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英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醫院二部腦病科,吉林四平 136000
自制中藥蓋咳膠囊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治療作用
馬麗英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醫院二部腦病科,吉林四平 136000
目的觀察常規西醫治療結合自制蓋咳膠囊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臨床療效。 方法 將88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均予抗感染等常規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服筆者所在醫院自制蓋咳膠囊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療效、心力衰竭治療情況及血氣分析指標。結果 治療組療效及血氣分析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 結論 西醫結合中藥蓋咳膠囊治療慢性肺心病療效確切。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中西醫結合;蓋咳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簡稱慢性肺心病,是指肺部、胸廓或肺動脈的慢性病變,引起的肺循環阻力增加而導致的肺動脈高壓和右心肥大,最后發展為右心衰竭、呼吸衰竭的臨床常見病。常反復急性發作加重,并出現酸堿平衡失調及電解質紊亂,導致心功能衰竭,多數預后不良[1-2],病死率達15%,自然轉歸2年生存率僅38.46%,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筆者所在醫院在常規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自制的蓋咳膠囊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擇2007年1月~2009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呼吸科住院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88例,均符合1980年全國第3次慢性肺心病專業會議修訂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診斷標準》,排除高血壓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按隨機雙盲法分為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4例。治療組男25例,女19例;平均年齡(63.3±8.5)歲;平均病程(9.3±3.1)年;肺功能Ⅰ級7例,Ⅱ級21例,Ⅲ級16例;心功能Ⅰ級8例,Ⅱ級22例,Ⅲ級14例。對照組男26例,女18例;平均年齡(62.7±6.7)歲,平均病程(9.3±2.9)年;肺功能Ⅰ級10例,Ⅱ級21例,Ⅲ級13例;心功能Ⅰ級9例,Ⅱ級22例,Ⅲ級13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程度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予第3代頭孢類抗生素抗感染或依痰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靜滴治療,連用10 d,并根據病情給予吸氧、改善通氣、平喘、利尿、小量西地蘭、糾正酸堿平衡及水、電解質紊亂等綜合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筆者所在醫院自制的蓋咳中藥膠囊4粒/次,2次/d口服,連用10 d。蓋咳膠囊藥物組成:甘草20 g,桔梗20 g,半夏20 g,川貝母10 g,陳皮25 g,地龍15 g,丹參15 g,白前20 g,款冬花20 g,百部15 g等。將上述藥物按傳統方法炮制,粉碎混均制成膠囊,每粒含生藥0.5 g。兩組患者用藥期間監測生命體征、血氣分析及心力衰竭變化。
參照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臨床診斷及療效判斷標準。顯效:治療后肺功能改善達Ⅱ級,安靜狀態下咳嗽、咯痰、呼吸困難及發紺消失或明顯減輕,肝臟回縮,肺部啰音消失或顯著減少,下肢浮腫消失,心率降至100次/min以下,日尿量較治療前增加600 mL以上,體重減輕4%,末梢循環改善。有效:心功能改善Ⅰ級,上述癥狀及體征減輕。無效:治療后心肺功能及臨床無明顯變化或病情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采用SPSS14.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顯效26例,有效1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3.18%。對照組顯效22例,有效14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3.72%。兩組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治療后pH、PaO2、PaCO2、SaO2均較前有所改善,治療組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組心力衰竭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多因支氣管、肺或胸廓等原發病所致。發病年齡常在40歲以上,病程時間長。病理機制多為肺的功能結構發生不可逆改變,故防治較為困難。在國內發病率寒冷地區比溫暖地區高,高原地區比平原地區多發。發作期癥狀常以感染為主,通常應用抗生素而產生耐藥性和二重感染,故單純西藥治療難以發揮較理想作用[3];在中醫學系講肺心病歸屬于“喘癥”“肺脹”“痰飲”范疇,起病于肺久咳、久喘、久哮、痰飲蘊結,不能清肅下行,加之外邪內侵,反復發作日久累及于心,多以心腎陽虛為主[4]。部分患者因陽虛及陰致陰虛,陽虛則水失氣化,水濕停滯,陽氣虧虛,氣虛無力推動血脈運行,導致瘀血,或正氣不足,易感外邪為主,兼有陰虛,故標實以痰飲、瘀血、水濕形成心衰。筆者采用自制的蓋咳中藥膠囊中,桔梗含有桔梗皂甙,能刺激咽喉部粘膜反射性引起呼吸道粘膜分泌亢進,可稀釋并排出儲于支氣管、氣管內的痰液,起到祛痰、鎮咳作用;半夏、川貝母可擴張支氣管平滑肌,減少支氣管分泌物,起到潤肺止咳化痰之功效;甘草主要成分為甘草甜素,其中甘草甜酸止咳明顯;亦有抗炎作用;百部含有百部堿,能降低呼吸中樞的興奮性,抑制咳嗽反射而止咳;白前、陳皮、款冬花升降肺氣,理氣化痰平喘;丹參、地龍活血化瘀,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該制劑為純中藥制劑,在此基礎上隨癥加減,以益氣為主,兼具活血通絡、止咳化痰、平喘作用,并多環節、多途徑、多靶點治療肺心病,在改善臨床癥狀方面有獨到優勢,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強心利尿藥物及擴血管藥物的用量,治療過程中未發現不良反應,值得臨床上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表1 兩組治療后血氣分析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后血氣分析比較(±s)
組別 n pH PaCO2 PaO2 HCO3- SaO2治療組 44 7.37±0.07 65.37±17.37 79.50±28.18 37.01±6.77 97.50±15.87對照組 44 7.31±0.10 75.48±22.39 65.06±32.96 37.37±7.90 88.04±11.57

表2 兩組患者心力衰竭療效比較
[1]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91-97.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58.
[3]徐建華.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肺心病并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與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1,3(19):84-85.
[4]文昱,李陳泉.自擬附片溫陽祛瘀補腎湯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208例療效觀察 [J].中外醫學研究,2011,9(3):51-52.
R541.5
B
2095-0616(2012)06-68-02
201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