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肖回 (廈門圖書館 福建 廈門 361012)
從2007年開始,國內圖書館界掀起了利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技術進行服務模式改進的創新潮,使自助服務得到了革命性的提升。同時,一些圖書館在利用RFID智能設備推進圖書館延伸服務的創新模式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圖書館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RFID系統的使用情況和相關應用模式的運行效果,并且很多圖書館希望參與到RFID技術的研究探索中,為圖書館界利用新技術提高服務水平貢獻力量。
廈門圖書館(以下簡稱我館)憑借多年對RFID技術應用經驗的積累,在充分評估各方面條件的情況下,引入了RFID系統設備,并針對適合廈門地區的全新運營模式進行了探索與研究。本文將介紹3年來我館RFID系統的建設實踐及效果,以為其他圖書館提供借鑒。
我館于2008年11月開始分期引進RFID智能管理技術,一、二期共投入近280萬元資金,引進RFID自助借還設備11臺(其中24小時自助還書機4臺)、RFID管理工作站5套、RFID閱讀器4套、RFID雙通道安全門禁系統2套、單門禁1套,完成了75萬冊圖書的芯片加工,開發了書架標識、文獻定位導航,并于2009年2月部分投入使用。目前,我館利用RFID技術進行了文獻的加工、流通、典藏,其中在圖書流通、圖書清點等方面效果顯著。
RFID系統的使用使讀者認識到圖書館自助借閱的方便性,大大延長了圖書館借閱服務的時間,在節省讀者借閱等待時間和方便讀者的同時,服務方式也顯得更加自由、靈活、便利。在引進RFID技術后,我館的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有了根本性的提高,讀者到館人數和文獻借閱量大幅度增長。2008年我館到館讀者為1 989 367人次,文獻借閱量高達1 748 467冊次;而2009年到館讀者為2 570 241人次,文獻借閱量為2 914 112冊次,與2008年同比分別增長了30%和66%。從我館使用RFID自助借還設備以來,讀者通過該設備自助借還圖書共2 650 250冊次,占借還圖書總量的50%以上,其中閉館還書量是引進RFID技術前的10倍。2010年以后我館基本上都采用RFID自助借還設備借還圖書,只有無法通過該設備處理的臨時工作才由人工完成。
采用RFID技術后,雖然我館的到館人數、文獻借閱量大幅度增長,但典藏管理人員、流通服務人員基本保持不變。少兒借閱區安排有工作人員5人(負責流通、典藏管理)、自助借還機3臺、24小時自助還書機1臺,2009年完成文獻自助借閱量616 842冊次、讀者流通量達460 296人次。綜合借閱區安排有流通服務人員10人、典藏管理人員25人、自助借還機7臺、24小時自助還書機3臺,2009年完成文獻自助借閱量1 850 055冊次、讀者流通量達1 647 682人次。由此可見,RFID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圖書館的利用率,也相對節約了人工成本。
雖然我館在RFID系統基礎建設階段應用的只是RFID系統的基本功能,但依然能夠在以下多個方面為國內其他圖書館應用新技術和提高管理水平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1)我館充分利用圖書館現有場地和空間,很好地解決了RFID技術改造過程中新設備與原有圖書館結構環境融合的難題,如自助還書區的改造(見圖1、圖2)、自助借書區的改造等,得到讀者的一致好評。

(2)我館在國內率先在自助借還設備上采用“RFID+磁條”雙標簽應用技術,首次應用RFID技術成功實現了圖書識別、用磁條進行防盜的復合應用模式(見圖3)。

(3) 我館在國內率先大規模完全通過24小時還書機完成讀者的自助還書,并成功實現了通過傳送帶系統進行歸還圖書的統一匯總(見圖4),為將來實現自動分揀系統的一體化集成應用(即“24小時還書+傳送+分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10—2011年,我館的一、二期成功完成了RFID系統基礎建設,而后繼續投入180多萬元,一方面,在下屬的10個流通點全面推進RFID系統技術升級;另一方面,大膽創新RFID系統在圖書館中的應用。
(1)2010年我館實施的全自動分揀系統是目前國內圖書館應用案例中最大的分揀系統,已經達到了13級分揀(即按照圖書館自定義要求把圖書按13個標準進行分揀),同時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平面分揀系統架構(見圖5)。全自動分揀系統的實施大大降低了館員的分揀工作量,提高了館員的工作滿意度。

