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輝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常州 213164)
近年來,國內職業技術院校教學改革正在快速推進,新的理論與方法不斷涌現。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思想已逐漸被國內職業教育界所接受,并對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研究和方法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可以說,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已經成為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主要趨向。
按照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要求,課程的組織與實施必須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教學目的是:通過教學過程使學生在工作實踐中進行學習、思考、總結、提高;通過具體的過程和完整的工作活動,從中獲取系統的應用知識,全面提高綜合職業能力。因此,要使課程得以有效實施,必須創設真實的職業情境,按照“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六步工作法來進行教學,做到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相一致,學習任務與工作任務相一致。
那么,如何使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得以順利而有效地實施呢?從微觀層面而言,對學習領域框架內的按照實施時間劃分的內容完整的小型主題單元(學習情境)即課程教學單元進行設計,確定每個教學單元的教學目標和職業活動訓練任務及載體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課程的小型主題單元(學習情境)是任何課程的結構要素,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單元教學設計又是使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得以順利而有效實施的基礎與前提。為此,筆者以自己所講授的《機械制造技術》課程為例,對典型的小型主題單元 (學習情境)——《軸類零件機械加工工藝過程編制》進行了教學設計,對課程的單元設計等高職課程教學改革中的微觀問題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課程單元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教學案頭設計、教學活動流程設計以及教學成果鞏固設計等幾方面內容。在進行教學案頭設計時,應明確本教學單元的任務和應達到的教學目標,準確敘述課程單元教學的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及素質目標,確定實現這些目標的來自工廠生產實際的職業活動導向能力訓練任務載體與內容,以及為實現教學目標所應具備的教學資源等。筆者以掛輪架軸零件為能力訓練任務載體進行的教學案頭設計如表1所示。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不再把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作為教學的核心任務,而是把完成具體的工作任務、提高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作為教學目標。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有能力完成訓練任務。知識的引入不是由知識體系引起的,而是由工廠生產實際需要引起的,教師應努力改變課堂上信息單向傳遞、教師單向控制的局面,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動。為此,教學活動流程采用“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六步工作法進行設計,開展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單元教學活動,如表2所示。

表1 基于零件載體的教案頭設計表
教學成果鞏固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作業和教師總結(或體會)等方面。作業的布置應充分發掘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進一步獲得崗位專業能力、行業通用能力及核心能力等。反思、總結整個教學活動的得失,則會使教師在后續的課程單元教學中揚長避短。本單元教學活動的教學成果鞏固設計見表3。

表3 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活動流程設計表
課程的單元教學設計是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一環。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課程單元教學設計是以職業活動為導向,緊緊圍繞職業能力目標的實現進行的。在其內容和順序上,將“以知識的邏輯線索為依據”轉變為“以職業活動的工作過程為依據”;在課程實例、能力訓練和主要課堂活動等方面取材于職業崗位活動和實際工作流程,保持職業崗位活動的完整性。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課程單元教學設計突出體現了新的高職課程教學理念,從微觀上看,它是今后高職課程教學改革的主要趨向。
[1]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表2 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活動流程設計表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戴士弘,畢蓉.高職教改課程教學設計案例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