通過對患者糖尿病相關知識達標率比較的調查,以及對出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飲食控制、運動方式、用藥、血糖監測、胰島素注射及并發癥等情況的了解,改進了在院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內容、形式及方法,使臨床護理中的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提高了護理質量。總之,糖尿病護理家園有利于實施2型糖尿病患者終身化的健康教育,是一種值得推廣的形式。
[1] 孟 聽.糖尿病教育的進展[J].中華實用護理雜志,2007,23(6):27.
[2] 李 惠.糖尿病綜合治療模式在高血壓病病人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0,24(3C):820-821.
[3] 文國英.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研究現狀[J].全科護理,2009,7(9C):2529-2531.
[4] 白昆霞,潘桂瓊,李新喜,等.住院糖尿病患者應用健康教育路徑的效果評價[J].當代護士,2008,12:62-64.
[5] 白曉麗,李永立.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0,8(1A):79-80.
[6] 黃敬亨主編.健康教育[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