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娟 辛桂花 許京娟
臨床護士大多是生育期女性,月經周期的變化直接或間接影響其生理及心理活動,不少護理人員反映,經期內由于情緒波動、痛經等方面的因素,往往影響工作。本研究抽取120名臨床護士對月經期護理缺陷狀況進行調查,以便于采取針對性措施,減少護理缺陷的發生,保證護理安全。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抽取臨床護士120名,年齡19~46歲。文化程度:中專82名,大專及以上38名。從事臨床護理時間最短半年,最長27年。已婚52名,未婚68名。有顯著自覺癥狀者91名,無明顯癥狀者29名。排除孕期、哺乳期、更年期、半年內有重大手術、精神創傷人員。
1.2 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經期問卷調查表和臨床護士護理缺陷登記表,對120名臨床護士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內容包括護理人員一般情況、經期狀況及護理缺陷情況。經期狀況主要包括護理人員痛經、月經不調、情緒不穩定等各方面的調查。護理缺陷內容主要包括護理文書、處理醫囑、基礎護理、病房護理、急救毒麻、注射、發藥等方面情況。
調查表填寫辦法:將表發放給120名接受調查的臨床護士,統一講解后,在護士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如實填寫。經期問卷調查表當場收回,收回率100%,護理缺陷登記表每月發放1次,3個月以后收回,共發放360份,收回349份,回收率96.94%。
在上述調查的基礎上,護理缺陷的判定同時參照各科護士長手冊及護理差錯事故登記表進行綜合分析。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包,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臨床護理人員月經期和非月經期人均日發生護理缺陷次數比較(表1)
表1 臨床護理人員月經期和非月經期發生護理缺陷次數(次/d,±s)

表1 臨床護理人員月經期和非月經期發生護理缺陷次數(次/d,±s)
時間 例數 護理缺陷2.9614 120 0.379±0.144 120 0.320±0.164 0.0031月經期非月經期t值P 值
2.2 月經期有明顯自覺癥狀和無明顯自覺癥狀人群發生護理缺陷比較(表2)
表2 月經期有明顯自覺癥狀和無明顯自覺癥狀人群發生護理缺陷比較(次/d,±s)

表2 月經期有明顯自覺癥狀和無明顯自覺癥狀人群發生護理缺陷比較(次/d,±s)
組別 人數(名)護理缺陷次數有明顯自覺癥狀者無明顯自覺癥狀者t值p 91 0.398±0.121 29 0.192±0.036 9.018值<0.001
3.1 臨床護理人員經期狀況需引起重視 經期不適最主要的表現是痛經,發生率較高。發生痛經的原因是子宮內膜前列腺素PG含量明顯升高,PG引起子宮平滑肌收縮甚至痙攣引起痛經。有資料顯示:精神、心理應急事件可引起Ca2+類物質分泌增加,引起肌肉血流減少,子宮缺血缺氧導致痛經[1]。有文獻報道,痛經發生率約在 30% ~80%[2]。而對120名臨床護理人員經期狀況調查,僅有21.8%的護理人員經期自訴無明顯自覺癥狀。董秀鳳等[3]研究發現,痛經誘發因素有受涼、工作學習壓力大、熬夜、情緒緊張、生活不規律等。而護理工作屬于高壓力工作,工作任務繁重,心理壓力大,社會地位相對較低,三班倒的工作性質以及長期面對疾病、意外傷害以及死亡,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護理人員的精神狀況和心理狀態,使大多數護理人員感到身心疲憊。逢冰潔等[4]的調查結果表明,護士人群的心理抑郁、心理緊張、焦慮、失眠發生率較高,心理狀況不佳檢出率為12.3%。這些因素導致臨床護士痛經發生率高,經期不適癥狀明顯,需引起臨床護士及護理管理者的重視,以免引起更嚴重的相關性身心疾病。
3.2 臨床護士經期易發生護理缺陷 人的注意力是有選擇的指向和集中于一定對象或活動的心理狀態,是深入了解事物、提高工作效率,防止事故發生的必要條件。引起注意的原因有時是事物本身的特點,更重要的是人的主觀因素,如對當前任務的態度、精神狀態、需要等[5]。許多護理缺陷的發生,并不是由于責任心不強,業務能力差而引起,而是在警惕性降低,注意力下降的狀態下發生的。月經期,由于緊張、焦慮、身體不適、注意力會大大降低。本文統計數據顯示,經期護理缺陷發生率增高,如果自身不能提高警惕,加強自身管理,就會在無意中發生護理缺陷。
3.3 月經期護理缺陷,應引起臨床護士及護理管理者的重視。護理缺陷是護理活動中出現的技術、服務、管理等方面的失誤[6]。它的發生已經不是單純護理工作質量問題,可能是護理差錯事故糾紛的隱患。本次問卷調查結果提示,經期更容易發生護理缺陷,應引起臨床護士及護理管理者的重視。臨床護士應做好自我調整,保證合理飲食,充足的睡眠。如嚴重不適而影響工作,可提出休班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心理素質訓練,多學習心理衛生知識,提高心理素質及耐受力。根據自己月經周期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學習,使月經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精神放松。
護理管理者應了解本科室護士的月經狀況,可作為班次及崗位安排參考因素,對經期護理人員進行關心照顧,做到“以人為本”管理,了解護士的各種需要。同時在日常工作中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工作氛圍,引導護士正確面對壓力,通過各種溝通技巧,使護士心理壓力得到釋放,保證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從而提高護理質量,保證護理工作的安全性。
[1] 明海霞,邱 桐,蘇 韞.原發性痛經發病機制與治療新進展[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4,21(1):55-57.
[2] 曹澤毅主編.中華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482.
[3] 董秀鳳,賈慧芳,郭 欣.原發性痛經對女大學生經期學習和生活的影響[J].中國校醫,2011,25(11):封3.
[4] 逢冰潔,張曼玲,等.江志君等.護理工作應激與護士心理健康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8):435.
[5] 夏征能,陳至立主編.辭海第六版[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2521.
[6]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