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潔 張翠玲
吉林省結核病醫院介入科,吉林九臺 130500
耐多藥肺結核患者介入治療圍手術期護理
王玉潔 張翠玲
吉林省結核病醫院介入科,吉林九臺 130500
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治療效果及負性心理的影響。 方法 隨機抽取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90例耐多藥肺結核介入治療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2例行常規護理干預;實驗組48例行綜合護理干預。隨訪2~3個月,對比患者的臨床療效、抑郁狀態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評分變化。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兩項心理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且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5.8%,高于對照組的80.9%(P<0.05)。結論 對耐多藥肺結核介入治療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其臨床療效,改善其負性心理。
綜合護理干預;耐多藥肺結核;介入治療
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是指至少對利福平或異煙肼等兩種以上抗結核藥物產生耐藥的結核患者。目前,我國約有此類患者50~60萬,占肺結核總數的1/4以上。耐多藥肺結核常見于復治失敗和短程化療方案的患者,其不僅容易導致難治結核病的發生,還會使患者出現緊張、焦慮等負性心理狀態。因此,對耐多藥肺結核患者介入治療圍手術期的護理顯得十分重要[1]。本研究探討了綜合護理干預對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治療效果及負性心理的影響,旨在給臨床護理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90例肺結核患者,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齡26~77歲,平均(44.9±11.2)歲。隨機分成兩組,其中實驗組48例,對照組42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加強圍手術期營養支持、常規預防和護理術后并發癥等。實驗組行綜合護理干預,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2.1 術前護理 (1)術前計劃及教育:術前護士應詳細了解每個患者的學歷、性格等特異性情況,并制定相應科學而全面的護理計劃。護士應對患者做好必要的解釋及安撫工作,消除其恐懼、緊張等負性心理。并向患者家屬解釋做DSA導管介入治療的必要性及其可能發生的并發癥,以征得患者家屬的同意、配合并對患者給予最大的支持。(2)充分的術前準備:做好近期CT片或X線胸片的準備,備好腎上腺素、阿托品等急救藥,保證DSA數字減影、心電監護儀及各種器械處于良好的使用狀態。此外,護士還應注意詢問患者對局麻藥有無過敏反應史,DSA導管介入治療前4~6 h禁食禁水,手術區和會陰部備皮,局部消毒。進股動脈前10 min行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視患者情況適當使用鎮靜劑,調節氧流量至6~8 L/min。
1.2.2 術中護理 護士應嚴密監測患者的出血、發熱、生命體征變化等,并隨時記錄。觀察病情時,護士應充分調動患者的主動能動性。此外,還應注意保持術中呼吸道通暢,對口鼻內分泌物進行及時清除,以防咳痰困難而發生窒息。若需吸氧,以低濃度持續給氧為佳,改善腦缺氧狀態。
1.2.3 術后護理 在詳細的了解患者術前病情的基礎上,護士應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呼吸道基本情況,給予心電監護和吸氧,并嚴密監測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壓和SpO2變化,判斷上述指標是否穩定。穿刺部位沙袋壓迫6 h,制動24 h;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血腫、足背動脈搏動、膚色、感覺及運動情況,注意肢體被動功能鍛煉。
隨訪2~3個月,采用患者定期復查的方法,對比患者的臨床療效、抑郁狀態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 評分變化[2]。其中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兩組比較,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5.8%,高于對照組的8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n(%)]
兩組組內相比,護理后患者的S-AI、T-AI、SDS和SAS四項評分均優于護理前(P<0.05);兩組組間相比,實驗組患者的4項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評分指標變化(±s)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評分指標變化(±s)
注:與護理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指標 實驗組 對照組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SDS 70.48±6.55 41.87±4.10*# 69.03±6.78 56.56±4.92*SAS 71.85±7.87 42.25±3.82*# 71.73±6.45 58.92±4.18*
耐藥肺結核由于具有持續排菌、細菌耐藥、病程長等特點,常合并多種不同程度的支氣管內膜結核,病情較重[3]。宋薇等[4]研究認為,使用床邊DSA介入治療除需要操作者豐富的經驗和熟練的技巧外,還應做好包括術前的準備、術中的配合、監護和術后的觀察等重要的護理工作。本研究中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5.8%,高于對照組的80.9%(P<0.05),一方面這說明常規護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積極的干預作用。另一方面,筆者認為通過做好術前計劃及教育,充分的術前準備、術中護理、術后護理等一系列措施,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為下一步診療打下基礎。此外,據湯秋萍等[5]研究發現,心理狀態的好壞常與治療的有效與否關系密切,良好的心態對疾病的治愈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耐藥肺結核患者的心理干預對于臨床療效的提高顯得十分重要[5]。本研究中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心理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因此筆者認為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地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從而改善其心理狀態,促進患者更好、更快的接受治療。
總而言之,對耐多藥肺結核介入治療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患者臨床療效,改善負性心理,恢復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使用。
[1]梅敏,胡霞,徐金明,等.循征護理在肺結核患者服藥依從性中的應用 [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護理版), 2009, 5 (8) : 69 - 73 .
[2]Diel R, Loddenkempor R, Meywald-Walter K, et al.Comparafiveper formance of tuberculin skin test, Quanti FERON- TB- Gold in tube assay, and T-Spot.TB test in contact investigafions for tuberculosi[J].Chest,2009,135(4):1010-1018.
[3]曹棉坤,李彩紅,劉紅玉.護患溝通在結核病治療中重要性的護理體會[J].中外醫療,2009,22(24):158.
[4]宋薇,李學霞.肺結核病人的心理護理和生活護理[J].家庭護士,2008,6(6B):1560.
[5]湯秋萍,唐枝媛,楊建華,等.耐多藥結核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J].中國臨床護理,2009,1(4):30.
R473.6
B
2095-0616(2012)03-169-02
201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