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娜
解放軍總醫院南樓神經內科二病區,北京 100853
腦卒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缺損,失語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神經功能缺損類型之一,其發生與語言中樞的神經損傷有關,患者失語的臨床表現具有多種類型,如構音障礙、理解障礙、命名障礙等,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與患者康復期間的康復訓練密切相關,在患者康復期的康復護理對于患者語言功能恢復至關重要,管理循環護理程序(plan-do-check-action,PDCA)是近年來在國外應用的護理規范化程序,能夠在護理過程中更系統地執行護理計劃并進行系統的評價[1]。近年來我院在腦卒中失語患者的康復護理期間采用PDCA程序,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腦卒中伴失語患者76例。其中,男51例,女25例;年齡69~84 歲,平均(75.0±8.2)歲;其中,腦出血 26 例,腦梗死 50例;病變部位大腦左半球61例,大腦右半球15例;按失語嚴重程度:輕度失語39例,中度失語32例,重度失語5例;按失語類型:運動性失語36例,感覺性失語29例,命名性失語17例。患者入選標準:腦卒中后3個月內,能夠主動配合康復護理訓練。患者排除標準:既往有精神類疾病病史、智力障礙及原有語言功能障礙。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8例)及研究組(3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例)
1.2.1 常規護理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護理,入院后給予疾病教育、入院宣教及生活飲食照顧,運動障礙患者定時翻身拍背,預防肺部感染及壓瘡發生,患者腦卒中急性期過后依據患者失語情況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初步的語言康復訓練。
1.2.2 PDCA程序康復護理的實施
1.2.2.1 計劃階段(plan)對患者的失語類型及嚴重程度進行初步分析,制訂患者的康復護理計劃,依據患者的失語類型、嚴重程度、家屬陪護人員等進行康復護理的個體計劃,如構音障運動性失語患者加強患者發音訓練,感覺性失語患者加強理解能力訓練,命名性失語患者加強情景強化訓練等,并對患者康復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如患者的心理維護等。
1.2.2.2 實施階段(do)按照計劃階段的康復護理計劃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如命名性失語患者進行發音及語言功能訓練,通過指導患者口型訓練以及舌部功能訓練;如通過伸舌、按要求轉動舌尖,舔口唇等提高舌的靈活性及與口唇的協調性,指導患者進行發音訓練,從單音節過渡到雙音節,再過渡詞句等;同時加強患者與家屬之間的溝通交流,增加患者語言功能鍛煉的機會和頻率。感覺性失語患者以理解能力受損為主,給予患者強化情景與語言的刺激,通過音頻資料、閱讀資料以及書寫訓練等增強患者的理解能力,同時讓患者進行相互交流,進行趣味游戲或者下棋、唱歌等娛樂活動,增加患者的思維及理解能力。命名性失語患者可通過環境事物對患者進行強化刺激,通過提示等手段讓患者命名,同時通過圖形、卡片等對患者進行命名能力訓練。
1.2.2.3 檢查階段(check)患者康復護理期間每2周對患者康復護理結果進行檢查,評估康復護理效果及患者康復需求,依據評估結果進行患者康復護理方案調整。
1.2.2.4 評價階段(action)在護理前及護理6周后評估兩組患者康復護理效果,進行整體評價。
患者失語嚴重程度評估采用BDAE量表,該量表依據患者對語言的運用及理解能力分為0~5級,按評估結果0~1級為重度失語,2~3級為中度失語,4~5級為重度失語[2]。患者失語狀態評估采用失語商量表(AQ)評估[3],生活質量評估采用S-QOL生活質量量表評估[4],共分為78個條目,評估患者體能、家庭角色、語言、活動能力、心情、個性、自理、社會角色、思想、上肢功能、視力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功能角色狀態,依據各條目評估后累加得分。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采用NIHSS評分量表[5],包括11個條目,分別反映患者感覺、運動等方面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評分結束后累加得分。
數據處理采用SPSS 11.5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前失語嚴重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失語均不同程度緩解,研究組較對照組緩解更為明顯(P<0.05)。見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A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AQ評分均較護理前提高,研究組提高更為明顯,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失語嚴重程度比較(例)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失語商變化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失語商變化比較(±s,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相比,t=9.14,▲P=0.003;t=13.52,■P=0
組別 例數 AQ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研究組38 38 t值 P值52.4±7.6 53.5±6.2 0.62 0.380 61.9±8.4▲72.4±9.6■8.46 0.005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QOL、NIHSS評分比較(±s,分)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QOL、NIHSS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相比,t=6.42,▲P=0.008; t=9.04,△P=0.004;t=9.20,■P=0.004;t=11.49,*P=0.001
組別 例數 S-QOL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NIHS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研究組38 38 t值 P值174.0±15.2 182.0±20.4 0.29 0.892 202.0±27.6▲234.0±25.9■6.57 0.008 15.9±6.2 14.6±7.4 0.46 0.449 7.4±6.4△5.2±5.4*11.67 0.002
腦卒中是常見的腦血管意外,失語在腦卒中患者中非常常見,在伴有語言中樞受損的患者,在康復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語言功能缺失,甚至引起語言功能的永久缺失,對患者的心理及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因此對于伴有失語的腦卒中患者,積極恢復患者的語言功能對于提高患者的勝過質量具有明顯的影響。近年來的研究結果顯示,失語腦卒中患者早期的語言功能康復訓練對于患者的語言功能恢復至關重要[6],在護理過程中對患者進行語言功能康復護理是患者腦卒中后康復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護理人員同患者的接觸、溝通交流較多,因此在日常護理中對患者進行語言功能的康復護理往往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
PDCA護理程序又稱為戴明環循環程序,是近年來在臨床護理中應用的規范化程序[5],PDCA護理程序包括計劃(P),執行(D)、檢查(C)及評估(A)四個階段,在四個階段中分別能夠通過對患者的初步評估,制訂個體化的語言康復護理計劃[7],如依據患者失語的類型制訂不同的語言康復訓練方法,并依據制訂的方法進行康復護理,在護理的不同階段,通過檢查初步判斷語言康復的進展情況、患者的護理需求等,并按實際情況更改護理計劃,在下階段的護理中進行改進,不斷提高護理質量[8-9]。筆者在研究中發現,采用PDCA護理程序進行康復護理后,患者的失語評級較對照組降低,患者的語言商AQ評分提高,說明采用PDCA護理程對失語患者進行康復護理能夠蓋上患者的語言功能,進一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評分發現,在采用PDCA護理程序進行康復護理的患者,其S-QOL評分高于對照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說明采用PDCA康復護理程序不僅有利于患者語言功能的恢復,也有利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的預后。
[1]何玉珍.PDCA循環實施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的方法和成效[J].護士進修雜志,2003,6(18):511-512.
[2]姚菊峰,薛原,李鋒,等.集體語言強化訓練對腦卒中失語患者康復護理的臨床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05,19(3):482-484.
[3]孫會芳,喬松,肖娜,等.規范化三級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后Broca失語患者言語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1,26(11):1043-1046.
[4]Post WH,Boosman H,Vanzund Voort MM,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hort version of the 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 [J].J nerrol Meurosurg Psychiatry,2011,82(3):283-286.
[5]常思遠,許予明.NIHSS 的再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1,6(4):305-308.
[6]姜鴻,趙海霞.護理干預對腦梗死運動性失語患者語言康復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11,10(4):25-26.
[7]劉淑霞,趙翠枝,劉方,等.PDCA循環管理在內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6):6-8.
[8]孫麗萍,黃俊榮.PDCA循環法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2):81.
[9]馬紅梅,馬洪榮.兩種不同居家護理干預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