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鏘云 吳曉健 容詠新 林潔玉 廖 夏 何芙梅
廣東省東莞市太平人民醫院燒傷整形科 ,廣東東莞 523900
尼莫地平防治危重燒傷膿毒癥的療效分析
廖鏘云 吳曉健 容詠新 林潔玉 廖 夏 何芙梅
廣東省東莞市太平人民醫院燒傷整形科 ,廣東東莞 523900
目的觀察探討尼莫地平防治危重燒傷膿毒癥的臨床效果,總結其臨床價值。 方法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0年2月~2011年12月期間收治的燒傷患者97例,其中有32例為重度燒傷的患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6例,觀察組使用尼莫地平治療,對照組使用常規治療,觀察對比兩組治療效果。 結果 觀察組顯效10例占62.5%,有效4例占31.5%,無效2例占12.5%,總有效率為87.5%;對照組顯效6例占37.5%,有效5例占31.25%,無效5例占31.25%,總有效率為68.75%,兩組治療效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使用尼莫地平防治危重燒傷膿毒癥的效果顯著,明顯優于常規治療,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血漿內的炎性介質,同時使血漿抗氧化力TAC的升高,并發癥低,后遺癥少,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燒傷;尼莫地平;膿毒癥;危重燒傷膿毒癥;臨床效果
燒傷是由于機體直接接觸高溫物體或受到強的熱輻射所發生的變化,即由火焰、高溫固體和強輻射熱引起的損傷稱之為燒傷;危重燒傷也屬于燒傷的類型之一,而機體在危重燒傷后容易引發全身大量炎性介質的釋放,從而導致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即膿毒癥)。膿毒癥是指由感染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引起的疾病,其病原體一般包括細菌、真菌、寄生蟲及病毒等;在患膿毒癥時患者的病情兇險,其病死率非常高;因此在危重燒傷后要及時給予治療和防治以避免膿毒癥的發生。尼莫地平是一種雙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它能夠有效地選擇性擴張腦血管,并且無盜血現象,在增加血流量的同時而不影響腦代謝,并且可以拮抗K+、5-HT、花生四烯酸、過氧化氫、DGF2a、TXA2以及蛛網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腦血管痙攣。本研究就尼莫地平防治危重燒傷膿毒癥的臨床效果作出了相關的探討與觀察,現報道如下。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0年2月~2011年12月期間收治的燒傷患者97例,有32例為重度燒傷的患者,其中男17例,年齡13~65歲,平均(38.5±4.5)歲;女15例,年齡14~65歲,平均(39.5±3.9)歲;燒傷面積為52%~90%,平均(70.5±2.1)%且均為單純熱力燒傷。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6例,觀察組使用尼莫地平治療,對照組使用常規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兩組患者從年齡、性別、臨床表現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體溫高于39℃或低于35.5℃且連續3 d以上的患者;心率高于120次/min的患者;白細胞高于12.0×109/L或低于4.0×109/L,且其中性粒細胞>80%的患者;呼吸頻率> 28次 /min的患者;出現煩躁、精神抑郁、譫語、腹脹、消化道出血或腹瀉,其舌質絳紅、干而無津的患者均符合燒傷膿毒癥的納入標準[1]。
1.3.1 對照組 使用常規治療:在患者到筆者所在醫院就診時首先給予燒傷后3.5 h開始液體復蘇治療,等其容量充分后,即血壓、心率平穩、尿量1 mL/(kg·h)后,再對患處給予無菌生理鹽水擦洗干凈創面,然后使用碘伏棉球消毒,并將已壞死脫落的表皮組織清除干凈,做到不疼痛、不出血、不損傷健康組織,然后再給予藥膏涂抹創傷部位,同時使用暴露法;在完成以上治療24 h后再給予抽血檢測[2]并記錄數據,同時把數據輸入電腦記錄。
1.3.2 觀察組 使用尼莫地平(德國拜耳先靈醫藥保健股份公司,J20100002)治療:同樣在眾患者到筆者所在醫院就診時首先給予燒傷后3.5 h開始液體復蘇治療,等其容量充分后,即血壓、心率平穩、尿量1 mL/(kg·h)后,再給予以微泵經靜脈持續給予尼莫地平20 μg/(kg·h)的持續用藥至燒傷后的24 h;在給予用藥的同時對患處給予無菌生理鹽水擦洗干凈創面,然后使用碘伏棉球消毒,并將已壞死脫落表皮組織清除干凈,做到不疼痛、不出血、不損傷健康組織,然后再給予藥膏涂抹創傷部位,同時使用暴露法;在完成以上治療24 h后再給予抽血檢測并記錄數據,同時把數據輸入電腦記錄。
在燒傷后24 h,對患者抽血5 mL,進行離心抽取血漿(同時把部分血漿保存在-80℃的冰箱內備用);然后對血漿中的磷脂酶A2活性以酶底物反應方法進行測定;對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8以及細胞間黏附分子1的含量測定可采用酶聯免疫吸附的方法進行檢測;同時對血漿的總抗氧化能力測定采用氧化還原分析的方法進行檢測;在檢測完后進行對比[3]。
