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楓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綜合科,北京 100053
深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靜脈內不正常地凝結、阻塞管腔,導致的靜脈回流障礙現象。DVT是臨床常見疾病。近年來,發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1]。老年長期臥床患者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很容易發生DVT[2],而其潛在的多系統病變常會掩蓋DVT的癥狀和體征,導致診斷困難,嚴重時可并發肺栓塞,成為老年患者致死或致殘的重要原因[3]。DVT是老年長期臥床患者常見并發癥之一,多發生于下肢,尤以左側常見,輕者可導致下肢血栓形成后遺癥,重者可引起致死性肺栓塞[4]。護理人員對DVT危險因素的認知,了解DVT的危險因素,并給予一定的護理干預對于預防DVT具有重要意義。
選擇2010年10月~2011年10月與本科住院的老年臥床患者230例,既往長期臥床1年以上,其中男173例,女57 例;年齡 56~98 歲,平均(78.49±8.30)歲;其中陳舊腦血管病198例,外傷后長期臥床32例。對所有患者入院時進行評估下肢情況,測定腿圍,觸及足背動脈及腘動脈搏動,對于懷疑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行雙下肢彩色多普勒超聲血流檢查,如發現入院前已經存在深靜脈血栓患者予以剔除。將患者分為觀察組(122例)和對照組(108)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臥床時間、住院時間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1 對照組的護理
給予各種疾病的日常的常規護理,如觀察生命體征,進行各種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的比較
1.2.2 觀察組的護理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下肢護理,重點做到以下幾點:
1.2.2.1 臥床期間定期翻身,保持皮膚清潔,防止壓瘡發生。
1.2.2.2 低鹽低脂飲食,給予易消化,富含粗纖維食物,定期腹部按摩,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給予通便藥物,減低腹壓[5]。
1.2.2.3 下肢的主動與被動活動。對患者進行肢體被動活動及按摩,關節活動,促進肌肉活動及肢體血液循環。適當抬高下肢,定時翻身側臥,對患者每天進行下肢肌肉的按摩,由遠端到近端,15~20 min/次,4~6 次/d, 對于能自己活動的患者,要求其主動屈伸下肢,做跖屈、背屈、內外翻足踝運動[6]。
1.2.2.4 加強輸液管理。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是其上肢靜脈的3倍。靜脈輸液和采血時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股靜脈穿刺,盡量避免股靜脈置管[7]。
1.2.2.5 減少止血藥與脫水藥物應用時間,注意出入量,警惕患者存在入量不足情況,避免造成血液高凝狀態。
1.2.2.6 加強對患者家屬及看護人員的健康教育,指導,協助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下肢護理。
觀察每位患者出院時情況,觀察有無下肢腫脹,分別測量下肢髕骨上15 cm處和髕骨下10 cm處腿圍,雙側腿圍同一個測量點>0.5 cm為異常,并檢查雙側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對于可疑有下肢DVT的患者行下肢血管B超檢查以明確有無DVT。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3.0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122患者有2例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1.6%;對照組108例患者有9例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8.3%,經χ2檢驗,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DVT發生情況的比較(例)
下肢深靜脈從足部跖靜脈叢向上到髂股靜脈系統之間,任何部位都可能發生血栓形成。從臨床實際情況,可以分為:小腿深靜脈血栓形成、髂股靜脈血栓形成、股青腫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綜合征。19世紀中期,Virchow[8]提出DVT的三大因素:靜脈血流滯緩、靜脈壁損傷和血液高凝狀態,至今仍為各國學者所公認。
首先,靜脈血流滯緩:患者長期臥床,活動量明顯減少,下肢肌肉處于松弛狀態,致使血流滯緩;另外,老年患者長期臥床后胃腸功能差,便秘,腹脹可引起下肢靜脈回流受阻,亦可引起血流滯緩,誘發下肢DVT的發生[9]。通過給予患者定期翻身,下肢被動活動,通過肌肉的收縮活動促進下肢回流,同時調節飲食,治療腹脹,便秘可以有效的降低因靜脈血流滯緩引起DVT的發生率。
其次,靜脈壁的損傷:如各種下肢深靜脈的置管,輸液,特別是各種刺激性溶液和高滲溶液均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靜脈內膜[10],導致靜脈炎和靜脈血栓的形成[11]。有報道表明,中心靜脈置管發生深靜脈血栓并發癥的發生率為0.3%~28.3%[12]。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盡量避免對老年臥床患者進行下肢的置管及各種有創性操作[13],避免DVT的發生。
