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芝 蔣敏鋒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乳腺癌已在我國女性所患癌癥中患病率居首位,且每年以3% ~6%的速度遞增,發病日趨年輕化,比西方國家平均提前10~15年[1]。當患者得知自己患乳腺癌后,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不良的心理狀態。大多數乳腺癌患者需要手術治療,術前常會出現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乳腺癌屬于擇期手術,術前需要做各種檢查,由于等待時間長,患者的心理應激反應加重,負性情緒增加,甚至引起生理變化而導致病情加重。2009年3月~2011年4月,我們總結和分析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狀態,通過親情式護理,深化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使乳腺癌患者在手術前不良心理狀態對手術及疾病的影響大幅度降低,為后續的治療和康復增加了積極的心態,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住院擇期手術的乳腺癌患者233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8~76歲,平均48.5歲。選擇標準:(1)經臨床檢查和病理學檢查確診為乳腺癌。(2)年齡≥18歲。(3)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并自愿參加者。(4)患者意識無障礙,神志清楚,并有閱讀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不符合以上條件者不作為選擇的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116例和對照組117例,試驗組又分為術前1~2 d互動組56例和術前3~4 d互動組60例。
1.2 方法 對照組術前進行常規護理;試驗組手術前進行親情式護理,深化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1.2.1 制訂親情式護理方案 參照國內疾病護理常規及標準,深化“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以取得最佳護理效果為目標,由護士(病房和手術室的護士)、醫師(主治醫師、主任)、麻醉師及家屬等直接與患者相關的人員參加。參照1977年美國東南外科協會制定的14種普外科手術臨床路徑(10項)和預期標準住院日,參照CNP[2],制訂親情式護理方案,內容包括醫療措施、檢查檢驗、評估、活動、飲食、宣教、監護、護理結果、治療和護理等。每一項目都有相應的每日標準醫療、護理計劃等,并把親情式護理貫穿始終,深化“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體現思想內涵是“我能為患者做什么”,在患者的身心及社會需求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優質護理服務,從而使患者得到最佳的護理。
1.2.2 做到知情同意,學會換位思考 充分尊重患者的尊嚴和對治療、護理操作的自主選擇權,適時表達出對患者的理解與同情和必要的告知,倡導以人為本的思想,這是提高和深化護理工作的關鍵,也是贏得患者信任、提高護理效益的關鍵。
1.2.3 塑造護士形象,側重護理實效 臨床護理人員應注意儀表、舉止、言語等方面的職業素質,給予患者人文關愛和服務,讓患者、家屬滿意,提高護士外在形象。
1.2.4 建立良好的溝通,增加信任度 要建立良好的溝通,就要做到四必:(1)必須知道說什么,就是要明確溝通的目的。(2)必須知道什么時候說,就是要掌握好溝通的時間。(3)必須知道對誰說,就是要明確溝通的對象。(4)必須知道怎么說,就是要掌握溝通的方法。
1.2.5 觀看有關幻燈片,深化健康宣教 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經醫師同意,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如與疾病形成的相關因素、常見的身體狀況、常規的檢查流程、主要的治療方法及護理措施等(注意內容不針對某個患者,知識具有大眾化、常規化的特點)。
1.3 判定指標及標準 (1)心理指標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測量患者的焦慮值,測量時間為入院時、手術前各1次,由專人負責進行評定,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比較。(2)實施護理后比較平均手術前等待時間,采用預期標準住院日[3]。(3)采用心理學癥狀自評表SCL-90,對不同互動時間影響因子進行評分。(4)患者滿意度采用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進行調查,分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均采用Foxpro建立數據,運用Foxpro和SPSS統計軟件進行處理。重復測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入院時及手術前焦慮情況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入院時和手術前焦慮情況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入院時和手術前焦慮情況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入院時 手術前試驗組116 63.28±3.30 54.88±3.50 117 62.75±2.90 62.20±3.20對照組
由表1可見,對照組和試驗組在入院時和手術前患者的焦慮有明顯的差異。試驗組患者的平均焦慮值明顯降低。
2.2 兩組患者術前等待時間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前等待時間比較(d,±s)

表2 兩組患者術前等待時間比較(d,±s)
組別 例數 術前等待時間116 2.85±1.35 117 3.96±1.24試驗組對照組t值P 6.5371 0.0000值
由表2可見,試驗組和對照組平均術前等待時間有明顯差異。試驗組患者的平均手術等待時間明顯縮短。
2.3 試驗組患者在不同訓練時間SCL-90評分比較(表3)
表3 試驗組患者不同互動時間SCL-90評分比較(分,±s)

