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旅游職業學院 王戰
2011年9月28日,國家頒布了《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國發〔2011〕32號),這意味著河南省中原經濟區建設的策略獲得了國家的大力支持,河南省中原經濟區建設獲得了國家政策的扶持,中原經濟區建設從此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對于中原振興、中部崛起都將具有前所未有的空前影響。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河南旅游業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如何面對與機遇相伴而來的挑戰、如何使河南旅游業從此走上一條光明大道,必將成為河南旅游業內外人士共同關注的熱門話題。
作為地下文物全國第一、地上文物全國第二的旅游資源大省,河南的旅游業長期以來處于與資源狀況不符、比較尷尬的地位。
根據河南省旅游局發布的統計數據,河南省旅游業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呈逐年遞增的態勢,在河南省GDP中的比重日漸突出?!笆晃濉逼陂g,河南省旅游保持了年均25%以上增長速度,高于全國旅游業平均增長速度,高出河南全省GDP增長速度10個百分點以上,旅游產業發展各項指標提前一年完成。特別是旅游總收入由2005年的800億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2294億元,相當于GDP的比重由7%上升到10%。河南全省旅游接待人數、旅游產業綜合收入分別排在全國第6、第8位,居中西部地區首位。旅游業已成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在拉動全省消費,促進經濟增長,樹立河南形象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見表1)。
表1 2006~2010年河南旅游業主要指標
但是,與先進相比,河南的差距卻依然不容忽視。就與鄰省江蘇省相比,就有相當的差距。2010年全省接待海內外游客2.58億人次,同比增長13.1%。河南實現旅游總收入2294億元,同比增長15.5%,旅游收入相當于全省GDP的10%。而江蘇省僅接待國內旅游者達3.5億人次,國內旅游總收入達到4685億元,增長23.4%,全國第一;河南入境游客174萬人次,同比增長20%。而江蘇接待入境旅游者達到653.6萬人次,增長17.4%。江蘇旅游增加值增幅超過20%。無論從接待人數、入境人數、旅游收入的哪個方面來說,江蘇旅游業都比河南擁有更多更大的發言權。
如表2,河南與江蘇在景區、旅游城市等方面也有一比。
表2 截止2010年,河南與江蘇旅游業對比
但是,為什么江蘇省可以在全國名列前茅而將河南遠遠甩在身后呢?值得業內人士深思。
其實對于河南旅游業,業內外人士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過一些看法,提出過一些建議,相關方面也作出了一些努力。但要真正促使河南旅游業的跨越式發展,首先有必要認清現實,即搞清楚河南旅游業相對現狀。河南擁有數量巨大的旅游資源,還有大量的現有資源未能充分進入旅游業的視野。單就河南旅游資源而言,具有數量巨大、門類齊全、品質較高、人文色彩濃厚等特色。
2004年,河南省旅游局按照國家剛頒布實施的《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標準,在全國率先全面摸清旅游資源“家底”。歷時8個月的旅游資源調查,不僅查出了景觀、建筑等“顯性旅游資源”,對民間傳說、民間節慶、文藝活動等“隱性旅游資源”的情況也有了全面掌握。共查出旅游資源單體39802個,包含了國家規定的8個主類的全部,31個亞類中的30個,155個基本類中的148個。其中人文旅游資源25323個,分布于全省18個省轄市;自然旅游資源單體14479個,主要分布于豫西北、豫西、豫西南和豫南山區。此項耗資逾2000萬元的調查工作專家組編纂出《河南省旅游資源調查單體名錄》、《河南省旅游資源分布圖》等資料,并制作了部分《河南省旅游資源信息管理系統》。
2004年,河南省內共有946個旅游單體資源被確定為五級(特品級)。2007年7月28日,國家旅游局《中國中部地區旅游規劃》編制課題組在河南省進行10多天實地考察后,在鄭州舉行河南省旅游發展座談會,專家們對河南旅游資源贊譽有加,稱“河南省是中國歷史文化觀光旅游的第三極,在中部旅游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建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少林寺、龍門石窟、龍亭、相國寺、殷墟等人文景觀早已馳譽世界,嵩山、云臺山、黃河等名山大川不僅屬于自然資源,也包含了極其豐富的人文內涵。河南境內的古文化、古人類遺址、武術勝地、洛陽牡丹、開封菊花等無不與歷史文化息息相通。近年來河南省有關方面開辟的“三點一線”沿黃之旅,已成為旅游精品線路。
但是,河南旅游資源并非擁有絕對優勢。在和周邊省份做比較時,可以清晰的看到,在旅游資源的某些方面,河南并不占據絕對優勢。
表3 河南與周邊省份旅游資源占全國比重對比(單位:%)
從表3可以看出,河南的全國重點風景區,僅高于陜西和山東,而遠遠不及四川,比河北、山西、湖北尚且不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都沒有拔得頭籌。這樣就有可能在客源市場的爭奪上處于不很有利的地位。
在思想上認識上有所提高、在策略上方法上有所創新、在機制上加以保證,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第一,做好旅游資源的普查與整合,向內挖掘潛力。2004年,河南已經做過了旅游資源的普查,成效顯著。但資源的整合問題由于缺乏切入點以及通盤的考慮,至今仍陷于僵局。
事實上,資源的整合問題事關緊要,如不能做好資源整合,就談不上潛力的挖掘。畢竟會有一部分力量消失在內耗中。比如黃帝有關的旅游資源就在新鄭、新密、靈寶等河南自己的縣市之間發生爭吵。嵩縣白云山、欒川雞冠洞、龍浴灣、千池山、木札嶺,南陽西峽的龍潭溝、內鄉的寶天曼、平頂山石人山景區之間相互的競爭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不僅對于旅游品牌的形成成為一種阻礙,更不利于黃帝文化的深入挖掘。
