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 周耿陽
“新經濟”就是知識經濟,它是以高技術產業為支柱,信息技術為代表,以智力資源為主要依托,其核心在于創新。而創新主要是在技術方面的創新和管理方面的創新。首先是技術創新;其次是企業、機構和個人適應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發展而進行的適應性創新。其中,管理創新包括經營觀念的創新、組織結構的創新、管理方式和運營模式的創新、制度的創新等[1]。
商貿服務業作為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商貿服務業不僅影響了服務業發展大局,也關系到國民生活的生產和消費領域。因此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不僅能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還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政府應該采取怎樣的財政政策才能促進我國商貿服務業的發展呢?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因此,研究新經濟體制下加快我國商貿服務業發展的財政對策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一定的規模。中西部也有了一定的發展。現在不僅是本土企業,而且外資企業也看好商貿服務業的發展,要想更好的發展商貿服務業,必須走轉型升級的道路,政府的財政支持也是必要的,目前,不少商家很看好商貿服務業,尤其是商貿物流業、房產、金融等行業。商貿服務業的發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也隨之加大,商貿服務業的宏偉藍圖等待著商家去開發。
自加入WTO以來,我國商貿服務業勢態良好,總體呈上升態勢。2010 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5.7萬億元,比2009年增長約18個百分點,相比20世紀90年代有很大的飛躍。但我國人均消費額仍舊很少,只有1700美元,與發達國家之間仍存在較大的差距[2]。在經歷了改革開放的30多年里,我國商貿業的發展更是與時俱進,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得重要產業之一。這主要表現在:
商貿服務業的發展,不僅能拉動GDP的增加,還能解決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推動國民經濟的穩步增長。新型的商貿服務業發展也較快,流通市場國規模大幅度提升。由此可見,加快我國商貿服務業的發展對我國經濟命脈具有重大意義。據國家商務部統計,2009年我國商貿服務業的消費對拉動GDP增長貢獻了4.6個百分點,貢獻率達到52.5%,這個數字是相當舉世矚目的。那年我國商貿服務業業就業人數占第三產業就業總人數的31.4% ,占全國就業總人數的10.4%,而且在逐漸增加[3]。可見,商貿服務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目前,我國商貿服務業發展比較不均衡,差距較大,發展商貿服務業可以調整和優化總需求結構,在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在加入WTO后,由于經濟的開放和人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加劇,在加上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的經濟面臨較大的困難,而商貿服務業的發展,可以帶動批發零售業的發展,從而擴大內需,影響總需求結構,影響很多家庭的需求結構,從而改變一些家庭的恩格爾系數,出現恩格爾現象化。
我國商貿服務業發展迅速,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已經具有了
由于社會經濟的復雜性,我國商貿服務業面臨巨大的問題,為了清晰分析商貿業存在的問題,本文就其企業內部自身原因和外部環境兩方面來分析商貿服務業的問題。
從內部因素來講,和其他服務業一樣,商貿服務業也存在融資難的問題,特別是中小企業,由于缺乏資金,導致基礎設施落后,技術相對也較差,從而規模小,經營管理不夠規范,尚未具備完善的法制,商貿服務企業尚缺乏先進的發展理念。其次,人才結構不合理。商貿服務業的生命力在于服務,而服務的生命力在于人才[4]。目前我國商貿服務業的人才結構很不合理;初級人才多,高級人才相對很少;大部分人才也只掌握單一知識,不能全面具備商貿服務及其他相關領域方面的知識。還有,目前我國商貿服務業企業品牌效應較低。商貿服務業由于其產品具有同質性,而且具有很強的替代性,所以很多企業都要靠品牌優勢爭得地位,而一些中小品牌就很可能被淘汰。聯合國發展計劃署統計數據顯示,國際知名品牌在所有企業中所占的比例雖然只有不到3%,但其市場占有率卻高達40%[5]。可見,這些國際知名品牌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是功不可沒的。而目前我國具有國際市場的商貿服務企業中具有自主品牌的企業不到20%,相比國際商貿服務企業競爭力差距懸殊,更為嚴重的是這些品牌企業其出口額尚不到全國總出口額中的十分之一[6]。
從外部環境來說,我國政策措施不健全,還需要通過政府出臺一系列有力政策來加強和完善。商貿服務業總體發展不均衡,各個地區相差較大。尤其在我國這樣東西部發展極端不平衡的國家,沿海地區如浙江、廣東等地區商貿服務業相對非常發達,有些商貿服務品牌也已經躋身國際前列;而中西部地區商貿服務業發展相對比較落后,受地理條件、經濟發展水平、人才資源等因素的限制,中西部地區商貿服務業很難有發展的潛力。再者,當前我國商貿服務業缺乏健全的法律體系,對商貿流通活動依法進行管理的產業政策不完善。
