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委員吉永華如是說。吉永華認為,政府報告中提出要提高基本藥品的安全性,降低藥品價格的愿望非常好,但在實施中,卻出現了一些優質的老藥因價格原因無法中標,而中標的藥品“價低但質未必優”的現象。這樣的招標很難確保藥品安全。
“人才問題,將是醫改工作的‘最大擔心’。”
——衛生部部長陳竺如是說。陳竺認為,從國際上看,醫改成功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國民的健康長壽;從改革因素看,決定醫改成敗的一個關鍵環節,是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這一切,都指向了基層醫務工作者人才隊伍建設。
“不能僅憑醫療費用來判斷是否存在過度醫療,過度醫療與合理醫療在一定時候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衛生部醫政司副司長趙明鋼如是說,趙明鋼認為,“過度醫療”的定義是很復雜的,涉及多個方面。例如,心梗患者選擇搭三根以上支架比搭一根橋貴,而綜合患者的住院時間及痛苦程度,選擇搭三根支架則未必是過度治療。因此,疾病治療的合理與過度是相對的兩個概念,在不同的情況下甚至會發生轉換。
“‘醫藥分開’后,患者醫療費用可能會不降反升。”
——全國政協委員儲大同如是說。儲大同認為,在國家投入不足的情況下,如果取消藥品加成,公立醫院都將不同程度地出現資金缺口,醫院為填補這一缺口,可能會采取其他方式增加醫療費用總體價格,患者看病將會更貴。
“現在,醫學教育經費實際投入在逐年減少,很難保證培養高質量的醫學人才。”
——全國政協委員黃俊如是說。黃峻認為,根據醫生的職業特點,醫學教育就應該是精英教育。應明確醫學教育經費在教育經費中的比例、保障投入水平,教育和衛生部門應該協調統一好醫學教育政策,保證醫學教育經費的投入。
“城市醫院的盲目擴容將加劇我國衛生資源的分配不合理。”
——全國政協委員楊利霞如是說。楊利霞認為,我國大部分人口在農村,而衛生資源的80%卻集中在城市,這個分配原本就不合理,如果大醫院再無序擴大,將會加劇衛生資源的分配不合理。
“我們只有振興了民族工業,才能把醫療價格控制下來。”
——全國政協委員趙平如是說。趙平認為,我國自己生產的醫療設備水平還不夠高,大醫院想要花錢買先進的儀器來提高醫療水平,只能買進口的,很多醫療費用都白白送給了外國人,只有我國科學工作者也能生產出我國自己的設備,才能真正降低醫療成本,把醫療價格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