按其臨床療效分為顯效:在經過治療后患者的體溫低于39℃或高于35.5℃或正常,心率正常,白細胞低于12.0×109/L且高于4.0×109/L,其中性粒細胞<80%的患者;呼吸頻率<28次/min的患者;有效:在經過治療后患者的體溫低于39℃或高于35.5℃或正常,心率正常,白細胞逐漸正常,其中性粒細胞逐漸正常的患者;呼吸頻率改善的患者;無效:在經過治療后未達到有效標準,或進行性加重或死亡[4];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的介質性水平和活性比較(±s)

表2 兩組的介質性水平和活性比較(±s)
組別 n TNF-α(ng/L) IL-8(ng/L) ICAM-1(ng/mL) PLA2(U/mL) TAC(U/mL)觀察組 16 33.6±5.4 13.4±4.3 720.8±35.5 40.5±5.1 7.8±0.6對照組 16 40.6±4.0 37.5±4.1 996.0±29.3 64.4±4.2 6.0±0.6 t-11.4368 12.8135 22.5320 12.9828 9.3243 P-<0.05<0.05<0.05<0.05<0.05
療效數據經卡方軟件V1.61版本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介質性水平和活性指標的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數據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均數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顯效10例占62.5%,有效4例占31.5%,無效2例占12.5%,總有效率為87.5%;對照組顯效6例占37.5%,有效5例占31.25%,無效5例占31.25%,總有效率為68.75%。兩組治療效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介質性水平和活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表2。
膿毒癥指由感染或由高度可疑感染灶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在患者燒傷后其免疫系統被激活并釋放炎癥介質,進而導致創面大面積的感染;而炎癥介質的釋放是通過細胞內信號傳導途徑實現的,而細胞內鈣離子信號傳導通路的活化是主要的途徑之一,在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方面極為重要,鈣與環磷酸腺苷(cAMP)一起充當細胞內的第二信使,共同對細胞的各種代謝、生命活動及功能進行調節,在組織細胞發生缺血、缺氧性的損害時或者受到刺激時,就會引起機體細胞能量代謝和氧化應激的作用發生障礙,進一步引起Na+-K+-ATP酶的活性下降,升高細胞內的Na+濃度,從而刺激交換Na+-Ca2+;增加了細胞膜結構的通透性,從而損害氧自由基,然后血漿中的Ca2+會沿著Ca2+的跨膜梯度向細胞內流入并發生積聚,同時升高的胞質內Ca2+進一步對內質網釋放Ca2+的機制造成刺激,最終導致細胞內發生鈣超載。繼發膿毒癥時,會引起炎癥反應及神經內分泌,刺激細胞Ca2+發生失調和不適當的Ca2+信號傳遞,并破壞能量耦聯的胞內Ca2+穩態和膜Ca2+發生移動的作用,直至胞內的Ca2+持續高于4~10 mmol/L時,最終誘導細胞死亡,鈣在其中充當著生理遞質的作用,進而轉變成病理性的損傷因素,因此阻斷鈣離子信號傳導進行對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的防治和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中統計發現,使用尼莫地平防治危重燒傷膿毒癥的總有效率為87.5%,介質性水平和活性指標均明顯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主要是由于尼莫地平是一種雙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它對K+、5-HT、花生四烯酸具有拮抗作用,能夠有效阻止了鈣離子的信號傳導,從而有效降低膿毒癥的發生,對防治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從而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綜上所述,使用尼莫地平防治危重燒傷膿毒癥的效果顯著,明顯優于常規治療,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血漿內的炎性介質,同時使血漿抗氧化力TAC的升高,并發癥低,后遺癥少,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吳祖煌,宋斌,陳國蕎,等.鈣通道阻滯劑在危重燒傷膿毒癥防治中的應用[J].中國綜合臨床,2010,26(9):897-900.
[2]蘇磊,孟繁建,唐柚青,等.創傷膿毒癥患者免疫狀態監測及烏司他丁聯合胸腺肽α1行免疫調理的臨床研究[J].解放軍醫學雜志,2008,33(11):1366-1369.
[3]王玉舟,李文賢,劉柳,等.重度燒傷患者46例并發膿毒癥的臨床分析[J].河北醫學,2009,31(7):813-815.
[4]王光毅,于寶軍,馬兵,等.尼莫地平對燒傷后全身炎癥反應防治效果觀察[J].人民軍醫,2007,50(3):143-145.
R644
B
2095-0616(2012)06-56-02
201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