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信建設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唐山工地 蔡嘉益
國有資產參與市場經濟調控理論中幾個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中國通信建設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唐山工地 蔡嘉益
1.當前的形勢。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發展和完善,使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人民生活大為改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201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47萬億元人民幣,上升到世界第2位,按不變價格計算是1978年的22倍多,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5 300美元,是1978年的16倍,已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經過改革,逐步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旨在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積極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通過大力發展股份制,吸引和組織社會資本,放大國有資本的功能,提高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現代產權制度的建立,保障了所有市場主體平等的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為多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企業快速發展,成為促進增長、擴大就業、繁榮市場的重要力量,其中不乏具有相當實力的大型企業,日益顯現出旺盛的生命力。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正在茁壯成長。目前,有69家中國企業進入世界500強。
通過改革,我國基本建立起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機制,95%以上的商品和服務已由市場決定價格。建立了多層次的消費品市場,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市場迅速發展。各類市場在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逐步形成了體系完整、機制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使各類商品交換能夠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進行。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通過價值規律調節供求關系,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大為增強,絕大多數商品呈現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
通過深化計劃、財政、金融、投資等方面的改革,實現了宏觀調控從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為主的轉變。國家主要運用經濟、法律的手段,并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促進經濟總量平衡和結構優化,抑制通貨膨脹,基本形成了開放條件下較為穩健的宏觀調控體系。
為什么中國比其他國家走得快、走得穩?是因為中國在用“兩條腿”走路。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作為“東方巨人”的“兩條腿”,必須共同發展,缺一不可。如果把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比作人的軀干,那么國有經濟是骨骼,民營經濟是肌肉,二者共同成就了中國經濟的巨大體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優勢是,在市場發揮基礎性調節作用的同時,國家在關鍵的市場領域和市場環節保持足夠的控制力和調節能力。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國有經濟是解決“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的重要手段,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是以放棄或削弱國有經濟為前提,更不是以所謂“公平的私有化”來實現所謂的“國退民進”,而是保持公有制基礎性作用前提下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發展。
2.兩種所有制形式的發展狀況及其特點、優勢。20年來的市場經濟發展證明,“國有”與“民營”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兩條腿”的齊步并進收獲了更優的經濟績效;在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過程中,國有企業往往作為行業的排頭兵與領航員,民營企業常常是資源整合的分享者與有序競爭的參與方,兩者彼此促進、相得益彰、共同發展。
國有企業的利益與大眾利益、國家利益是一致的。國有企業是維護國家利益與經濟自主權的先鋒。正是由于國有企業的存在,使得我國在關系國家安全、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關鍵領域和全球經濟競爭中擁有經濟主權。從現實考慮,應有以下幾層含義:國有經濟在經濟命脈行業和領域占優勢地位,可作為行業運行發展的穩定性因素、保證國家經濟社會的基本安全(金融、交通、流通、戰略工業);國家可通過占據行業領導地位的骨干國有企業,貫徹其產業政策(優先順序、科技進步、產業升級);國有經濟是貫徹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基礎;國有企業是國家貫徹收入分配政策的組織基礎等。
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是提供新就業崗位的主渠道,是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多樣化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的生力軍,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從工業結構看,“國有”和“民營”在工業各行業中有不同的分布領域,各有優勢。國有企業占優勢的行業有:煤炭與油氣開采、石化、冶金、交通運輸裝備、供電氣水等基礎行業(產值占全行業50%以上為占優勢,占30% ~ 50%為相對優勢)。到2008年,中央企業82.8%的資產集中在石油石化、電力、國防、通信、運輸、礦業、冶金、機械行業。中央企業承擔幾乎全部石油天然氣、乙烯生產,全部基礎電信服務和大部分增值服務,發電量的55%和電力設備的70%;在第三產業,中央企業承擔民航運輸周轉量的82%,水運貨物周轉量的89%。地方國企(市及市以下)大部分已經退出。
