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林,王留興,樊青霞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河南鄭州450052)
自1981年實驗研究發現冬凌草與龍葵合用明顯增強對食管瘤109細胞的殺傷能力,其作用分別為單藥應用時的2倍、6倍后[1],即組成抑瘤寧水煎劑,治療晚期食管癌、賁門胃底癌、肝癌、胰腺癌158例,以對比冬凌草單藥的療效和毒副反應。因屬門診治療,故資料完整者96例,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96例,男性78例,女性18例,中位年齡58歲(40~82歲),其中食管癌49例(鱗癌41例,腺癌8例)、賁門胃底癌30例、肝癌10例、胰腺癌7例,均屬晚期。21例為化療或放療或手術后復發轉移,不宜再用其他方法治療的患者,75例為不愿化療或放療或手術者,Karnofsky評分50~70分,預期生存期8周以上。有可測量病灶,便于客觀評價療效。
1.2 治療方法 1)抑瘤寧處方:冬凌草葉、龍葵、蛇莓、刺五加、槲寄生;2)煎煮方法:清水浸泡60 min,龍葵、蛇莓、刺五加、檞寄生先煮30 min,加入冬凌草葉后加蓋文火再煮沸20 min,待涼,過濾,調味,備用;3)服用方法:總藥量每天分10次以上,口服,45 d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后復查食管鋇餐攝片,胸部CT,上腹部SCT或B超,相關腫瘤標志物,肝、腎、心、骨髓功能及全身體檢等,與服藥前對比,若病變縮小或穩定,癥狀改善,生活質量較好,即使病變稍有發展,仍可繼續用藥。每療程間隔10~15 d,2個療程后評價療效。連用3~4個療程,改為每用藥20 d、間歇10 d,或每用藥10 d、間歇5 d,也可每用藥7 d、間歇3 d,長期服用,進行維持治療。
1.3 療效和毒副反應評定標準 1)近期療效:CR可見腫瘤完全消失,并超過4周;PR腫瘤縮小超過50%,持續超過4周;MR腫瘤縮小超過25%但小于50%,持續超過4周;SD腫瘤縮小或增大不超過25%,無新病灶出現,持續超過4周;PD病變增大超過25%或有新病灶出現。有效率為CR+PR+MR,受益率為CR+PR+MR+SD;2)生存時間:為從治療開始至死亡或末次隨訪時間;3)毒副反應:按WHO的標準,分為0~Ⅳ度。
2.1 近期療效 抑瘤寧共治療晚期食管癌、賁門胃底癌、肝癌、胰腺癌96例,療效判定無CR病例,有效率33.33%(32/96),受益率68.75%(66/96)。其中采用抑瘤寧治療食管癌、賁門胃底癌共79例,有效率40.51%,受益率74.68%,分別高于冬凌草組治療的33.65%、64.93%。肝癌 10例,治療后癥狀改善,達SD 4例。胰腺癌7例,治療后癥狀改善,達SD 3例。見表 1、2。

表1 抑瘤寧治療晚期食管癌、賁門胃底癌、肝癌、胰腺癌療效 例(%)

表2 抑瘤寧治療晚期食管癌、賁門胃底癌與冬凌草療效對比 例(%)
2.2 生存情況 食管癌抑瘤寧治療后1、3、5 a生存率分別為32.86%、15.34%和11.39%,與冬凌草單藥治療的30.77%、13.46%和10.26%基本相當。賁門胃底癌抑瘤寧治療后1、3、5 a生存率分別為38.90%、14.28%和 8.38%,與冬凌草單藥治療的 40.90%、11.36%和6.82%基本相當。肝癌抑瘤寧治療后生存1 a 3例,2 a 2例。胰腺癌治療后生存1 a以上者2例。
2.3 毒副反應 抑瘤寧水煎劑口服與冬凌草相比未明顯增加毒副反應,僅少數患者服藥后有時輕度腹部不適,偶有大便稀溏,次數增多,改用少量多次服藥方法后可緩解,不需特別處理。長期服藥患者無明顯肝、腎、心及骨髓毒副反應。
