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西娟 來純云
解放軍總醫院南樓呼吸科三病區,北京 100853
分子靶向治療是近年治療老年非小細胞肺癌的一個新的途徑,適用于既往接受過化療或不能耐受化療的晚期肺癌患者。靶向藥物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患者5年生存率,分子靶向治療呈現良好療效的同時,導致的不良反應在臨床也很常見。皮膚毒性反應是靶向治療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文獻報道發生率為41.4%~79.7%[1]。主要表現是皮膚瘙癢,痤瘡樣皮疹,皮膚干燥,掌、趾處出現龜裂和甲溝炎。痤瘡樣皮疹的發生率相對較高,其中老年人痤瘡樣皮疹的發生率在84%[2]以上,主要分布在頭面部油脂分泌比較旺盛的區域,基底為紅色,上有鱗屑或膿點,有刺痛感、伴瘙癢,難以忍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的耐受性,使患者依從性下降,嚴重者不得不停止用藥,從而影響了治療效果,筆者采用自制呋喃西林面膜濕敷的方法治療靶向藥物引起的痤瘡樣皮疹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2008年3月~2011年5月在我院南樓呼吸內科就診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23例,均接受以EGFR為靶點的藥物治療,并面部皮膚出現2級以上痤瘡樣皮疹,年齡為53~89歲,平均82.3歲,其中,男22例,女1例,吸煙9例,不吸煙14例,腺癌8例,支氣管肺泡癌6例,腺鱗癌2例,鱗癌7例;8例手術后局部復發及遠處轉移,15例未手術。口服靶向治療藥物吉非替尼250 mg或厄洛替尼150 mg,每日1次,飯后2 h或餐前1 h空腹服用,至腫瘤進展或出現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或死亡,30 d為一個療程,至少口服大于1個療程。
1.2.1 皮疹分級標準 根據以EGFR為靶點藥物所致皮疹分級標準分級:1級:皮疹局限于頭面部,幾乎無主觀癥狀對日常生活無影響,無繼發感染;2級:皮疹范圍比較廣泛,主觀癥狀輕,對日常生活有輕微的影響,無繼發感染的征象;3/4級;皮疹范圍廣泛,主觀癥狀嚴重,對日常生活影響較大,有繼發感染的可能[1]。
1.2.2 入組條件 服用以EGFR為靶點藥物的患者,面部痤瘡樣皮疹大于2級以上。
1.2.3 分組方法 23名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11例,其中2級4例,3/4級7例,對照組12例,其中2級4例,3/4級9例。
1.2.4 實驗方法 實驗組11例:患者出現皮疹后,給予呋喃西林面膜濕敷,每日2~3次。濕敷前患者常規洗臉,清洗皮膚多余油脂,將呋喃西林面膜濕敷在面部,10~15 min用注射器為面膜滴注呋喃西林液,2級患者每日2次,3/4級患者每天上下午及睡前1次,患者取半臥位或平臥位。取下面膜后,用紙巾輕輕沾去面部多余呋喃西林液,均勻涂抹哈西奈德軟膏。呋喃西林面膜制作方法:干面膜紙侵泡在12 mL呋喃西林溶液中,拿起面膜以不滴水為宜。對照組12例:患者出現皮疹給予涂抹止癢軟膏及哈西奈德軟膏,每天2~3次,以均勻敷藥為度,2級患者每日2次,3/4級患者每天上下午及睡前1次,每次涂藥前洗去上次殘留藥物,涂抹兩個軟膏之間間隔15~30 min,待上一個軟膏充分吸收后,再涂抹下一個,囑患者切勿搔抓皮膚,造成皮膚破潰感染。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11例患者治愈5例,好轉6例,無效0例。對照組12例患者,其中治愈1例,好轉5例,無效6例。由表1可見,實驗組總有效率100.00%,治愈率為45.4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0.00%,治愈率為8.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呋喃西林面膜濕敷對治療靶向治療引起皮疹效果優于常規處理方法。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由表2可見,治療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舒適度高于對照組(P<0.01),由此可見實驗組治療后呋喃西林濕敷可以充分緩解面部瘙癢、干燥、刺痛等不適。
從表1結果可以看出呋喃西林面膜濕敷可以100%減輕面部皮疹情況,因為呋喃西林主要作用為皮膚、黏膜及腔道的消毒,起消炎、減輕局部水腫的作用,呋喃西林能干擾細菌的糖代謝過程和氧化酶系統發揮抑菌或殺菌作用,其抗菌較廣譜,臨床上常用于為皮膚病濕敷(帶狀皰疹)、甲溝炎、靜脈炎、及膀胱沖洗,鑒于靶向治療引起的痤瘡樣皮疹也是皮膚毒性反應之一,有繼發感染的可能,特別是痤瘡樣濾皰疹,呋喃西林起到消炎、殺菌作用[4]。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舒適度得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舒適度得分比較(±s,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n=11)對照組(n=12)t值 P值4.09±1.65 4.58±1.21 0.817 0.42 2.00±0.38 2.91±0.15 7.681 0.001
從表2結果可以看出呋喃西林面膜濕敷患者舒適度高,患者容易接受,因為呋喃西林面膜貼服性更好,可提高皮膚的表面溫度,在臉部產生自助循環作用,同時呋喃西林的成分能更好的被底層肌膚所吸收,可以充分緩解靶向藥物引起的皮膚干燥、瘙癢、刺痛,抑制和殺滅細菌,促進皮膚表面愈合。
呋喃西林溶液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液體,應用面膜侵泡后濕敷簡單、方便,患者容易接受,呋喃西林面膜對靶向治療出現的皮疹安全有效,適用于靶向治療患者住院或在家服藥期間痤瘡樣皮疹的處理,通過呋喃西林面膜濕敷,增強了患者的耐受性,使靶向藥物更好的發揮療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命。
呋喃西林面膜濕敷治療以EGFR為靶點藥物引起的痤瘡樣皮疹治療效果好,患者舒適度高,易耐受,并且簡單、方便易行,值得臨床推廣。
[1]王雄文,陳日輝.23例吉非替尼相關皮疹中醫辨證治療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08,12(12):9-10.
[2]顏艷,劉英.吉非替尼致皮膚反應的臨床觀察[J].現代護理,2009,6(3):39-40.
[3]張海英,李玉珍.吉非替尼致嚴重瘙癢伴皮疹[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9,12(11):445-446.
[4]邵青偉,唐美玲.抗EGRR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療效和皮膚毒性的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9,5(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