表3 試驗組患者不同互動時間SCL-90評分比較(分,±s)
互動時間術前例數 因子評分人際敏感 抑郁 焦慮 偏執0.0110 0.0150 0.0071 0.0039 1~2d術前3~4d t值P 56 1.75±0.52 1.86±0.65 1.79±0.56 1.69±0.49 60 1.51±0.48 1.58±0.57 1.52±0.50 1.43±0.46 2.5849 2.4708 2.7428 2.9477值
由表3可見,不同的訓練時間患者在心理學自評量表因子評分的指標是不同的。訓練時間越長心理因子影響值就越低。
2.4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表4)

表4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例)
乳腺癌患者,從年齡結構看,大多是中年婦女,處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位置,家庭負擔大多數都比較重。通過親情式護理減少了手術前等待時間,降低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減輕了患者的后顧之憂。
SCL-90作為臨床的一種自我評定工具,已經廣泛應用于心理健康調查、心理詢問及各種人群的心理狀態的問題的研究。近代心理生理學對慢性疼痛的研究發現,負性情緒直接影響下丘腦的內分泌系統和植物神經系統,造成體液、激素、酶類的異常,導致內源性致痛物質增高,抑痛物質降低,使痛閾下降[4]。乳腺癌患者有時會出現疼痛,而疼痛不適又可導致或加重焦慮、憂郁心理[5],從而影響患者的身心狀態。本文通過調查乳腺癌患者手術前不良的心理狀態,得出試驗組的患者各項因子明顯低于對照組。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增加患者對醫護的信任度。患者和醫護的關系非常重要,它直接關系到患者的治療和護理的效果,因此,護士要充分理解患者,和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更加耐心、細致、熱情,讓患者感受到護士的關心和體貼,產生安全感、信賴感;護理人員大多數都為女性,乳腺癌患者也以女性居多(男性患者也有,但少見),女性和女性交流和溝通起來很方便,也很自然,從而很好的拉近了護患之間的距離,改善了患者術前不良的心理狀態,為后續的治療和護理奠定了基礎;大量臨床實踐證明,高度信任感、良好的護患關系是一切心理治療成功的保證[6]。醫師、護士還必須懷有深切的同情心,以自己對癌癥的樂觀態度去影響患者。耐心給患者解釋現代化的診療手段、可治程度及有關的成功治愈病例,使患者能客觀的了解自己的境況,相信癌癥并不可怕,是可以治愈的。
知情同意,減少患者的猜疑,避免不良心理狀態的出現。對于手術患者,護士應向患者和家屬說明手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解除其思想顧慮,讓已治愈患者現身說法,勸慰開導患者,消除緊張和恐懼情緒,增強患者的安全感,讓上1例患者手術成功的經歷,成為下1例手術患者的榜樣,效果很好。如介紹患者和類似手術且已痊愈的婦女交談,使其相信手術一定能成功。告知患者今后行乳房重建的可能,鼓勵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態面對手術。
親情式護理,提高了患者對護理效果的滿意度。護士每一點一滴的付出向患者解讀著-護理這一職業的服務內涵。服務是要有硬件建設、技術、設備做前提保障的,服務歸根結底還要回歸到以人為本的“軟建設”,親情式護理感動著患者,深化“以患者為中心”,實施人性化護理,優化護理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
減少患者傷痛。人的傷痛分兩種,一種是肉體的,一種是心理的,幾乎每個患者都要承擔這雙重的痛。而通過實施親情式護理分散、驅走、消除這些人間之痛,使患者增加了戰勝病魔的力量,減少了患者的傷痛。
醫患關系更加和諧。親情式護理的開展使醫患關系更加和諧,護士通過為患者提供全方位整體護理服務,增進了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拉近了與患者的距離。患者和家屬更加信任和依賴護士,遇到問題愿意告訴自己的責任護士以尋求幫助,護士對自己負責的患者更加用心,與患者建立了更加融洽和諧的關系。
[1] 閻成美,王艷華,黃麗婷.乳癌住院患者的疾病不確定感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10):19-20.
[2] 劉羅薇,樊倩紅,黃麗萍,等.臨床護理路徑在甲狀腺瘤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現代護理,2007,13(13):1183-1184.
[3] 成翼娟,戴紅霞,寧 寧,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膝關節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7):489-491.
[4] 王興虹,叢 中主編.臨床心理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86.
[5] 尚 琳.全程護理干預對乳腺腫塊活檢槍穿刺活檢術患者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14(32):3389-3390.
[6] 曾 穎,楊衛東.乳腺癌病人的心理反應及護理[J].西南軍醫,2008,10(5):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