第二,跨部門、跨地區深度合作,開創旅游工作新局面。河南省旅游局與省文化廳2011年10月簽署了一項合作協議《關于促進旅游與文化融合發展的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共同開展一些合作項目,“共同致力于河南的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事業,在新形勢下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服務”。比如推出河南名人專項旅游、專線旅游等合作產品。據報道,“雙方還將共同搞好開封、登封、鎮平、淮陽、??h、新縣、禹州、寶豐、濮陽、雞公山等10個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的規劃開發,建設一批以旅游為主題的文化產業園區”?!斑@種合作主要體現在七大方面,即打造一批重點文化旅游活動品牌;提升一批高端文化旅游演藝產品;開辟一批文化體驗旅游線路;培育一批文化旅游上市企業;確定一批重點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創辦一批文化旅游項目推介平臺;開發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等?!睂嶋H上,這一合作就是河南有關方面走出的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深度合作第一步。也只有這樣的深度合作,才可以打破條塊分割,形成河南旅游資源的合力,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整合內部力量,為旅游業加速發展,為中原經濟區建設起到助推和領頭的作用。
第三,實施旅游行業人力資源策略,搞好隊伍建設。我國旅游業長期以來人才的缺失一直都是一個制約發展的瓶頸。它影響到旅游業的長足進步和持續健康發展。河南旅游業的人才問題也同樣不容忽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比全國更為明顯。由于人才的待遇問題、用人環境問題等造成人才大量的非常規流失,必然會影響河南旅游業繼續發展。河南知名的旅游院校畢業生甚至實習生也大量流往京深珠、長三角、環渤海等經濟相對發達地帶。對于旅游院校來說雖無可厚非,但如果從河南旅游業發展、從中原經濟區建設來看,不能不引人深思。河南如果不能明確建立實施人力資源策略,并落實用人的待遇和環境,聽任人才流失,旅游業必然會遇到人才荒以及用人荒。在這里,無非就是要創立旅游業人才待遇機遇與貢獻的聯動機制,發現好人才、培養好人才、使用好人才,增加河南旅游業的人才吸引力、留住人才,才能使旅游業成為中原經濟區建設大潮的亮點。
第四,加大旅游科研力度,吸引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進入旅游科研領域,為河南旅游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從全國范圍看,旅游科研越來越受到業內外的普遍關注。以北京為代表,中國旅游研究院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旅游科研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河南旅游業同樣需要自己的專家學者隊伍。中原大地歷來不缺少人才,河南境內的專家學者或者與河南有著血脈情緣的專家學者更是不計其數。這也是寶貴的資源。河南旅游業完全可以利用這些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學者專家的關注,開展起卓有成效的旅游科研工作,使河南旅游業走上科學發展、健康發展、持續發展的光明大道。
第五,跨行業聯合,為旅游業創造更多機會。河南擁有古老的中華文明元文化,也擁有現代經濟建設新標尺,河南也正在走向全面開放的新時代。河南旅游業不能僅僅局限于吃老本,不能一直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享清福,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雙手創造新生活。像河南擁有不少如漯河雙匯、新鄉新飛等全國知名企業、擁有鄭州新區、洛陽新區等城市新地標,還擁有云臺山、龍峪灣、龍潭峽等多個新型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完全可以開展起工業旅游、生態旅游、科學探險和體驗以及自助游、自駕游等不同類別多形式的旅游活動。有些方面甚至還可以和其他省份一較高下,如果沒有開創性的精神,沒有進取心和魄力,也只會穿著新鞋走老路,走來走去轉圈圈,不會有太大改觀。
第六,政府把握好適度出現與退出,實現市場與市長的雙重力量的完美組合。在西方國家,旅游業是市場化程度很高的行業,幾乎屬于自由發展。我國雖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但也不是不能參考。政府應把握好出現與退出的時機,在應該出現的時候當仁不讓,充分發揮政府一呼百應的官方地位,為旅游業開創新天地、解決政策難題,防范出現妨礙旅游業健康發展的不當行為與現象(如云南的“黑旅游”問題),并引導旅游業的正確方向;在該退出的時候毅然決然,不拖泥帶水,讓企業經受市場的風雨,讓市場決定企業的興衰,讓企業自己增強體質和血液的活性,增強綜合素質與競爭力。這樣,市場與市長實現了完美協作,河南旅游業自然也會別開生面,對中原經濟區建設必然大有裨益。
河南目前正處在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風口浪尖,河南旅游業如何才能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為其做出自己的貢獻,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綜上所述,河南旅游業面臨著一個嶄新的機遇,相關方面必須開動腦筋,放下包袱、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積極穩妥地采取相應措施與相機戰略,這樣才能為河南旅游業騰飛、為中原經濟區建設和中部崛起作出重大貢獻。
[1]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
[2]中原經濟區建設綱要(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