(2)2010年我館根據自身特點引進了國內第1套能夠實現圖書自動上下架的街區24小時智能圖書館設備(見圖6),目前該設備已經安置于廈門市湖里區的康樂社區。該設備與國內第一代24小時智能圖書館設備不同,能夠采用智能機械手技術實現圖書的自動下架(借)和自動上架(還),與傳統街區圖書館設備相比有很多優點,如無需過多人工干預即可實現多次自助借還圖書,大大降低了圖書物流的成本和周期,為我館未來大面積推行街區24小時智能圖書館系統奠定了很好的技術基礎,同時也為探索街區圖書館新的應用模式邁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我館在全力進行RFID技術的改造升級的過程中,還帶動了廈門區級圖書館自動化技術的發展,為整個廈門地區全面推進使用RFID系統打下了很好的技術基礎。借助各區新館建設的契機,同安區圖書館、思明區圖書館、集美少兒圖書館分別引進了RFID系統。
(1)同安區圖書館RFID系統于2009年12月啟動,于2010年2月完成。該系統包括館員工作站2臺、自助借還設備3臺、24小時還書機1臺、分揀和傳送系統3臺以及四通道RFID門禁系統和智能盤點系統各1套。
(2)思明區圖書館RFID系統于2010年7月啟動,于2010年9月完成。該系統包括館員工作站2臺、自助借還設備3臺、24小時無人自助圖書館1臺以及四通道RFID門禁系統和智能盤點系統各1套。
(3)2011年6月,集美少兒圖書館新館成功引進RFID系統,完成了包括館員工作站3臺、自助借還設備3臺、24小時自助還書系統1臺、雙安全檢測門2套等功能項目的建設。
為了實現通借通還,同安區圖書館、思明區圖書館、集美少兒圖書館引進的RFID系統設備完全采用我館制定和實施的相關RFID技術標準,能夠完全兼容我館的RFID圖書標簽,能夠同我館RFID系統的各種應用設備和系統進行協同工作,實現無縫鏈接。
同安區圖書館、思明區圖書館、集美少兒圖書館已基本完成了以RFID技術圖書館智能信息管理系統為基礎的智能化建設,實現了自助式借閱服務,充分體現了以讀者為本的服務理念,同時推進了圖書館的信息共享。智能化館際流通互借為實現廈門整個地區圖書館管理服務的現代化、智能化、集群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1.1 讀者借閱狀態失常引起的拒借及其解決方案
在我館RFID系統的借書流程中,RFID讀卡器通過檢測借書證提供的信息判斷讀者借閱狀態是否正常,對借閱狀態不正常者,系統拒絕辦理手續。這使讀者在借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讀者急匆匆趕到圖書館想借幾本圖書,最后在辦理借閱手續時,由于借閱冊數已滿、有超期滯還金未付、有過期文獻未還等原因,RFID系統拒絕借書。針對這種情況,我館對RFID系統進行了完善,設置了超期滯還金提示、過期文獻未還提示、借還情況提示,使其更加人性化。同時,我館還與開發商協商進行技術上的改進,如在RFID自助借還機上安裝一卡通自助繳費設備,以避免讀者重新排隊繳費、重新排隊借書。
2.1.2 預約圖書引起的拒借及其解決方案
由于讀者無法按要求將預約圖書進行歸類和存放,所以當讀者拿著另一讀者預約過的圖書在RFID自助借還機上借書時,就會出現拒借現象。對于這個問題,我館工作人員需要根據后臺系統的預約通知及時把預約的圖書放于預約架上,但是這種做法又存在工作量太大的缺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館在24小時自助還書機上增設了傳送帶和分揀系統,提供預約圖書分揀口,把預約的圖書分揀出來,以減少拒借現象的發生。
目前RFID技術本身還沒有得到完善,在很多應用方面存在問題和漏洞。例如,RFID操作程序設定在讀者完成借還書手續后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自動退出系統,因此如果讀者在退出系統前離開,其他讀者所借圖書就有可能輸入到該讀者的借書證上,從而造成圖書錯借的現象;RFID芯片受干擾、RFID標簽的天線被扭曲和卷折等情況都會導致讀取率差,加之標簽重疊會造成數據無法讀取,容易出現圖書漏借、漏還現象。從我館的使用情況來看,漏還的現象較多(我館只在借書時設置了冊數的選擇),有的甚至還產生超期罰款,引起與讀者的糾紛,例如,讀者已經把書還回圖書館,由于系統的原因,此書還掛在讀者賬戶上。圖書館針對這些問題,一是必須加強對機器的維護工作,對于系統存在的問題及時與制造商聯系并加以改進,如在自助借書時能夠提示“借完書后請按退出鍵”,或采用插卡式讀卡,使讀者在借完書后拔卡自動退出,以防止錯借;二是在借還書流程中設置冊數的選擇,當RFID讀取的冊數與讀者選擇的冊數不一致時,系統就會提示“選擇冊數不一致”,以減少漏借、漏還現象的發生;三是增加監控設施,提高安全性能,如通過舉辦專題講座、印發宣傳資料、在自助機上用顯著的語言進行提示以及設置自愿者、工作人員進行引導,讓每位讀者都能正確使用自助借還服務。
