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潔貞 張惠嬌 裴慶美
深圳市龍崗區人民醫院兒科,廣東深圳 518172
袋鼠式護理對新生兒黃疸光療效果的影響
蔡潔貞 張惠嬌 裴慶美
深圳市龍崗區人民醫院兒科,廣東深圳 518172
目的探討袋鼠式護理對新生兒黃疸光療的影響。方法 前瞻性研究30例新生兒黃疸,觀察袋鼠式護理與常規護理對光療的影響。 結果 袋鼠式護理的患兒恢復時間縮短。 結論 袋鼠式護理有助于新生兒黃疸的恢復。
新生兒黃疸;袋鼠式護理;光療
袋鼠式護理即母親、父親或保姆模仿袋鼠等動物照顧嬰幼兒的方式,與嬰兒腹側皮膚每天24 h接觸,通過持續的皮膚接觸改善嬰兒體溫調節,可早期發現嬰兒疾病,已在臨床廣泛應用[1]。間歇性袋鼠式護理即每天給予一次或多次這樣的短期護理,天數不定,常在新生兒重癥監護中心實施[2]。本研究探討間歇性袋鼠式護理對新生兒黃疸光療效果的影響。
2010年1月~2011年11月筆者所在醫院兒科門診確診為新生兒黃疸而收住院的30例患兒,胎齡35~40周,體重2~3.7 kg,隨機分為護理組17例,對照組13例,兩組間分娩方式、性別、胎齡、平均出生體重、黃疸發生時間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兒均給予給予常規護理,護理組患兒父母能每日到醫院并間歇性抱嬰兒。所有患兒父母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納入標準:出生后48~72 h發生黃疸,血膽紅素于出生后3~5 d達到峰值,膽紅素升高率小于5 mg/(dL·d),結合膽紅素小于2 mg/dL。
排除標準:嚴重早產兒、低體重胎兒[4]、先天畸形、高膽紅素血癥危險人群(如ABO 或Rh血型不合)、圍產期窒息、新生兒感染、頭顱血腫,出生后24 h內發生黃疸和黃疸超過3周,以及需要換血治療的高膽紅素血癥[5]。也排除母乳性黃疸病例、晚發型黃疸(出生后5~10 d)、出生后15 d高膽紅素峰值、膽紅素升高率1~2 mg/(dL·d)[6]。母親有可能引起高膽紅素的患兒也排除,如多胎妊娠、糖尿病、分娩中使用合成催產素。
本研究涉及生理性黃疸和母乳相關性黃疸,二者按照《實用新生兒學》定義[6]。
體重測量使用電子秤(Laica BF2051),由同一個護士進行體重測量。采血進行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測定,以及全血細胞計數和分類、血型鑒定(ABO、Rh)、Coomb’s實驗、G6PD測定、紅細胞涂片(排除球形細胞增多癥等遺傳性貧血)。
當患兒血膽紅素達到光照治療標準時[5],將患兒裸體放進保溫箱(僅遮蔽眼睛和生殖器)進行光療。當血膽紅素達到最大值后開始下降時停止光療,或者當TSB<13 mg/dL或者TSB ≥18 mg/dL[5],研究對象無一例需要再次光療。
患兒光療時,除了采用眼罩或面罩及尿布遮蔽眼睛和生殖器,盡量保持最大的光照暴露體表面積;每2小時翻身1次,保溫箱和燈罩距離約7 cm以防止過熱[7]。采用寧波戴維公司產XHZ型新生兒黃疸治療儀和YG-I型黃疸治療燈,燈泡在研究時的使用時間均少于100 h以確保有效性。光療采用藍綠光譜(波長約430~490 nm)。光照強度根據光照下嬰兒體表面積計算,超過 5 μW/(cm2·nm),本研究光照強度為 10 μW/(cm2·nm),采用光療設備說明書指定的輻射計測量,光療操作程序遵照美國兒科學會指南[5]。
袋鼠式護理組17例患兒按照上述步驟間歇性給予光療,并指導父母3次/d實施袋鼠式護理,7 d/周,直到黃疸消退停止光療,父母與嬰兒腹側皮膚接觸最少1 h(患兒僅戴帽子和尿布)。對照組13例患兒實施常規護理和光療,沒有間歇性袋鼠式護理。統計兩組光療時間來評估療效。
本研究中30例胎齡35~40周的新生兒,其中早產兒26%,生理性黃疸80%,母乳相關性黃疸20%。兩組分娩方式、性別、胎齡、平均出生體重、黃疸發生時間、平均血膽紅素峰值、黃疸原因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光療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袋鼠式護理是影響新生兒黃疸光療時間的重要因素。見表1。
表1 兩組新生兒黃疸光療效果比較(±s)

表1 兩組新生兒黃疸光療效果比較(±s)
項目 袋鼠式護理組(17例)對照組(13例) P出生時體重(g)黃疸發生時間(h)血膽紅素峰值(mg/dL)光療時間(h)2783.32±462.45 65.12±16.8 15.27±1.68 67.32±23.25 2769.25±423.57 64.28±17.25 15.36±1.63 98.78±35.56 0.752 0.685 0.763 0.005
袋鼠式護理對高膽紅素血癥光療效果的研究尚未見報道,本研究就此進行探討。兩組患兒在分娩方式、性別、胎齡、平均出生體重、黃疸發生時間、平均血膽紅素峰值、黃疸原因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袋鼠式護理和黃疸原因是影響光療需要時間的兩個獨立因素,袋鼠式護理有效可以縮短黃疸患兒的光療時間。
