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瓊
人工種植牙簡稱種植牙,其并不是真的種上自然牙齒,而是通過醫學的方式,將與人體骨質兼容性高的純鈦金屬經過精密設計,制造成類似牙根的圓柱體或其他形狀,以外科小手術的方式植入缺牙區的牙槽骨內,經過1~3個月后,當人工牙根與牙槽骨密合后,再在人工牙根上制作烤瓷牙冠[1]。因不具破壞性,種植牙已被口腔醫學界公認為缺牙的首選修復方式。由于種植牙深植牙骨內,可承受正常的咀嚼力量,功能和美觀上幾乎和自然牙一樣,因此,被人們稱為人類的第三副牙齒[2]。2009年1月~2010年2月,我院行人工種植牙手術患者56例,取得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行人工種植牙患者56例,共72顆缺失牙,其中切牙37顆,磨牙22顆,雙尖牙13顆。上頜30顆,下頜42顆。男36例,42顆缺失牙,上頜18顆,下頜24顆;女20例,30顆缺失牙,上頜12顆,下頜18顆。年齡22~50歲,平均年齡(37.3±2.4)歲。所有患者均無心、肝、肺等重要器官病變情況,凝血功能均正常。
1.2 方法 我科目前所使用的種植體均為衛生部口腔種植中心的CDIC一段式純鈦錐狀螺旋種植體。種植設備為CDIC配套種植工具及德國費亞丹有限公司生產的ANKYLOS種植系統。(1)局麻后,放入種植體。(2)4~6個月后,局部麻醉后安裝牙齦成型基臺。(3)牙齦成型基臺安裝后的第14~18 d之內,種植烤瓷冠修復。觀察并記錄不同牙位種植牙的成功率。

表1 不同牙位人工種植牙手術成功情況(顆)
表1顯示,本組患者切牙、磨牙及雙尖牙的人工種植牙的手術成功率分別為94.59%,95.45%和84.62%。所有患者無1例發生并發癥。
3.1 術前準備 (1)心理準備。大多數手術患者對種植牙了解甚少,對種植牙手術過程有很多的顧慮。因此,應與患者進行細致的溝通交流,解除其思想顧慮。(2)口腔器官功能檢查。術前應進行口腔清潔,使用超聲波治療,以防止感染[1-3]。(3)為判斷患者失牙區是否適合種植人工牙以及適合何種種植體,因此在術前應進行常規拍攝缺牙區的牙片,以了解失牙區的基本情況[4]。(4)術前應仔細檢查整個手術所需的器械及檢查設備是否能夠正常工作。
3.2 術中配合 (1)手術過程中,器械應有序擺放,以免影響手術的操作。(2)應熟悉手術的整個過程且動作嫻熟,以減少手術時間,降低患者痛苦。
3.3 術中護理 (1)手術過程中,應及時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調整好患者的情緒,且減少術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并發癥。(2)為確保種植體與牙骨能夠很好地結合,應選擇合適的種植體及種植機的種類和型號,并根據患者缺失牙區的基本情況,調節好種植機的工作參數[5]。(3)為確保手術視野的開闊及手術的順利進行,應及時對患者口腔內的多余液體進行處理。(4)整個手術過程中監測患者的血壓、心率及脈搏的變化情況,對突發情況及時處理,以使手術順利完成。
3.4 術后護理 (1)術后采用壓迫止血的方法進行止血,患者咬住紗球1 h以上。(2)術后1周內用漱口液含漱,以保持口腔清潔。(3)術后2 h內不可進食,且進食后選擇無刺激的食物。(4)術后24 h內不可剔牙,防止破壞切口。(5)術后7~10 d可拆線,并隨訪,若切口裂開應及時處理。
目前,人工種植牙技術日益成熟,臨床應用廣泛,然而手術成功與否,對整個圍手術期的配合與護理尤為重要[6-8]。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術中護理及術后的護理與隨訪是整個手術成功完成的關鍵。本文研究56例行人工種植牙的患者,不同的牙位其成功率不同,分別為94.59%,95.45%和84.62%,所有患者無1例發生并發癥。對人工種植牙患者實施全面的圍手術期護理,可避免切口發生感染,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并發癥。
[1] 戴 秩,梁曉云,楊碧娟.人工種植牙手術配合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9):29.
[2] 胡 燕.人工種植牙圍手術期護理[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9):1093-1093.
[3] 王 渝.種植牙病人的手術配合與護理[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1,20(2):225.
[4] 段冰冰.種植牙的手術配合及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7):163-164.
[5] 羅莉莉.種植牙的手術配合及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2011,13(6):222.
[6] 楊美茹,李樹春,張丹峰.人工種植牙的臨床護理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3):54.
[7] 肖 煒,梁穎韻,黃 潔.人工種植牙手術40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8):77 -78.
[8] 劉玉杰,楊玉娟,于敏霞,等.100例種植牙患者的護理體會[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1,3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