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偉 陳 芳
1.重慶市大渡口區人民醫院檢驗科,重慶 400084;2.四川省自貢市第三人民醫院檢驗科,四川自貢 643020
丙型肝炎是一種主要經血液傳播的疾病,也可經性傳播和母嬰垂直傳播,在醫院感染中經輸血傳播是常見原因之一[1],其病原體為丙型肝炎病毒(HCV),屬于RNA病毒。丙型肝炎慢性化率高達80%[2],HCV慢性持續感染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癥壞死和纖維化,部分患者可進一步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HCV相關疾病傳統的實驗室檢測指標為抗HCV的檢測。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在臨床中的推廣應用,HCV RNA檢測已成為實驗室的常用指標,在判斷丙型肝炎病毒復制與否及病情嚴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價值。本研究探討了HCV相關疾病和不同感染類型中HCV RNA檢測的臨床意義。
血清標本共179份,來自于2008年6月~2011年11月本院門診及住院患者,均確診為HCV感染。所有標本均為空腹靜脈采血。其中男96例,年齡24~79歲;女83例,年齡18~77歲,包括慢性丙型肝炎101例(其中20例合并HBV感染),肝硬化45例(其中7例合并HBV感染),肝癌33例(其中4例合并HBV感染),共有31例HBV和HCV重疊感染者。同時,以60例單純HBV感染的血清作為對照,檢測HBV DNA病毒載量。
1.2.1 儀器 ELX-800型酶標儀(美國BIO-TEK)、實時熒光定量基因擴增儀FTC-2000型(上海楓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2.2 試劑 抗HCV檢測試劑盒[英科新創(廈門)科技有限公司]、HCV RNA和HBV-DNA熒光定量檢測試劑盒(深圳市匹基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2.3 方法 抗HCV檢測采用ELISA法,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S/CO≥1.0判為陽性。HCV RNA和HBV DNA檢測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法,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病毒載量≥1.0×103copies/mL判為陽性。
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79例HCV感染者抗HCV的總陽性率為97.8%,顯著高于HCV RNA的陽性率(69.8%)(P<0.01)。肝硬化組和肝癌組HCV RNA的陽性率分別為82.2%和84.8%,高于慢性丙型肝炎組的陽性率(64.4%)(P<0.05)。肝硬化組和肝癌組HCV RNA的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95,P>0.05)。見表1。
表1 不同HCV感染疾病患者抗-HCV和HCV RNA的陽性率[n(%)]
以60例單純HBV感染者作為對照組。HCV與HBV重疊感染組HCV RNA的陽性率為48.4%,顯著低于單純HCV感染組的 HCV RNA陽性率(71.6%)(P<0.05)。HCV與HBV重疊感染組的HBV DNA陽性率為35.3%,也顯著低于單純HBV感染組的陽性率(76.7%)(P<0.01)。見表2。
表2 不同HCV感染類型相關指標檢測結果[n(%)]
125例HCV RNA陽性病例中,ALT升高者76例,異常率為60.8%;而54例HCV RNA陰性病例中,ALT升高者19例,異常率為35.2%。HCV RNA陽性組ALT異常率高于HCV RNA 陰性組(χ2=9.934,P < 0.05)。
HCV RNA是HCV感染的確診標志,也是反映丙型肝炎病毒復制情況的直接可靠指標,即使在“窗口期”也可以檢測出HCV RNA[3]。此外,HCV RNA定量還可用于指導臨床用藥,為療效觀察及預后判斷提供客觀指標。
本研究結果表明,179例HCV感染者抗HCV和HCV RNA的總陽性率分別為97.8%和69.8%。值得注意的是,在4例抗HCV陰性的患者中,有2例HCV RNA陽性,結合臨床病史和肝功能指標分析其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患者處于感染“窗口期”,抗HCV尚未出現或其血清含量低于試劑盒檢測下限。另有2例患者血清抗HCV和HCV RNA均為陰性,這提示臨床上存在極少數隱匿性HCV感染者,與文獻[4-6]報道一致。此外,血清肝硬化組和肝癌組HCV RNA的陽性率分別為82.2%和84.8%,顯著高于慢性丙型肝炎組的陽性率(64.4%)(P<0.05),提示HCV RNA陽性率隨著病情的嚴重程度的增加而有增高趨勢。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二者合并感染較為常見,感染率達0.57%[7],但臨床治療較單一病毒感染更困難,應該引起臨床重視[8]。在本研究中179例HCV感染患者中有31例合并感染HBV,而兩者合并感染患者肝臟病例損傷往往比較嚴重,預后較差,可導致重型肝炎。本實驗結果表明,HCV和HBV合并感染者血清HCV RNA和HBV DNA的陽性率均顯著低于單純HCV或HBV感染患者,可能的解釋為HBV和HCV在同一宿主體內存在相互干擾和抑制作用。本研究還發現,HCV RNA陽性率和ALT異常率呈正相關,主要是由于HCV可造成肝細胞損傷而引起血清中ALT升高。
因此,對HCV感染相關的不同疾病患者聯合檢測抗HCV、HCV RNA和ALT,對于HCV和HBV重疊感染者同時檢測HBV DNA,結合其他肝功能指標和臨床癥狀綜合分析,有助于疾病的明確診斷、病情觀察及預后判斷。
[1]王來生.輸血后丙型肝炎60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0):68-69.
[2]姚海云,房桂青,韓雪瑩.丙肝患者血清HCV RNA定量與抗-HCV檢測效果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8,21(7):535-536.
[3]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970.
[4]靳海英,謝立,林尊慧,等.HCV-RNA檢測與血清病毒學的關系及臨床意義分析[J].天津醫藥,2007,35(5):344-345.
[5]Castillo I,Rodriguez IE,Lopez-Alcorocho JM,et al.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linical and vi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mong patients with single occult hepatitis B virus(HBV),single occult hepatitis C virus(HCV)and occult HBV and HCV dual infection [J].J Med Virol,2007,79(3):236-241.
[6]陳仕珠,韓永戰,姚茹,等.易被忽視的血清HCV-RNA陰性丙型肝炎的診治[J].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2009,5(4):264-266.
[7]劉運保,梁偉文,喻紅玲,等.瑤族群體抗-HCV感染及與HBsAg和HDV 重疊感染現狀調查[J].廣東醫學,2011,32(16):2200-2201.
[8]吳萍,閆淑花,李秋貞,等.派羅欣治療慢性HBV/HCV合并感染者16例臨床觀察[J].臨床內科雜志,2011,28(8):52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