新生兒黃疸的原因可能與母乳喂養有關。不恰當的母乳喂養會造成能量攝入減少、體重下降過多、出生后第1天高膽紅素血癥;恰當的母乳喂養可降低出生后早期血膽紅素,腸道糞便的排出減少了腸道膽紅素通過門靜脈進入體循環的量。出生后前幾天的頻繁母乳喂養會刺激母乳分泌,可以促進成熟乳的早到并提供給嬰兒更多的液體和能量[8],有利于嬰兒發育。袋鼠式護理可以減輕母親焦慮和產后抑郁,提升母乳喂養的頻率以及減少光療的時間。此外,重癥監護的早產兒實施侵入性的操作較多,會給患兒帶來痛苦。早期的急性疼痛可能引起神經損傷,反復長期的疼痛可能改變心理發育、神經發育和未來的行為以及社會情感。而袋鼠式護理可以縮短住院和疼痛時間,是非藥物干預減輕疼痛的有效方法之一[9]。
筆者建議袋鼠式護理可作為兒科減少醫療成本的有效護理措施之一,患兒盡早出院可以更高效的利用醫療資源;袋鼠式護理組有助于增進母嬰感情,其對新生兒其他疾病的影響有待更多的研究去證實。
[1]林小容.我院早產兒護理新模式——袋鼠式育兒法[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9,4(10):605-606.
[2]王慧萍,周文彥.袋鼠式護理在NICU中的應用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08,24(1):121-122.
[3]符寶銘,韋蓉 .新生兒黃疸研究進展[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1,2(4):132-133.
[4]金漢珍,黃德珉,官古希.實用新生兒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94-196.
[5]李秋平,封志純.美國兒科學會最新新生兒黃疸診療指南[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6,21(14):958-960.
[6]金漢珍,黃德珉,官古希.實用新生兒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62-315.
[7]吳本清.新生兒危重癥監護診療與護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69-179.
[8]遲克強,毛定安.母乳喂養與疾病關系的研究新進展[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18(3):234-236.
[9]姜敏,張靜,楊三花,等.袋鼠式護理在早產兒疼痛干預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0,24(12):3250-3251.
Influence of kangaroo car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phototherapy of infants with neonatal jaundice
CAI Jiezhen ZHANG Huijiao PEI Qingmei
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People's Hospital of Longgang District,Shenzhen 518172,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kangaroo car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phototherapy of jaundiced neonates.Methods Fifty hospitalized newborns with jaundice were studied prospectively to judge whether intermittent KC woul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hototherapy.Results The babies
KC recovered earlier from jaundice and needed a shorter course of phototherapy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KC may be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hototherapy of infants with neonatal jaundice.
Neonatal jaundice;Kangaroo care;Phototherapy
R473.2
B
2095-0616(2012)03-167-02
201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