食管癌、賁門胃底癌化療的近期療效較高,但緩解期短,長期生存率低,毒副反應較重,不宜長期使用[2]。肝癌、胰腺癌除早期手術和部分病例可放療、介入治療或消融治療外,多數晚期患者全身治療效果差。據作者的臨床經驗,腫瘤患者,特別是晚期患者或放、化療后近期療效較好,需維持療效、延長緩解期的患者,以及那些由于年邁體弱和其他各種愿意不宜化療、放療或手術而又需要治療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的患者,迫切血藥一種有效低毒、易得價廉、可長期應用的藥劑,提供給廣大腫瘤患者使用。但縱觀現有治療腫瘤尤其是治療晚期腫瘤的幾種手段和療效,除非發現搞笑低毒、有根治性作用的新藥或特效靶向藥物治療方法外,暫無他法[3]。因此,需從現實出發,認真從中草藥中尋找相對較有效的單藥或復方制劑,應是當務之急。目前臨床用于治療腫瘤的中藥制劑,雖有10余種之多,但很少能客觀評價其臨床療效。在各種抗癌中草藥的實驗和臨床研究中發現冬凌草含萜類化合物,有較高的抗癌活性[4],臨床療效雖然不高,但較確切[5],雖目前尚無經國家批準的冬凌草抗腫瘤制劑,但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不少醫院制劑室一直在自制糖漿劑或片劑自用。冬凌草與化療藥物相比,近期療效雖然較低,但緩解期、生存期較長,無明顯毒副反應,且與化療合用有增效作用[6-7],更適于手術、化療、放療后的長期維持治療。從發現冬凌草與龍葵合用增效后[1],就以冬凌草為主藥加入龍葵,為克服中草藥抗癌活性較弱的不足,又加入蛇莓[8]、刺五加[9]、檞寄生,使5藥起協同抗癌作用,還可調節方中苦寒藥物傷脾損胃之效,增強扶正強身之功,共同組成抑瘤寧復方水煎劑。初步治療晚期食管癌、賁門胃底癌、肝癌、胰腺癌,取得了比冬凌草單藥較高的療效,而未增加毒副反應[10]。從臨床結果提示,雖然抑瘤寧抗癌活性低于化療藥物,但無明顯毒副反應,便于長期維持用藥,可能成為生存期較長的主因。但迄今尚無對抑瘤寧各藥的有效成分進行藥效學和毒副反應的實驗研究;方劑組成、各藥劑量比例、尚待通過體外、體內抗癌實驗進行優選;劑型、制備工藝、質量標準、藥物穩定性及按照國家統一要求的臨床療效驗證工作等均需深入研究。力求能為晚期腫瘤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一個可供選擇的低毒藥物,能為手術、化療、放療后的患者提供一個可長期維持治療的新制劑。
[1]葛銘,張中興.用食管癌109細胞株篩選60種中草藥、8種復合藥的初步小結[J].河南醫學院學報,1981,16(4):7 -10.
[2]Heitmiller RF,Forastier AA,Kleinberg L,et al.Clinical Oncology[M].Philadelphia:Churchill-Livingstone,2000:1532 -1533.
[3]Sawyers C.Targeted cancer therapy[J].Nature,2004,432(7015):294-297.
[4]張覃沐.冬凌草抗腫瘤作用的研究近況[J].中華腫瘤雜志,1982,4:322 -324.
[5]王瑞林,王留興.冬凌草治療食管癌、賁門癌95例臨床療效結果[J].腫瘤防治研究,1984,11(2):86 -88.
[6]王瑞林,高保羅,熊沐霖,等.冬凌草與化療合用治療食管癌增效作用的探討[J].中華腫瘤雜志,8:297-299.
[7]張覃沐,壽馬鋼,王綿英.冬凌草甲素、博來霉素A5和消瘤芥不同組合的抗腫瘤作用[J].中國藥理學報,1986,7:457 -460.
[8]段涇云,劉小平,李秦.蛇莓抗腫瘤作用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1998,14(3):28.
[9]邸雅南,葉紅軍,王陸藜,等.刺五加皂甙對肝癌細胞凋亡的影響[J].臨床肝膽病雜志,2000,16(2):104 -106.
[10]樊青霞,王瑞,王瑞林.冬凌草單藥及與化療合用治療食管癌205 例[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7,15(23):2534 -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