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龍年春節將至,北京街頭充滿著回家過年的節日氣氛。而此時,幾位黃埔老人卻冒著嚴寒來到了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機關,熱烈討論剛剛過去不到一周的“1·14”島內選舉以及今后的兩岸關系。
這個小型的座談會由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秘書長王蘭萍主持,四位黃埔同學做了各有側重的精彩發言。
——選舉結果合乎民眾意愿
——“九二共識”推馬勝選
——臺媒稱兩岸政治協商不可避免
黃埔二十三期同學郭青石是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他發言時首先列舉島內三個候選人的得票率,說明這次選舉結果合乎多數民眾意愿。馬英九在勝選后說這不是他個人的勝利,是臺灣人民的勝利,這話不錯。馬英九這次選舉的兩岸訴求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深化兩岸制度化協商,臺灣民眾中有這么大的力量支持擁護他,主要是“九二共識”起的作用。而蔡英文否定“九二共識”,注定要失敗。
郭青石認為,這次藍營獲勝,島內的中產階層、大陸臺商、退役軍人以及眷村居民起了很大作用,臺灣經濟界因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而受益,因而也力挺馬英九,對勝選也起了決定性作用。
郭青石指出,島內絕大多數人認為馬英九勝選,給兩岸關系未來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如今諸多關于鞏固兩岸關系的要求,正通過媒體和專家學者之口提出來,呼吁最多的是敦促當局與大陸簽訂“和平協議”;臺灣的社會輿論、甚至包括官員都認為兩岸政治協商已經不可避免。這次島內選舉,在祖國大陸也倍受關注,藍營的勝利在龍年開了個好頭,對今后兩岸關系發展會起積極作用。
——島內民心是求穩定、求和平、求發展
——今后要擴大兩岸交流面
——兩岸黃埔同學可發揮更多作用
黃埔十九期同學、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李熙宗說:這次選舉反映了島內民心是求穩定、求和平、求發展。馬贏就贏在認同“九二共識”,蔡輸就輸在否認“九二共識”。
李熙宗認為,馬英九在此次選舉前,就兩岸關系提出了“一個架構、二個前提、三個原則、四個確保”,在今后四年,馬如何深化兩岸關系,能否進行政治對話,還是個問題,還有待觀察。民進黨雖然輸掉這次選舉,但是它還指望2016東山再起,它還要修改黨章,要調整兩岸對策。所以對我們來說,今后如何穩步發展兩岸關系,仍是一個重大課題。統一的事不能急,欲速則不達。
李熙宗說要擴大兩岸的交流面,不僅在經濟方面,更要在文化、教育方面。黃埔同學和二代在兩岸退役軍人的交流方面,以往做出了成果,今后還可以做得更好。這次選舉,臺灣黃埔同學和他們的二、三代作為藍營基本盤和票倉,起了不小的作用,將來也還要靠他們這些力量。他希望通過進一步的交流交往,使兩岸黃埔同學和后代這股力量在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中發揮出更有成效的作用。
——選舉結果符合兩岸和平發展愿望
——這次選舉有幾個特點
——和平統一前途光明
戰干團(黃埔二十期)同學、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吳紹義對這次臺灣地區選舉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觀察,他說這次選舉結果符合民意,符合多方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意愿。從另一方面來說,也體現出黨中央制定的和平發展兩岸關系的方針政策是英明正確的,兩岸“三通”、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等成果產生了效力。
吳紹義總結這次島內選舉有幾個特點,一是三位候選人相對比較清廉,個人素質好,因而民眾投票率比以往要高;二是選舉焦點在兩岸關系,兩岸關系被候選人和選民看重,這次投票就好像給“九二共識”投,結果是“九二共識”得到了認可;三是選舉走向正軌,沒出現街頭暴力、選舉訴訟等亂象;四是企業界知名人士力挺馬英九,影響了選情;五是選民趨向理性化,不是過去那樣情緒化,對“臺獨”主張也不再盲從。
吳紹義對今后兩岸關系的光明前景十分樂觀,他同時也認為和平統一要走的路還很長,政治上還有一些難題需要破解。祖國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意愿,是一定能實現的。
——馬勝蔡敗印證了一句古話——得道多助,這個“道”就是“九二共識”
——兩岸和平統一,還有艱巨的路
——黃埔同學要牢記徐帥教導:祖國尚未統一,同學仍需努力
黃埔二十二期同學姚德垚快人快語,他簡明扼要地道出了對這次島內選舉的看法:馬勝蔡敗,印證了一句古話,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個“道”不是所謂王道、霸道,這個“道”就是“九二共識”。“九二共識”的核心是一個中國,馬英九承認“九二共識”,就得到了多數人的擁護;蔡英文反對“九二共識”,搞什么“臺灣共識”,賣的是“空心菜”,所以多數老百姓就不買帳。從兩岸“三通”到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臺灣上至大企業家,下至旅游景點的小商小販,都得到了實惠,都贊同“九二共識”。承認“九二共識”,大陸與臺灣之間的事務就是國內事務,所以,內蒙古的土豆賣不掉,咱們人民政府要管,臺灣的水果賣不動,咱們的人民政府也要管,一個中國嘛。
姚德垚接著指出,祖國和平統一,還有艱巨的路。現在兩岸經濟關系越來越緊密,可是政治互信、軍事互信還沒能建立起來,兩岸間還有很多問題。但這次選舉有近百分之五十五的選民投了贊成“一個中國”的候選人的票,有近百分之七十的臺灣民眾傾向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看法。只要我們寄希望于臺灣人民,做好臺灣人民的工作,當百分之八十、九十的臺灣民眾都愿意兩岸和平發展時,那就誰也擋不住了。
姚德垚說,黃埔軍校同學會和黃埔同學,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進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兩岸黃埔同學交流交往頻繁密切,我隨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組團去臺灣,短短數日,見了80多位同學和政界人士,“一個中國”在臺灣黃埔同學中不存在疑義。我們黃埔軍校同學會的宗旨的前兩句:“發揚黃埔精神,聯絡同學感情”,告訴我們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后兩句:“促進祖國統一,致力振興中華”是我們工作的目的。我們的工作已經取得了成績,但我們還要牢記徐帥的教導:祖國尚未統一,同學仍需努力。
座談會進行得熱烈、活躍,本刊記者從幾位黃埔老人暢快的言談中,體會到了他們對祖國統一大業的熱切期盼和不懈追求,感受到他們將在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的組織和領導下,在龍年里以只爭朝夕、龍騰虎躍的精神,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