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妍 胡 娟
河南省人民醫院腫瘤放療科,河南鄭州 450003
食管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手術為其首選治療手段,但對于分期較晚或因其他疾病不能手術或者是頸段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療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段。然而食管癌患者在放療過程中發生放射性食管炎的幾率高達54.5%[1],不僅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還降低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甚至導致治療中斷。因此降低放射性食管炎的發生率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患者治療效果。整體護理是一種護理行為的指導思想,其以患者為中心,以現代護理觀念為指導,以規范化的護理程序為基礎框架,并且把護理程序系統化地運用到臨床護理和護理管理中去[2]。整體護理模式在臨床中的實施不僅改善了護患關系,也極大地調動了患者的積極性,減輕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并最終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治療效果[3-4]。本研究采用隨機對照的方法研究整體護理對食管癌患者放療過程中發生放射性食管炎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擇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醫院腫瘤放射治療科接受首次放射治療的120例食管癌患者,均經病理學或細胞學確診為食管癌,所有患者均無嚴重內科并發癥及放射治療禁忌證。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0例,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和整體護理。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變長度及放療劑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食管急性放射性損傷分級采用RTOG標準,具體如下,0級:無癥狀;1級:為輕度吞咽困難或吞咽疼痛,需表面麻醉劑或非麻醉性鎮痛藥,進軟食;2級:為中度吞咽困難或吞咽疼痛,需麻醉藥鎮痛,進流食;3級:重度吞咽困難或吞咽疼痛,伴脫水或體重下降大于15%,需鼻胃飼或靜脈輸液補充營養;4級:完全梗阻,潰瘍、穿孔或瘺道形成[5]。
1.3.1 放射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直線加速器進行常規分割體外照射,射線能量6 mV,每周5次,每次劑量2 Gy,治療總劑量(DT)60~66 Gy,照射野范圍包括食管病變上下兩端各超出3~4 cm,寬度根據病變侵犯周圍組織范圍而定,一般6~8 cm。
1.3.2 護理方法
1.3.2.1 對照組 患者給予放療科常規護理,簡要介紹放射治療目的、方法、放射治療室環境、放射治療注意事項。
1.3.2.2 觀察組 實施整體護理,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食管癌患者多為老年人,受傳統疾病思想的禁錮,很多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因此,心理護理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至關重要。首先要做好入院介紹,使其熟悉病區環境,消除陌生感,指導家屬鼓勵患者完成治療;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告知其放療在食管癌治療過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詳細介紹放射治療的治療過程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并告知這些不良反應是可以預防和減輕的,出現不良反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放療前帶領患者參觀放療機房,消除恐懼感,治療過程中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反應,并采取合適的方法進行溝通,同情理解患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以良好的心態和穩定的情緒順利完成放療。②飲食指導:向患者講解放療期間營養攝取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項。放療開始1~2周后食管黏膜充血水腫,梗阻癥狀可加重,放療3~4周,食管黏膜可出現潰瘍,表現為吞咽疼痛和胸骨后疼痛;護士應給患者作好解釋工作,放療期間以軟食或流質飲食為主,進食速度宜慢,避免進食辛辣、過熱、過冷、過咸、過酸及粗糙堅硬食物;鼓勵患者進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飲食宜清淡,每次進食后飲一些淡鹽水,將黏附于食管內壁的食物殘渣沖入胃中,以減輕食管炎癥及水腫;指導患者定時定量進食,不宜過飽,進餐后平臥,進食后坐位30 min后再平臥休息以免引起食物反流,加重食管黏膜炎癥;鼓勵患者多飲水,每日不少于2 000 mL,以促進毒素的排出;吞咽疼痛者,可在餐前給于康復新口服液,不僅可以緩解吞咽疼痛,還可以減輕食管黏膜水腫。③口腔護理:口腔是消化道的前哨,向患者說明保持口腔清潔的重要性,否則,細菌隨吞咽下侵食管黏膜引起或加重食管黏膜炎癥。指導患者每日餐后及睡前用溫鹽水漱口,早晚用軟毛刷刷牙,口腔分泌物較多時每日有護士協助患者用無菌棉簽將其有內向外清除,并予以漱口液每日漱口數次。④皮膚護理:告知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皮膚損傷,囑其保護好放射野皮膚,禁止用肥皂水擦洗局部,禁止在陽光下暴曬,避免抓撓局部皮膚,應穿軟棉內衣,減少衣物摩擦,出現皮膚破損時局部可外用燒傷藥物。⑤病情觀察:每日詢問患者吞咽情況,耐心傾聽患者主訴,當患者吞咽輕度疼痛時,及時匯報給管床醫生并采取相應的對癥治療,注意有無胸背痛、嗆咳、發熱等癥狀,應警惕發生食管縱隔瘺的發生。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5.0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如表1所示,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在性別構成、年齡、病變長度及放療劑量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如表2所示,觀察組中60例患者均順利完成規定劑量的放射治療,對照組中1例患者放療過程中因發生嚴重的放射性食管炎而終止放療。此外,整體護理組患者3~4級放射性食管炎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8.3%vs 2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41< 0.05)。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發生放射性食管炎情況(例)
放射性食管炎是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療過程中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是一種非感染性炎癥。其發生與靶區照射劑量、受照面積及分割方式有關。發生放射性食管炎時,臨床表現主要為吞咽困難及吞咽疼痛,進硬食或刺激性食物時尤為明顯。患者常因上述癥狀而懼怕進食、水,輕者引起營養攝取不足,重者導致患者營養不良、電解質紊亂,甚至中斷治療,影響放射治療的療效[5]。因此,做好放射治療期間的護理,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治療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誕生推動了護理模式的轉變,使得護理工作由“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患者為中心”,并在實踐中開始注重收集和整理患者的心理、生理、社會等方面的資料并制訂相應的護理計劃,對患者實施身心整體護理[6-8]。2010年衛生部在全國范圍開展優質護理示范工程,作為我院首批優質護理示范病區之一,我們將整體護理模式的理念應用到護理的實際工作中,注重與患者溝通交流,重視人文關懷,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本研究中,筆者對接受放射治療的食管癌患者作為整體護理的對象,對其進行科普知識宣教、心理護理、飲食指導等,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治療過程中,預防并減少了放射性食管炎的發生,從而保證放射治療的順利進行。因此,整體護理模式體現以人文本,是一種值得推廣的護理模式。
[1]王世江,王佩國,王平,等,食管癌三維適形放療靶區確定的探討[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8,17(3):244-246.
[2]Roberts KT,Robinson KM,Stewart C,et al.An integrated mental health clinical rotation[J].J Nurs Educ,2009,48(8):454-459.
[3]鄧行愛,鄭耀珍.給予人文關懷,深化整體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9):707-708.
[4]曹芳.整體護理對胃癌患者化療心理及依從性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32):4219-4220.
[5]殷蔚伯,谷銑之.腫瘤放射治療學[M].3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8:572-574.
[6]閆莉,卞正霞.責任制整體護理工作模式探討[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28(5):614-617.
[7]毛麗莉,黃艷青,黃芳艷.36例高齡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J].廣西醫學,2004,26(8):1229-1230.
[8]謝燕芳.食管賁門癌伴糖尿病圍術期的觀察與護理[J].廣西醫學,2004,26(4):589-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