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國靜 劉芳 賀薔
覆盆子可食用,又可藥用,其應用廣泛且歷史悠久。覆盆子品種、來源古今有異,唐代以前為薔薇科懸鉤子屬的木本植物的果實。自唐代開始,作為覆盆子使用的就有薔薇科植物掌葉覆盆子、插田泡等的未成熟果實。有的品種為地方習用藥材。《藥典》2010 年版及2008年版《北京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規定:覆盆子的品種為華東覆盆子,本文介紹均為此品種。
覆盆子為薔薇科落葉灌木植物,通常生于山區、半山區的溪旁、山坡灌叢、林邊及亂石堆中。
每年夏初6 至8 月間,覆盆子的果實由綠色變黃綠色時采收。除去梗、葉,置沸水中略燙或略蒸,取出,置烈日下曬干。
覆盆子果實為聚合果,由多數小核果聚合而成,呈圓錐形或扁圓錐形,高0.6~1.3cm,直徑0.5~1.2cm。表面黃綠色或淡棕色,密被短茸毛。頂端鈍圓,基部中心凹入。宿萼棕褐色,下有果梗痕。小果易剝落,每個小果呈半月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茸毛,兩側有明顯的網紋,腹部有凸起的棱線。體輕,質硬。味微酸澀。以顆粒個大、完整飽滿、色黃綠、具酸味者為佳。
在古書中記載了覆盆子的多種炮制方法。分為覆盆子、鹽覆盆子、酒覆盆子,炮制后貯干燥容器內。鹽覆盆子、酒覆盆子密閉,置陰涼干燥處。但是,現代已基本不用了,只留存了置沸水中略燙或略蒸這一種方法炮制的品種。
本品粉末為棕黃色。非腺單細胞,長60~450μm,直徑12~20μm,壁甚厚,木化,大多數具雙螺紋,有的體部易脫落,足部殘留而埋于表皮層,表面觀來,為圓多角形或長圓形,直徑約至23μm,胞腔分枝,似石細胞狀。草酸鈣簇晶較多見,直徑18~50μm。果皮纖維黃色,上下層縱橫或斜向交錯排列。
本品性溫,味甘酸,歸腎,膀胱經。氣香質潤,降中有升。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明目的功效。主治陽痿滑精、帶濁不孕、腎虛尿頻、遺尿、目視昏暗。適宜肝虧虛者、陽痿者、遺精者、不孕不育者、小便頻繁者、視物不清者。腎虛火旺、小便短赤者、懷孕初期婦女慎服。宜忌腎虛有火,小便短澀者慎服。
在西方國家,覆盆子(同屬植物)可作為果實直接食用的,我國覆盆子屬植物及其變種分布廣泛,但是食用較少。可藥用,基于其中藥傳統功效,經過現代化學成分提取,藥理深入研究,發現其特有的藥理作用。

▲覆盆子原植物

▲覆盆子藥材
對下丘腦-垂體-性腺的功能,其水提液對性腺軸的調控可能是其“補腎澀精”的藥理基礎;研究分析發現,覆盆子果實中有多種氨基酸,其中人體必需氨基酸7 種。經實驗研究結果表明,覆盆子提取物能夠提高去勢大鼠陰莖對外部刺激的興奮性,增強模型動物的耐寒,疲勞能力,自主活動次數增加,證明覆盆子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溫腎助陽作用,與傳統的中醫功效吻合;覆盆子具有抗衰老作用及益智作用,結果表明:覆盆子具有改善學習能力,延緩衰老作用;對睪丸酮的分泌與血液中膽固醇的影響,顯示男性荷爾蒙的增加與血清膽固醇減少相關聯性;促進淋巴細胞增值作用,覆盆子的水提液、醇提液,粗多糖和正丁醇組分均有明顯的促進淋巴細胞增殖作用;此外還有一些其他對抗毒性成分的藥理作用,傳統功效經過現代藥理研究后,發現其具有治療男性不育癥、痤瘡等新的臨床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