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玲 霍 云
山東省夏津縣人民醫院婦產科,山東夏津 253200
初產婦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預防與護理
金鳳玲 霍 云
山東省夏津縣人民醫院婦產科,山東夏津 253200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初產婦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影響。 方法 將500例自然分娩初產婦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治療組在常規的護理基礎上,給予行為指導、疼痛安撫、心理護理、產后干預等方法護理,并對兩組初產婦的總產程時間、產后內陰道出血量、出血率進行比較。 結果 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產后出血量例數減少,產后出血量明顯降低。 結論 產后出血現象可通過護理干預得到明顯改善。護理干預可使分娩質量提高,減少產婦產后痛苦。
圍產期;產后出血;護理
產后出血指分娩后24 h內失血量超過500 mL[1]。產后出血是產婦死亡原因中最重要因素,是分娩期嚴重的并發癥。因此及早預防和制定正確的治療護理措施,是有效控制產后出血、降低產后出血發病率的關鍵。本研究對250例陰道分娩初產婦實施預防護理指導,分娩后出血發生率明顯降低,現報道如下。
選擇2007年1月~2010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陰道分娩初產婦500例,年齡21~35歲,平均(28.4±5.6)歲;單胎孕齡36~40周;陰道分娩。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各25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職業、懷孕周數、胎兒大小、胎心搏動、孕婦宮高等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指導。主要方法有嚴密觀察產程、分娩后進行子宮按摩、陰道出血量及生命體征等各指標嚴密監察。治療組是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由專業的助產士全程陪伴產婦,同時給予心理護理、疼痛安撫、行為指導、產后干預等方法護理。對兩組產婦的產程、圍產期陰道出血量、出血發生率進行比較。
兩組比較,治療組產程明顯短于對照組,產后24 h出血量較對照組明顯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總產程時間和產后24 h陰道出血量比較(±s)

表1 兩組總產程時間和產后24 h陰道出血量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t=5.339,*P<0.01;t=9.359,**P<0.01
組別 n 總產程(h) 產后出血量(mL)治療組 250 12.05±2.16* 188.63±42.97**對照組 250 12.78±2.30 210.55±47.65
引起產后出血的因素有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裂傷、凝血功能障礙。孕婦的全身及局部情況直接影響著產后子宮收縮及凝血功能。準備懷孕前應治療全身性疾病,加強體質。局部性因素應在懷孕前治療。產前檢查應注意識別高危因素。有產后出血潛在因素的均應列入專案管理,加強監護,積極應用產后出血評分,加強預測。引起子宮收縮乏力的原因有全身因素與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如精神緊張、產后過度使用鎮靜劑、麻醉劑等藥物、產程時間過長、難產等。局部因素多見于多胎妊娠、羊水過度等。產后出血對產婦的影響與失血量、失血速度、產婦身體素質相關。短時間內大量出血可導致出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圍產期對初產婦進行有效采用護理干預,對實施相應的心理指導安撫以及產后康復護理,可明顯預防或減少產后出血的發生與發展。分娩對產婦來說是一次強烈的生理、心理應激過程[2]。分娩時產婦會對出血存在恐慌心理時,要嚴密觀察他們的心理變化,準確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針對不同心理狀況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急她們之所急,想她們之所急[3]。分娩過程中疼痛,可分為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因此,對治療組的產婦說明疼痛原因、疼痛的時間與頻率,疼痛與分娩的關系,這樣可使產婦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明顯緩解疼痛及因疼痛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另外,對產婦進行呼吸與“觸摸-放松”訓練;在分娩過程中與其言談,同時進行腹部按摩轉移其注意力,可有效減輕疼痛。
分娩時指導產婦調節呼吸、正確運用腹壓,宮縮間歇盡量放松,適當休息。同時鼓勵產婦,增加產婦分娩信心,可確保產婦順利分娩。分娩后指導其安靜休息,產后24 h內盡量飲水、排尿,可降低產后尿潴留。產后干預主要為子宮按摩及早吸吮、早接觸。產后24 h內密切檢查子宮收縮情況與陰道流血量[4]。每30分鐘內檢查宮底高度、按壓宮底、按摩子宮1次,這樣可及時排除子宮內積血,刺激子宮收縮,促進子宮及早恢復[5]。對子宮復舊不全患者特別留意,給予促宮縮藥物,必要時需使用抗菌素消炎治療[6]。圍產期產婦建議適當下床活動,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促進排便,有利于產后恢復[7]。通過兩組比較觀察,對陰道分娩的初產婦進行護理干預,可使總產程縮短,減少產后出血,對產婦生理及心理健康起到積極作用,并可促進產婦產后健康恢復。
[1]樂杰.婦產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24.
[2]顧煒,李小妹,李霄林,等.松弛療法對分娩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10):735.
[3]寧英華.產后出血的預防與護理[J].中國醫藥導報,2011,8(8):95-96.
[4]李志英,張愛東.產褥期的護理[J].實用全科醫學,2004,2(1):93.
[5]禹志霞,惠培業.人性化護理在自然分娩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4):82-83.
[6]馬麗娜.已自然分娩產婦與臨產婦互動臨床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6):101.
[7]趙潔.臨床護理路徑在初產婦陰道分娩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33):116-117.
R473.71
B
2095-0616(2012)03-171-02
201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