RFID自助借還系統通過識別圖書上的標簽來完成借還工作,目前對圖書污損、只歸還帶標簽的圖書封面或內容調包等違規行為尚無有效的防范措施。針對這些問題,圖書館工作人員對歸還的圖書應進行抽查、及時上架,對貴重的圖書更應進行嚴格的檢查,對有違規行為的讀者給予批評、教育,必要時按照圖書館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從我館實際運用效果看,RFID系統的自動清點及防錯架查詢功能可以大大提高館員的工作效率,但因為圖書排列緊密,標簽會相互干擾(特別是圖書較薄時),鐵書架的信號反射特性也會對標簽的識別產生干擾,因此RFID系統不能在手持設備天線掃過時即對架上圖書全部清點準確或全部精確檢出錯架圖書,與原有期望值有一定差異。但如果把圖書稀松排架(靠近書架邊緣的圖書與書架間要留有一定的空隙)并進行前后掃描,且將掃描的速度放慢,圖書清點精確度就會大大提高。
廈門市各圖書館之間的館際互借服務十分普遍,但各圖書館具有不同的圖書管理系統、數據格式標準、后臺自動化系統、標簽格式以及不同的讀者證和借閱流通規則,這些差異不僅給館際互借帶來了困難,而且給今后廈門地區圖書館實現大流通服務增加了許多難度。因此,統一圖書館RFID技術的標準十分重要,只有統一各類型圖書館的相關標準,才可能充分利用RFID技術實現廈門地區文獻資源的共建共享。
嘗試利用RFID技術在廈門地區實現圖書的通借通還,建設廈門地區RFID系統的大流通服務體系,具體包括:建立統一的RFID圖書標簽格式、統一的圖書館后臺管理系統,采用中間件服務器(Associate,Customer Service,簡稱ACS)技術以保證各個圖書館能夠在統一的RFID系統平臺運行具有獨立性和安全性,使廈門地區各類型圖書館(如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及科研院所圖書館)聯合起來,以我館為中心館,建立統一的RFID系統,運用RFID技術實現廈門地區的大流通服務,全面走向圖書館資源的共建共享。
我館的RFID技術改造已經初步完成,實現了自助借還、自動分揀、24小時自助還書、智能防盜、圖書定位導航和智能盤點等基本功能,并獲得讀者的高度認可。但是我館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并沒有因為RFID技術的使用而實現大幅度減少,其主要原因是讀者流量和圖書流通量急劇增加,導致圖書上架、排架和定位的工作量增加。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必須提高館員圖書上架、定位和盤點的效率,我館引進了RFID智能書架系統來實現圖書定位和盤點工作的完全自動化。另外,引進智能書架系統更便于館內圖書閱覽率的統計。圖書閱覽率的統計可以幫助圖書館了解哪些圖書的閱覽次數多、哪些圖書是熱門書,這些數據可以對采編部門購書起到指導作用,也是國內圖書館提高管理水平的一個創舉。 我們館目前正在建設智能書架,其應用模型如圖7所示。

我館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窘境,即當讀者數量較多的時候所還的圖書無法及時上架,特別是無法進行細排架。很多讀者會因此而投訴,因為他們在檢索系統中查到所需的圖書往往無法在該書的位置上找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館計劃在圖書館某個區域設置一個專門的還書暫存書架區,用于擺放智能書架。待讀者還回圖書后,館員迅速簡單地將其放置在智能書架上,這樣大大縮短了還書與上架的時間差,讀者可以很迅速地檢索到別人歸還圖書的位置,從而大大降低館員的工作量和壓力。
2011年,我館根據館舍條件和讀者的需求提出建立“不停車還書”的創新理念,即在步入圖書館的主要交通干道旁設置兩臺還書機,主要解決開車的讀者停車至地下車庫再還書的麻煩。此舉想必會受到很多有車讀者的歡迎。此外,我館還提出了節能環保理念,在不停車還書設備中采用太陽能供電模式。如果不停車還書模式應用成功,我館計劃后期會在一些人流量比較集中的地方投入此設備,以方便其他區域的有車讀者還書(見圖8)。

[1]宓永迪.UHF RFID在圖書館的新應用[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1(2):42-44.
[2]Tech-Logic[EB/OL].[2011-10-16].http://www.tech-logi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