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茶鳳,邵秀芹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南昌 330006)
腦卒中是由于各種病因使腦血管發生病變而導致腦能力損傷的一組疾病的總稱,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行為、心理、社會和肢體的功能障礙。我國腦卒中致殘率為70%,其中50%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顧者長期協助,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1]。照顧者即給患者提供照顧的人,與患者生活在一起,家屬作為患者主要照顧者和社會支持來源,在患者康復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長期負重的照顧者不僅影響看護質量,照顧者還需要放棄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耗費巨大的精力和體力照顧患者,使他們身心受到損害[2]。隨之而來的照顧者的生活質量問題同樣不容忽視[3]。本研究對腦卒中患者的照顧者采用Zarit負擔量表(ZBI)評估照顧者的負擔程度,采用漢密頓焦慮、抑郁量表評估照顧者的焦慮、抑郁情況,了解影響患者照顧者負擔感受的因素,以便采取干預措施提高照顧者的身心狀況。
選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腦卒中住院患者的主要照顧者26名。入選標準:年齡18歲以上,意識清楚、言語清晰的患者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子女、配偶或兄弟姐妹等,如同時有幾名主要照顧者則由患者指定一名照顧者作為調查對象[4],同意參加本次調查并配合本研究者入選。本次調查的主要照顧者26名,其中男 9名(占 34.6%),女 17名(占 65.4%);配偶11名(占42.3%),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等15名(占 57.7%);年齡(42.12±10.15)歲。
采用一般問卷調查方法,向調查對象講解研究的目的和意義,采取自愿的原則,指導研究對象獨立完成調查問卷,發放問卷26份,收回26份,回收率100%。
填寫照顧者及患者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收入、護理時間等,照顧者填寫ZBI、漢密頓抑郁和焦慮量表。
1)ZBI。按照量表總分劃分照顧負擔的嚴重程度:0~20分為無或很少負擔;>20~≤40分為輕度負擔;>40~≤60 分為中度負擔;>60 分為重度負擔[4]。
2)漢密頓抑郁量表。按量表評分總分<8分無抑郁;≥8~<20 分:可能有抑郁癥;≥20~<35 分:肯定有抑郁癥;≥35 分: 嚴重抑郁癥[5]。
3)漢密頓焦慮量表。按量表評分總分﹤7分:無焦慮;≥7~<14 分:可能有焦慮;≥14~<21 分:肯定有焦慮;≥21~<29分:明顯有焦慮;≥29分:嚴重有焦慮[5]。
所有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照顧者個人負擔評分(23.15±6.17)分,角色負擔評分(11.77±3.73)分,總負擔評分(42.46±11.23)分,總負擔評分處于中度負擔水平及以上17例,占65.3%。個人負擔評分明顯高于角色負擔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0.32,P<0.05)。
照顧者負擔程度與性別、年齡以及與患者關系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腦卒中患者照顧者的負擔與性別、年齡以及與患者的關系無關;但在收入、照顧時間和工作與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照顧患者的時間越長則負擔越重,收入越低負擔越重,有工作的患者照顧者的焦慮明顯高于沒有工作的患者照顧者。照顧者負擔與照顧者的一般情況關系比較見表1。
照顧者漢密頓焦慮、抑郁評分分別為(14.12±4.75)分、(18.62±5.87)分,詳見表 2。

表2 26名照顧者漢密頓焦慮和抑郁評分
由表2可知,有53.8%的照顧者肯定有焦慮,42.3%的照顧者可能有焦慮,3.9%的照顧者沒有焦慮發生。34.6%的照顧者肯定有抑郁,61.5%的康復病房照顧者可能有抑郁,3.9%的照顧者沒有抑郁情緒發生。
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長期的照顧工作使照顧者感覺負擔沉重,照顧者產生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嚴重影響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時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不利于患者的治療與康復[6]。本次調查顯示腦卒中患者照顧者的總負擔評分為(42.46±11.23)分,處于中度負擔水平,照顧者的個人負擔評分明顯高于角色負擔評分,這可能與長期繁重的照顧患者對他們的社會功能損害更加明顯有關,且有工作的照顧者不得不減少工作或休息的時間來照顧患者,這些都是影響照顧者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因素,使其產生不同程度的負擔。
由本文表2可以看出照顧時間的長短、收入的高低、工作與否與照顧者負擔有關。1)照顧者提供照顧時間的長短對照顧者的心理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7],照顧時間越長,他們的業余時間相對失去更多,自己的時間就越少,其角色沖突越明顯。照顧者要長期承受時間、身體上的負荷,以至大部分照顧者表示需要有人分擔照顧患者的工作,故采取有效的措施減少照顧時間,能提高照顧者的心理健康水平。2)調查顯示收入的高低也影響著照顧者的負擔,月收入≤2000元的照顧者的負擔評分明顯高于月收入>2000元的照顧者,收入低的照顧者更易產生憂傷與不幸的感受,收入低的家庭在照顧患者的同時還要被醫藥費所困擾,有些家庭因為支付不起醫藥費而停止相關的康復治療,以至照顧者產生強烈的負面情緒。3)有工作的照顧者負擔評分高于沒有工作的照顧者。有工作的照顧者,必須抽出業余時間照顧患者,甚至要耽誤工作的時間,而且患者的疾病情況也影響著照顧者的工作質量,使患者的心理負擔比沒有工作的照顧者更加沉重,以至負擔感覺加重。
腦卒中不僅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同時對于家庭也是嚴重的負性事件。部分照顧者因無法有效應對腦卒中的發生及預后而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本研究提出53.8%的照顧者肯定有焦慮,而34.6%照顧者肯定有抑郁。研究[8]發現,心理問題較多地出現在從事腦力工作的照顧者中,他們通常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有社會及個人認可的良好職業,在家人患病后,對疾病的轉歸、治療、前景有較多的認識,對疾病預后信心不足,而在陪同患者就醫的過程中不僅消耗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工作還受到影響,有的甚至不得不停止工作來照顧患者,患者家屬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也有可能降低其對醫院的滿意度。
本次調查顯示腦卒中患者照顧者負擔處于中度水平,照顧者在照顧患者的同時,自身的生理以及心理也受到損害,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情緒,所以護理人員在為腦卒中患者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同時,有必要為照顧者提供相應的支持性服務,以緩解照顧者的壓力,促進其身心健康,提高照顧者協助患者配合治療的能力,促使住院患者早日康復。未獲得照顧者照顧患者前的抑郁和焦慮狀況是本研究的不足。
[1]王慧萍,陳京立.腦卒中患者主要照顧者照顧體驗的研究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2):1145.
[2]周秀云,章義利.家屬輔導對腦卒中厚抑郁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9(17):163-165.
[3]胡潔,王愛紅.社區腦卒中病人照顧者生活質量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0,24(8):669.
[4]王烈,楊小湜,侯哲,等.護理者負擔量表中文版的應用與評價[J].中國公共衛生,2006,22(8):970.
[5]紀樹榮.康復醫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9-80.
[6]陳紅巖,楊金蓮.骨科病人前焦慮的護理干預[J].中國正骨,2008,20(1):74-75.
[7]王曉玲,周志明,岳炫燁.腦卒中患者配偶抑郁狀況及影響因素[J].醫學研究學報,2009,5(22):503-507.
[8]龐冬,那利,路潛,等.社區腦卒中病人主要照顧者負擔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4):285-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