另外,血液高凝狀態:血液高凝狀態是DVT的基本因素之一,各種大型手術、晚期腫瘤、長期臥床、入量不足引起的血液濃縮、止血藥物的應用均可以使血液產生高凝狀態。對于老年長期臥床患者,由于進食差、心功能不全時利尿劑的應用、腎衰患者透析,血濾等原因,很多患者存在入量不足,此外,晚期腫瘤、出血患者止血藥物的應用均可以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易引起DVT。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避免這些誘因,檢測出入量,對于可能存在高凝狀態的患者及時與臨床醫生進行溝通,必要時給予抗凝藥物,避免DVT的發生。
綜上所述,DVT的病因,靜脈血流滯緩和血液高凝狀態是兩個主要原因。單一因素尚不能獨立致病,常常是兩個或三個因素的綜合作用造成DVT的發生。所以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該從多方面綜合護理,密切觀察患下肢圍度、顏色、皮膚濕度,注意有無淤斑及遠端動脈波動情況,及時發現病情變化[14-16]。由于DVT癥狀、體征各異,因此認為早期的細致觀察和護理是預防DVT的重要環節[17-18],有效地降低了DVT的發生率。
DVT已成為近年來研究熱點,其病因的復雜性,病變的多發性、反復性,并發癥的危重性已被社會普遍關注。在熟練掌握本病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提高醫護人員對老年長期臥床患者的密切關注,采取積極的預防及治療措施,更利于患者的康復,有效地降低DVT的發生率。
[1]代莉莉.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進展[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2):55-56.
[2]Arpaia G,Bavera PM,Caputo D,et al.Risk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in bedridden or wheelchair-bound multiple sclerosis patients: a prospective study[J].Thrombosis Research,2010,125(4):21.
[3]鄭普春,陳曉云,李寧.老年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J].全科護理研究,2010,8(2):258-259.
[4]尹芝華,宋娟.骨科、普外科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J].臨床醫藥,2009,18(23):58-59.
[5]傅桂金.腦外傷患者預防深靜脈血栓的護理[J].吉林醫學,2010,1(2):251.
[6]關巧云.循證護理在臥床患者并發癥預防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14):65-67.
[7]林黎,陳雅文,邱慧妃.腦卒中患者下肢護理對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1,4(2):205.
[8]Virchow.Gnentic approach to thrombophilia[J].Thromb Harmost,2001,86(1):92-103.
[9]李玉芳.ICU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護理預防對策[J].當代醫學,2010,16(12):102-103.
[10]Evans RS,Sharp JH,Linford LH,et al.Risk of symptomatic DVT associated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J].Chest,2010,138(4):803-810.
[11]于海榮.預防下肢深靜脈栓塞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8A):47-48.
[12]Verso M,Agnelli G.Venous thromboembolism associated with longtenn use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in cancer patients [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3,21(19):65-75.
[13]Vedantham S.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for deep vein thrombosis[J].Current opinion in hematology,2010,17(5):45.
[14]Sarah J,George E,Havelke N,et al.Prevention of thromboembolic events in surgical patients through the creation and implantation of a computerized risk assessment program[J].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2010,51(3):89.
[15]肖韶玲.抗栓彈力襪預防ICU患者深靜脈血栓的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6(31):3827-3829.
[16]韋素惠,梁云,陳愛群.下肢壓力系統在預防骨科大手術后下肢靜脈栓塞形成的效果[J].廣西醫學,2011,33(4):491-492.
[17]陳小敏.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溶栓治療的護理體會[J].廣西醫學,2008,30(11):1819-1820.
[18]葉向柳,李桂珍.循證護理在直腸癌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中的應用[J].廣西醫學,2011,33(8):1064-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