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芬芬 蔡小紅 聞彩芬 濮麗萍
評判性思維是護士在對病人復雜病情進行決策時所必須的能力,且是循證護理發展的基石[1]。目前關于如何提高護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將護生培養成優秀的護理人才,是護理教育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對自己實現特定領域行為目標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會影響人的思維模式和情感反應模式,國外已證實自我效能感是評判性思維良好的預測因子[2],但自我效能感如何影響評判性思維的機制尚不完全清楚。應對方式是個體面臨壓力時為減輕負面影響而作出的認知和行為的努力過程。自我效能感強的人常表現出更積極的應對方式,盡力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3]。但積極的應對方式能否促進評判性思維的發展,自我效能感是否通過應對方式來影響護士的評判性思維,國內外相關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描述大專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和評判性思維水平,探討以應對方式為中介變量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對評判性思維的影響模型,以期為提高護生評判性思維水平開拓新視野,提供新依據。
1.1 調查對象 于2011年5月從我院2010級護理專業(一年級學生)18個班級中隨機抽取9個班級共435名護生作為研究對象,均為高中畢業后入校,學制3年,其中男生62名,女生373名。平均年齡(19.12±1.05)歲。
1.2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包括一般資料問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評判性思維量表和簡易應對方式量表。
1.2.1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是德國臨床和健康心理學家Schwarzer等人編制,共有10個項目,得分范圍為10~4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強。修訂后的中文版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內部一致性系數0.87,重測信度0.83,折半信度0.82[4]。
1.2.2 簡易應對方式問卷選用《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中的簡易應對方式問卷,該問卷由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個分量表組成,包括20個條目。積極應對量表由條目1~12組成,重點反映積極應對的特點;消極應對由條目13~20組成,重點反映了消極應對的特點。相應的評分為0,1,2,3分,該問卷自開發以來被廣泛應用,重測系數0.89,其中積極應對分量表α系數為0.89,消極應對分量表α系數為0.78[5]。
1.2.3 評判性思維測評采用評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CTDI-CV),此量表在中國不同地區學生中進行測試及經兩岸四地護理教育家的評定,顯示了較高的信度、效度,是目前常用的有中文版本的評判性思維能力測量工具。測量評判性思維共有七方面的特質:尋找真相、開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統化能力、評判思維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認知成熟度。CTDI-CV總分為70~420分,其中<280分表示評判性思維能力較弱,280~349分表示有正性評判性思維能力,≥350分表示具有很強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各維度分數得分為10~60分,其中得分30~39分表示特質在中等水平,40~49分表示為正性的特質表現,≥50分表示為強的特質表現。CTDI-CV的Cronbach's α 值為 0.90,各維度的 Cronbach's α 值為0.54 ~0.77[6]。
1.3 資料收集方法 研究人員以班級為單位,向學生講解調查目的和填寫問卷的要求后,采用匿名填寫的方式集中發放問卷,并當場收回,整個過程約40 min,共發放問卷452份,回收有效問卷435份,有效回收率為96.24%。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軟件,數據用百分率表示,方法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 大專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為(23.99±4.72)分。
2.2 大專護生應對方式得分(表1)
表1 大專護生應對方式得分(分,±s)

表1 大專護生應對方式得分(分,±s)
組別 例數 積極應對 消極應對<0.05 <0.05大專護生國內常模t值P 435 2.27±0.36 1.40±0.48 846 1.78±0.52 1.59±0.66 17.6 5.32值
2.3 大專護生評判性思維量表得分 大專護生評判性思維總分(283.01±34.54)分,尋找真相(35.96±5.56)分,開放思想(40.82±5.93)分,分析能力(43.93±5.74)分,系統化能力(37.4±6.02)分,評判思維自信心(37.68±6.25)分,求知欲(43.4±6.44)分,認知成熟度(42.27±5.31)分。總分≥350分僅有2名(0.46%),在280~349分之間者有227名(52.18%),<280分者206名(47.36%)。表2顯示了評判性思維各維度得分測評所占比例。

表2 大專護生評判性思維各維度得分測評所占比例 例(%)
2.4 大專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與評判性思維總分相關分析(表3)

表3 大專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與評判性思維總分相關分析(r)
相關分析結果表明,評判性思維總分與一般自我效能感及積極應對方式呈正相關,與消極應對方式呈負相關;一般自我效能感與積極應對方式呈正相關,與消極應對方式呈負相關。
2.5 應對方式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評判性思維的中介作用(表4)

