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發榮
(蘇州學府實驗學校 江蘇 蘇州 215009)
【課題】測定水、蔗糖水溶液和食鹽水溶液的凝固點
【目的】研究固體物質溶于水后,對溶液的凝固點的影響
【儀器】500mL燒杯、試管、溫度計、玻璃棒、托盤天平、藥匙、量筒、滴管
【操作】
1.在500mL燒杯中加入半杯碎冰,再加入約40mL冷水,混合后再加入20g氯化鈉制成冷凍混合物。
2.取3支試管,分別加入5mL水、稀的蔗糖水和食鹽水(均為5%左右),并在試管中各插入1支溫度計,將3支試管同時插入大燒杯中。
3.觀察現象,并記錄3支試管里液體開始凝固時的溫度。
【查閱資料】部分資料得到的數據為:

冷凍混合物 水 蔗糖水溶液 食鹽水溶液凝固點/℃ -6 0 -2 -3
【分析】
經調查,部分學校此實驗未進行,只是從理論上進行了解釋;部分學校用粗鹽和冰塊來完成此實驗,粗鹽和冰塊的混合物溫度可達零下10多度,觀察稀溶液中出現凝固仍需5-10分鐘。教材實驗中碎冰的溫度和冷水的溫度未知,無法確定,且碎冰的溫度升高很快,還未至蔗糖水溶液和食鹽水溶液結冰,冷凍混合物的溫度已經上升。會不會造成此實驗成功的難度較大?此實驗按課本實驗能成功嗎?觀察的現象是否與資料一致?
【質疑】
按課本圖例,有以下幾個疑問:
1.為什么冰塊沉在底部,液體在上方?
2.溫度計如何來固定?如果不固定,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到試管底或試管壁,所測的溫度是否有誤?
3.冷凍混合物是否也應該有一溫度計來測定溫度?
4.稀溶液的濃度多大為實驗合理測量值?
5.能否可以用硝酸銨溶解降溫來代替冷凍混合物,獲得低溫環境?
【數據收集和結論】
實驗1:
1.用塑料片或小硬紙片將溫度計固定,使之懸在試管中;
2.大燒杯中插入一溫度計,測定冷凍混合物的溫度;
3.溶液均在5%左右來進行測量,室溫為16℃;
4.碎冰的溫度為-8℃左右,冷水的溫度為0℃。

1min 2min 3min 5min 7min冷凍混合物溫度不變 溫度不變 溫度不變 溫度不變 溫度不變水 —— 開始結冰冰塊較多冰塊較多完全結冰蔗糖水溶液 —— — 開始結冰 冰塊較多 完全結冰食鹽水溶液 —— — 開始結冰 冰塊較多 完全結冰
實驗結論:

蔗糖水溶液 食鹽水溶液凝固點/℃ 0℃ -2℃ -2℃水
【實驗反思】
從此實驗說明,實驗時間仍在控制范圍之內,并不是所想象的那么長,實驗中也發現了部分問題:
1.為了保證實驗溫度,燒杯外最好包一棉布,起保溫作用;
2.實驗觀察時,碎冰是浮在水上的,不是課本所描述的圖像;
3.為了便于觀察,最好將試管貼近燒杯內壁,同時不斷地擦拭燒杯外壁,否則觀察不到試管內液體的變化;
4.臨近冰點時,應適當上下移動玻璃棒,否則會延長結冰時間;
5.液體以1mL左右為佳,實驗時取3mL左右時,時間會延長到8-10 min,其中食鹽水還未觀察到結冰現象。
6.結冰時,溶液溫度的變化是:先迅速下降至冰點以下,在-8℃左右,而開始結冰時,溫度會上升,停留在冰點附近不動,完全結冰后,溫度又逐漸下降,最后與冷凍混合物的溫度相同。
【拓展實驗】
在此實驗基礎上,筆者又進行了兩組實驗,一是實驗時溶液的濃度的影響,二是不同的冰凍混合物對實驗的影響。
實驗2:

1min 2min 3min 4min 5min水 —— 開始結冰 冰塊較多 冰塊較多 完全結冰1%食鹽水溶液 —— 開始結冰 冰塊較多 冰塊較多 完全結冰3%食鹽水溶液 —— 開始結冰 冰塊較多 冰塊較多 完全結冰5%食鹽水溶液—— — 開始結冰 冰塊較多 完全結冰
注:1%食鹽水溶液的結冰時間約為1分20秒,2%食鹽水溶液結冰時間約為2分鐘左右。
實驗結論:隨溶質質量分數的增加,溶液的凝固點較低,耗時較長,在此實驗環境下,溶質質量分數以1%為佳。
實驗3:(均以1%食鹽溶液進行測定)

冷凍混合物 1min 2min 3min 4min 5min碎冰+冷水+食鹽 —— — 開始結冰 冰塊較多 完全結冰碎冰+食鹽 —— — — — 開始結冰硝酸銨 —— — — — —
實驗結論:同等條件下,以“碎冰+冷水+食鹽”的實驗效果為佳,硝酸銨溶于水后則無法觀察到溶液結冰現象。
[1] 王祖浩.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修訂本,九年級,下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 何建俊.關于凝固點降低實驗的幾點疑惑和探究[J].化學教與學,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