民營企業占優勢的行業有采礦、醫藥、電器機械、農副產品、木材加工、工藝、廢舊物資回收。三資企業占優勢的行業有其他采礦、電子通訊、儀表、紡織、皮革、家具、文體等。國有、民營、三資勢均力敵的行業有輕工9行業(吃穿用)、化纖、橡膠、塑料、裝備類5行業。
3.產生的問題。我國經濟發展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強大的制度優勢。但還應看到,當前,世情、國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突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雖已形成,但仍不成熟,許多方面還不夠完善,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加以解決。但在這一過程中,要特別警惕與克服兩種片面傾向:一種傾向認為,經濟體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私有化、自由化程度不夠,深化改革的關鍵是要對國有企業實行私有化;另一種傾向則對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提出質疑,把經濟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歸罪于市場經濟。從根本上說,這些問題的出現緣于經驗不足,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還未能有機結合起來,二者的長處還未充分發揮出來。因此,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圍繞消除不利于發揮市場基礎性作用、特別是不利于公平競爭的體制機制障礙,圍繞消除不利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特別是不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體制機制障礙,通過深化改革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以,當前深化改革的關鍵,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方向,實現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更為充分高效的結合。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了適應現實生產力水平,為了最充分地調動社會資本的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除了帶有“國有公共機構”性質和功能的企業必須保持國家所有以外,在一般競爭性行業和領域,帶有“全民所有制企業”性質和功能的國有企業可以有限度地主動讓出部分市場盈利空間。這個“讓出”的比例多少才合適,這個底線在哪里,該如何確定?也就是說,為了更好發揮國有經濟的功能,在戰略上要把握好國有經濟規模與社會整體經濟結構的適宜度,國有企業“要不要退”、“如何退”、“退到什么程度”的問題,需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在理論上拿出解決問題的參考方案。
1.模型意圖描述。本模型試圖運用數學模型將國家對企業經濟的管理政策及其對經濟運行的作用程度以數學方式進行表達,并力圖通過對國有資產監管政策及其對國民經濟、市場經濟運行影響的數學表達,力求探索國有資產管理政策和企業政策最佳方式和力度,為國家市場經濟和國民經濟的科學發展提供有意義的參考意見。
2.模型假設。國家對企業的管理政策對國民經濟的運行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作用;國家對企業的管理政策主要是通過國家對國有資產的監管政策和對企業的規制政策來進行的;國家對國有資產的監管政策和對企業的規制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對國民經濟、市場經濟的運行狀態和運行質量具有重要影響、調控作用,并存在一定的內在規律可供遵循;國民經濟和市場經濟的運行狀況、國家對企業的管理政策均有其一定的數學、數量表述方式,并能基本反映實際情況。
3.模型的狀態變量。主要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能力指標體系、市場結構與競爭效益指標體系、國家經濟安全指標體系、國民經濟穩定持續增長指標、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指標和市場化程度指標。
4.模型的控制變量。主要有國有資產管理政策指標(含國有資產布局監管政策指標、對國民經濟運行的調節政策指標、國有企業治理政策指標)和企業規制政策指標(含經濟性規制政策指標、社會性規制政策指標、市場行為監管政策指標)。
5.模型的目標函數。目標函數為狀態變量的預定目標值與當前實際狀態值的最小值。
本研究曾試圖運用經濟控制論模型和多目標決策模型對這一問題進行表述,具體形式如下。
經濟控制論模型:若將企業政策目標體系設定為離散時間系統,此時系統的最優控制問題是求滿足約束條件(即狀態方程和初始條件)的最優控制序列u*(0),u*(1),…,u*(N-1),使目標函數|JN-XN|最優,最小。
狀態方程:x(k+1)=f [x(k),u(k),k],k=0,1,…,N-1。初始條件為:x(0)=x0,x0為已知。目標函數為

式(1)中,x(k)表示k時刻的6維狀態向量,是國有資產運行和經濟發展狀態指標;u(k)表示k時刻的6維控制向量,是國有資產監管和政府企業規制政策的量化指標;f [*,*]表示6維向量值函數;L [*,*]表示數值函數;min|JNXN|表示N時的單量預定目標值JN與實際運行狀態值XN之間的差為最小,即實際運行狀態盡可能地接近目標值。
多目標決策模型:若將企業政策體系歸結為帶有模糊多目標決策的問題,那么,其模型可以設計為

式(2)中,F(x)表示預定目標值體系與實際運行狀態指標體系之間的最小值。
目前遇到的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模型的選擇上是否有進一步優化的可能?需要進一步探討。二是數學模型間的融合上,以及它們在與現有統計數據的結合上,還有大量的基礎性工作和探索性工作要做。三是模型的目標指標體系,國家經濟安全指數尚沒有成熟、公認的權威體系。四是本研究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研究的環境和條件有待改善。
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是前無古人的創舉。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理論,是重大的理論創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支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核心,是我們黨和一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長期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結晶。對本文所列問題的研究與解決將會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以公有制為主體與多種所有制經濟相結合的社會經濟制度的發展,有利于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與市場的基礎作用的有機結合,有利于政府對宏觀經濟的管理從直接管理向以間接管理為主轉變的科學發展;有利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