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鴻 王秀中 鄭麗瑩
解放軍第一八八醫院藥械科,廣東潮州 521000
隨著抗感染藥物新品種的不斷出現,為臨床應用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但同時由于抗感染藥物的濫用而導致的耐藥菌株的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等問題又給合理用藥和藥品管理帶來了新的要求。《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明確指出:各醫療機構必須定期與不定期進行抗菌藥物應用情況調查分析[1]。現通過對我院近兩年抗感染藥物應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以期為臨床合理用藥和對藥品進行科學管理提供參考。
通過我院“軍衛一號”藥品管理系統,提取2009~2010年各藥房每月的藥品實際使用數據,包括藥品名稱、規格、劑型、用量、金額等,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各年度的藥品數據。藥品名稱以藥品的通用名為準,依據 《中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2010 年版)[2]和《新編藥物學》(第 17 版)[3]進行分類。 用藥頻度(DDDs)分析采用限定日劑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法[4],DDD值的確定參照《中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2010年版)和《新編藥物學》(第17版)推薦的成人常規日劑量,文獻未收載的根據藥品說明書并結合我院臨床實際用藥情況確定。用藥頻度(DDDs)=藥品年用量/DDD值。藥品銷售金額排序與DDDs排序的比值(以下簡稱排序比)反映了藥品使用金額與用藥頻度的同步性,比值接近1,表明同步性好,比值低于1,表明藥價較高。不同廠家、不同規格的同劑型藥品分別計算用藥頻度和銷售金額后,再進行合并。
2009年我院共使用抗感染藥物74種(不包括外用藥),銷售金額為953.03萬元,占總藥品金額的33.14%。2010年我院共使用抗感染藥物98種,銷售金額為1084.70萬元,占總藥品金額的29.46%。不同給藥途徑的抗感染藥物的用藥頻度和銷售金額情況統計見表1。

表1 2009~2010年我院抗感染藥物銷售金額及用藥頻度情況
按照《新編藥物學》(第17版)將我院抗感染藥物分為16個亞類,其中,復方制劑指含β-內酰胺酶抑制劑的復方制劑,其他類包括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替考拉寧、萬古霉素和去甲萬古霉素。由表2、3可見,2009~2010年我院抗感染藥物DDDs排序位于前5位的是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抗結核藥、青霉素類、復方制劑,其合計比例超過90%。頭孢菌素類中的三代頭孢用藥頻度最高,兩年間頭孢菌素類的銷售金額比例均超過50%。

表2 2009年我院各類抗感染藥物品種數、銷售金額及所占比例

表3 2010年我院各類抗感染藥物品種數、銷售金額及所占比例
各抗感染藥物按品種規格分別統計銷售金額和DDDs值后,以藥品通用名為準,不同廠家、不同規格的同劑型藥物的銷售金額和DDDs值合并,按年銷售金額排序,2009年和2010年年銷售金額排位前20名的藥物見表4。由表4可見,2009年排名前20位藥品的銷售金額和DDDs值分別占抗感染藥物總量的98.28%和62.48%,2010年的比例下降為96.60%和52.72%。金額排序前20位的藥品,兩年間變化不大,排序比大多小于1,注射用藥占多數,從日用藥金額來看,注射劑比口服制劑要高得多。2009和2010年銷售金額前3位的藥品保持不變,尤其是頭孢地嗪鈉的銷售金額和DDDs值較其他藥品遙遙領先。

表4 2009~2010年銷售金額排序前20位的抗感染藥物的銷售金額、DDDs及排序比情況
從結果表1可見,我院2010年抗感染藥物品種數量比2009年增加明顯,銷售金額略有增長,但占藥品總金額的百分比有所下降,這與我院加強抗感染藥物的使用管理以及國家幾次抗菌藥物大幅降價有關系。通過采取停用個別用量異常的藥物品種、增加基本藥物品種數等措施,有效遏制了藥物濫用現象,在收容量穩步增長的情況下,2010年我院抗感染藥物總DDDs相應略有增長,但銷售金額穩中有降,占藥品總金額的百分比逐月下降,從1月份的34.50%降到12月份的22.06%,表明我院抗感染藥物的使用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符合國家衛生部規定的醫院抗菌藥物應用率低于50%的標準,也首次達到世界衛生組織要求的低于30%的目標。
頭孢菌素類藥由于抗菌譜廣、殺菌力強、毒性及不良反應小而作為抗菌首選藥被臨床廣泛使用,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品種上都處于排名的前列[4-5]。而喹諾酮類藥物抗菌譜廣,體內分布廣,半衰期較長,不良反應大多程度較輕,患者易耐受[6]。我院抗感染藥物的使用以頭孢菌素類和喹諾酮類藥物為主,口服制劑的使用頻度大于注射劑,2010年金額排序前20名藥品的銷售金額和DDDs值占抗感染藥物總量的百分比有所下降,因此,我院抗感染藥物的使用總體上基本合理。
對金額排序前20名藥品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我院抗感染藥物的使用在品種選擇上存在不合理現象。首先,金額排序前20名藥品中,排序比大多小于1,表明其價格較高,使用率低,日用藥金額高,屬于較昂貴的藥品,這無疑會給患者增加經濟負擔。其次,排名前3名的頭孢地嗪、依諾沙星、頭孢硫脒,分別屬于三代頭孢、喹諾酮類、一代頭孢,在同類藥品中,DDDs的百分比遠低于金額的百分比,依諾沙星注射液于2010年7月被醫院停用,但其7個月的用藥金額仍排名第2位,表明我院在抗菌藥物品種選擇上存在過度集中的情況。再次,個別藥品費用增長不合理。頭孢孟多酯在2010年的使用量大幅增加,尤其是下半年最為明顯,提示應對其使用情況加強監測,防止導向性用藥的出現。頭孢匹胺的用藥頻度兩年間無明顯差異,但金額卻增加1倍,主要是因為2010年藥品規格改變,由1 g改為0.25 g,不僅導致日用藥金額提高,也增加了發藥配藥的工作量,說明在藥品采購把關上存在漏洞,沒有認真核實成本,降低藥品價格,減少不合理費用的空間,真正做到為患者著想。
綜上所述,我院抗感染藥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少數品種過量使用、選擇起點過高等問題,應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促進抗感染藥物的合理使用。
[1]衛生部.抗茵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S].衛醫發[2004]285號.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622-854.
[3]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1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34-156.
[4]李燕.我院2007-2009年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2010,7(6):350-353.
[5]張潔,王曉旋.我院住院病人抗菌藥物用藥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1,(2):62-66.
[6]顏景信.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藥物應用情況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0,7(34):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