表4 應對方式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評判性思維關系中的中介作用
根據溫忠麟提出的中介效應檢驗方法[7],首先計算應對方式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及評判性思維之間的相關性,只有當變量的相關達到一定水平時才能作分析。分別以CTDI-CV總分(用Y表示)和應對方式(積極型用W表示,消極型用V表示)為被預測變量,以一般自我效能感(用X表示)為預測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然后以CTDI-CV總分為被預測變量,應對方式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為預測變量,進行回歸分析。表4表明,應對方式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評判性思維間的中介效應明顯[7]。
3.1 大專護生評判性思維水平 評判性思維被認為是護理專業人員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是循證護理發展的基礎,已成為評價護理教育質量的指標之一[1]。但本研究顯示,有近一半的護生(47.36%)未達到正性水平,強評判性思維者僅占0.46%。各子條目中尋找真相、系統化能力和評判性思維自信心三個維度均小于40分,尚未達到正性水平。“尋找真相”被認為是評判性思維者所必備的特質,護生得分較低說明缺乏對事物真相的探索精神,對新生事物被動接受,對新知識、新技術難以作出審慎的、辯證的篩選和評價,不利于循證護理的發展,而本研究中73.10%的護生未達到正性水平。“系統化能力”是指有組織有條理地處理問題,是臨床實踐的必備能力,而本研究中62.30%的護生未達到正性水平,該方面能力的欠缺易使護士發生護理過失[1]。另外,本研究還發現,61.84%的護生評判思維自信心缺乏,說明護生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易逃避畏縮,不愿積極思考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護理教育者必須加強大專護生評判性思維的培養,尤其是尋找真相、系統化能力和評判性思維自信心這三個維度。
3.2 一般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和評判性思維的關系
3.2.1 一般自我效能感對評判性思維的直接作用。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對自己實現特定領域行為目標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有研究曾使用GSES對22個國家17 553人進行調查,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為29.46分,其中我國本科護生的得分為27.14分[8]。本研究中大專護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為(23.99±4.72)分,雖略高于中等水平,但明顯低于國際常模和護理本科生。相關分析和回歸方程顯示,評判性思維總分與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關,一般自我效能感可直接正向預測評判性思維總分,與Sang等研究一致[2]。思維能力的學習和實踐需要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一般自我效能感決定護生將付出多大的努力以及在遇到障礙或不愉快的經歷時能持續多久。自我效能感強的人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積極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上,他們知難而上、執著追求,表現出優質的行為能力和行為效率,因此護理教育者應重視護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朱芬芬等[8]報道仿真病人、角色扮演、同伴示范、反思日記、分享成功經歷、優秀護生的技能示教等均是提高護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方法。
3.2.2 應對方式對評判性思維的直接作用。應對是個體對現實環境有意識地、靈活地、有目的地調整行為,消極應對不僅不能有效解決問題,反而帶來更多的負面情緒,影響人的思維和行為。本研究表明,護理專業學生的積極應對方式與國內常模相比較高,消極應對方式則較低,說明護理專業學生的應對方式總體上比較成熟,能較為理智地看待困難和挫折。本研究還顯示,護生評判性思維總分和積極應對方式呈正相關,與消極應對方式呈負相關,應對方式可以直接預測評判性思維,因此教會學生運用積極的應對方式來應對壓力是十分必要的。Gibbons[9]和 Kim 等[10]研究認為,和同伴的交流合作,得到同伴的支持,可以幫助建立有效的積極的應對方式。另外,護理教育者可以通過給護生創造各種壓力應對情景,教學生學會如何控制負面情緒,傳授各種壓力應對技巧。
3.2.3 應對方式在一般自我效能感與評判性思維的中介作用。Baron等[11]提出一個變量是否為中介變量需滿足以下3個條件:(1)自變量與因變量顯著相關。(2)自變量與中介變量顯著相關。(3)中介變量與因變量顯著相關。上述結果顯示一般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和評判性思維總分均兩兩顯著相關,適合進行中介效應分析。進一步方程模型分析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不僅直接正向預測個體評判性思維能力,還以應對方式為中介間接預測評判性思維,該研究結論進一步體現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意義。以往研究證實一般自我效能感能夠較好地預測個體在面臨困難時所采取的應對策略[2]。當面臨困難或危險情景時,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多地采用沉著、樂觀、求助和解決問題等積極的認知和行為方式來應對,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則往往會驚慌失措,采取逃避、自責等消極的應對方式[8]。經常采取積極應對的護生在困難面前常常能夠沉著應對,努力查找問題的真相,使得自己的思維與解決問題能力得以超常發揮。而消極應對不僅不能有效解決問題,反而帶來更多的負面情緒,影響人的思維和行為。因此,通過本研究可知一般自我效能感既可直接影響評判性思維,亦可通過應對方式的中介效應間接影響評判性思維,從另一角度補充一般自我效能感與評判性思維關系的系列探討,為進一步提高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提供新思路。
[1] Wangensteen S,Johansson IS,Bj?rkstr?m ME,et al.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s among newly graduated nurses[J].J Adv Nurs,2010,66(10):2170-2181.
[2] Sang G,Valcke M,Braak J,et al.Student teachers'thinking processes and ICT integration:Predictors of prospective teaching behaviors with educational technology[J].Comput Educ,2010,54(1):103 -112.
[3] Jex SM,Bliese PD.The Impact of Self- Efficacy on Stressor Strain Relations:Coping Style as an Explanatory Mechanism[J].J Appl Psychol,2000,86(3):401 - 409.
[4] 王才康,楊廷忠.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10:185 -186.
[5] 汪向東,王希林,馬 弘主編.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22-124.
[6] 彭美慈,汪國成,陳基樂,等.批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的信效度測試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9):644 -647.
[7] 溫忠麟,張 雷,侯杰泰,等.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J].心理學報,2004,36(5):614 -620.
[8] 朱芬芬,蔡小紅,聞彩芬,等.護生自我效能感培養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4):7 -9.
[9] Gibbons C.Stress,coping and burn - out in nursing students[J].Int J Nurs Stud,2010,47(10):1299 -1309.
[10] Kim GH,Kim K,Park H.Outcomes of a Program to Reduce Depression[J].West J Nurs Res,2011,33(4):560 - 576.
[11] 曹曉翼,陸麗清,劉曉紅.專業自我概念在護士職業認同與職業倦怠間的中介效應[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1):965-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