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偉 張 新
遼寧省腫瘤醫院婦一科,遼寧沈陽 110042
新輔助化療結合放療與單純放療治療局部晚期宮頸癌療效比較
鄭 偉 張 新
遼寧省腫瘤醫院婦一科,遼寧沈陽 110042
目的探討新輔助化療結合放療與單純放療治療局部晚期宮頸癌療效比較。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分析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臨床資料,依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新輔助化療結合放療組)30例和對照組(單純放療組)30例。 結果 觀察組臨床療效總緩解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惡心嘔吐、腹瀉、中性粒細胞減少、貧血、血小板計數減少、肝功能異常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新輔助化療結合放療治療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臨床療效明顯,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新輔助化療;放療;晚期宮頸癌
宮頸癌是婦產科常見的惡性腫瘤,有資料顯示每年世界上有50多萬的新增宮頸癌患者,且有20萬宮頸癌病例死亡[1-2]。宮頸癌一旦發現,往往是出于中晚期,臨床治療往往以化療和放療為主[3-4]。本研究通過對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自2009年1月~2011年2月筆者所在醫院婦產科收治的宮頸癌患者60例,年齡35歲~72歲,平均(53.5±12.2)歲;組織病理學分型:鱗狀細胞癌38例,腺癌20例,腺鱗癌2例;高分化者22例,中分化者28例,低分化者10例。參照國際婦科聯盟2000年制定的宮頸癌臨床分期標準:ⅢA期25例,ⅢB期30例,ⅣA期3例,ⅣB期2例。60例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依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新輔助化療結合放療組)30例和對照組(單純放療組)30例,兩組患者年齡分布、組織病理學分型、臨床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單純放療。觀察組:采用新輔助化療聯合根治性放療。
新輔助化療:長春新堿1 mg/m2,第1天;順鉑60 mg/m2分3 d應用;平陽霉素25 mg/m2第1~3天;10 d重復1次,共3個周期。在第2次化療之后給予根治性放療,給予全盆腔外照射,劑量為20~30 Gy后,通過盆腔四野外照射,在B點劑量為50 Gy,每周進行一次腔內放療,每次6~7 Gy,A點量達到85 Gy。
觀察兩組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臨床療效情況:療效評價標準,參照WHO實體瘤療效的評價標準[5]:完全緩解(CR):局部晚期宮頸癌完全消失,維持時間超過1個月;部分緩解(PR):局部晚期宮頸癌病灶體積縮小大于50%,維持時間超過1個月;穩定(SD):局部晚期宮頸癌病灶縮小率在25%~50%之間;進展(PD):局部晚期宮頸癌病灶增大超過25%以上或者有新的病灶出現。總緩解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100%。
觀察兩組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惡心嘔吐、腹瀉、中性粒細胞(Neu)減少、貧血、血小板計數(PLT)減少、肝功能異常等不良反應的[6-7]發生情況。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通過x2檢驗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觀察組臨床療效總緩解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臨床療效情況比較[n(%)]
觀察組惡心嘔吐、腹瀉、中性粒細胞減少、貧血、血小板計數減少、肝功能異常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n(%)]
宮頸癌婦產科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其在全球女性中排第二位惡性腫瘤[8-9]。近年來宮頸癌發生率呈現明顯升高和低年齡化趨勢,其嚴重威脅女性健康[10-11]。宮頸癌轉移途徑主要為直接蔓延及淋巴結轉移,血行轉移少見。新輔助化療主要是通過2~3周期的化療,縮小瘤體,對微小殘留病灶,提高手術和放療的根治幾率。宮頸癌細胞對于放射線的敏感性分裂期最高,其在DNA合成期最低,低分化的宮頸癌細胞成熟度較低,細胞分裂增殖性較高,處于分裂期的細胞比例相對較大,對于放療的敏感性明顯增強。另外有資料顯示,新輔助化療和放療作用于不同的細胞周期具有明顯的協同作用?;熆梢允拱┘毎头暖熋舾兄芷谕交s小腫瘤細胞的同時提高了放療的敏感性,減少宮頸癌的轉移。有研究表明,通過新輔助化療可以明顯提高宮頸癌患者淋巴細胞免疫能力,降低局部患期宮頸癌腫瘤細胞增殖,增加凋亡[12]。本研究通過新輔助化療結合放療觀察組與單純放療治療對照組局部晚期宮頸癌療效比較,結果表明,觀察組臨床療效總緩解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惡心嘔吐、腹瀉、中性粒細胞減少、貧血、血小板計數減少、肝功能異常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綜上所述,新輔助化療結合放療治療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臨床療效明顯,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唐郢,周琦,王冬,等.新輔助化療在中晚期宮頸鱗癌放療中的作用[J].重慶醫學,2006,35(13):1202-1204.
[2]邱云芬,陸云燕,陳小軍.新輔助化療聯合手術或放療治療局部晚期宮頸癌的臨床觀察[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5,10(6):662-663.
[3]曲思嬈,武昕,趙晶,等.單純放療、新輔助化療及同步放化療治療宮頸癌臨床近期療效比較[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0,26(12):943-945.
[4]趙淑萍,王澤華.巨塊型宮頸癌Ⅰb~Ⅱb期68例術前全身新輔助化療的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4):271-273.
[5]沈鏗,郎景和.婦科腫瘤臨床決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343-346.
[6]劉萍,魏鏡讚.局部晚期宮頸癌動脈化療應注意的問題[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2011,27(3):181-183.
[7]黃麗萍,韓棟.PF方案聯合放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療效觀察[J].現代腫瘤醫學,2010,18(4):789-790.
[8]郭小青,汪琛,肖震宇.放療前新輔助化療對宮頸癌預后的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4):2718-2719.
[9]闕瑜妮.新輔助化療在局部晚期子宮頸癌的近期療效評估[J].重慶醫學,2010,39 (12): 1559-1560.
[10]成榮杰,付艷.新輔助化療在宮頸癌治療中的研究現狀[J].實用醫學雜志,2010,26 (3): 352-354.
[11]伍奕,李煥德.新輔助化療結合放療與單純放療治療局部晚期宮頸癌療效比較的 Meta分析 [J].中南藥學,2010,8(5):353-359.
[12]吳良芝,李春梅,劉雯雯,等.局部晚期宮頸癌新輔助化療分子療效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14(5):738-741.
R737.33
B
2095-0616(2012)06-46-02
201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