在國民經濟運行中,市場作用不斷擴大,發揮市場無形的手,提高資源的配置,市場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財政對商貿服務業的發展更是具有重要作用。財政政策是指國家根據自身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狀況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一般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進行宏觀調控。政府通過財政調節增加財政支出,可以刺激擴大內需,從而增加國民收入。財政政策是國家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政府主要通過稅收、政府購買、轉移支付等手段調節商貿業的發展。在新經濟制度下加快商貿服務業的財政扶持對策,提出以下建議:
在新經濟制度下,將發展商貿服務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政府通過補貼、貼息、獎勵等措施激勵科技、信息、人力資本的發展,促進商貿服務行業發揮產業優勢,通過提供信貸機構,加強商貿服務業的扶持力度,解決商貿服務業業融資難的問題,使商貿服務業擁有充足的資金,加大開發技術力度,挖掘先進的高科技人才,擴大生產規模,實現規范化經營管理,商貿服務業的發展離不開先進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戰略,決策者必須明確企業的目標、產品的類型和銷售的群體。要計算投入產出的結果,做出正確的決策。在國際商貿的視角方面,要站在更高的位置,時刻關注國際趨勢。要做到把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心逐漸向加快服務業發展轉移,尤其是商貿服務業,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將商貿服務業做大做強。
21世紀來,世界商貿服務業正迅猛發展,對本土商貿服務企業來說,由于我國加入WTO后,國家擴大商貿服務業對外資開放的政策加劇了競爭。對于國際商貿業來說,人民幣升值都我國的價格優勢喪失。由于受WTO準則的限制,政府通過關稅、配額、補貼扶持本土商貿服務業的保護作用減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選擇政府購買來促進商貿服務業的發展。這樣不僅能降低政府成本,提升我國商貿服務業的規模,從而實現規模經濟,而且還能實現通規范化管理,在保護商貿服務業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商貿服務業的發展。
政府可通過減免稅收,但由于減免的稅額屬于財政收入,減免征收就如同增加開支一樣,所以減免稅可作為稅收支出。減免稅收是產業扶持政策的普遍做法,但我國存在稅收優惠過多的同時又存在重復征稅的問題。要充分發揮財政杠桿作用,就要重點對商貿服務業建立完善的稅收支出制度。國家可通過有限期的減免政策,在商貿服務業發展成熟穩定后恢復稅收,實現政府和企業的雙贏。
運用經濟學理論的知識可以更生動地說明國家適當采取財政政策對發展商貿服務業的促進作用。如圖1所示,假定商貿服務產品開始在E點處均衡,而E點商貿服務產品的總產出量Q*及E點商貿服務業地總收益都不太理想,于是政府可以通過適當的財政政策促進商貿服務業的發展。稅收政策是財政政策中最常用的政策之一,國家適當對商貿服務業減輕稅收,意味著商貿服務產品的成本降低了,于是商貿服務企業因為成本降低而擴大自己發展,增加產出,商貿服務供給曲線由開始的S1移動到S2,最終商貿服務產品的均衡產量從Q*增加到Q2,實現商貿服務業的發展。而當商貿服務量在Q1時,為促進商貿服務達到均衡點E,政府可以采取購買(Q*-Q1)數量商貿服務品的方式,最終達到均衡。由此可見,財政政策對促進我國商貿服務業發展的作用非常大。
由于我國現在商貿服務業是近年來新興起來的產業,所以具有融資難、規模小、技術差等特點,同時又缺乏人才資源,而且沒品牌將導致企業難以運行管理,政府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財政政策進行適當緩解。針對商貿服務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政府可以對其適當減免稅收和財政融資,緩解其投資成本上的壓力。對于企業規模小和技術相對落后的情況,政府可以采取技術支持,推進商貿服務創新。如果企業缺乏人才、沒有品牌,政府可以通過人員培訓和加大監督管理,實現其規范化管理制度。搭建了新型商貿服務業平臺后,企業可以得到迅速發展。當企業發展超過預計的水準時,政府又可以對其恢復稅收,最終達到政府和商貿服務業的共贏。

圖1
總之,在新經濟制度下要加快現代商貿服務業發展,就要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方面同時入手。宏觀層面, 主要是財政政策,政府應從稅收在有限期內減免、政府購買、借貸優惠政策、商貿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提供支持,營造商貿服務業良好的發展氛圍。中觀層面,商貿服務行業應該建立行業協會,建立行業內部新型商貿服務平臺,使商貿服務行業各商家之間結盟,實現規模經濟。微觀層面,商貿服務企業應樹立良好品牌形象和信譽,通過人才培養推動創新,加大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和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運用先進的技術、運用新型商貿管理系統等措施,加快商貿服務業的發展。簡言之,國家財政政策具有其柔韌性,應對商貿服務業的發展進行伸縮自如式的調控,促進我國商貿服務業的升級。
[1]崔彥婷.新經濟體制下企業管理發展趨勢淺析[J].河北企業,2011(5).
[2]張志剛.關于加快發展商貿服務業的若干建議[J].中國經貿導刊,2011(14).
[3]谷永芬,陸豐剛,李松吉.我國商貿服務業競爭力研究[J].中國經貿導刊,2007(11).
[4]高鴻業.西方經濟學[M].北京:人民大學大學出版社,2001.
[5]浙江人大 浙江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關于全省服務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R].發展研究,2007.
[6]魏建翔.福建公共財政開支的服務業扶持策略[J].發展研究,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