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出版史研究(1949-1965)》,陳矩弘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版,52.00元。
該書選取了新中國成立之后的1949—1965年這一時間段,對中國出版業發展情況進行考察。該書不僅對該時期我國出版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出版業發展中的成就與挫折、出版領域的各種力量斗爭等進行了闡述,也對該時期重要出版物的題材、內容特色,以及出版物的編輯、發行特點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
長期以來,相對于出版學其他領域的研究熱潮相比,中國出版史,尤其是中國近現代出版史的研究,顯得相對冷落,不僅體現在研究上的諸多空白點和研究力量的分散,也表現為研究成果的零碎和分散。該書在搜集國內外學者有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這一時期的出版業發展歷史進行了系統的搜集和梳理。該書對于從事出版史研究的愛好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心理畫外音:跨越10年的心理咨詢個案》,嚴文華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9月版,36.00元。
一幅圖畫勝似千言萬語,圖畫是心理咨詢中一個非常有效的工具。以圖畫為主的咨詢,往往側重于情緒的表達和疏解。該書那些涉及壓力、恐懼主題的圖畫,往往是通過一系列的圖畫,讓當事人表達自己內在的情緒和感受,并從中獲取信號,領悟到改變的方向,并在現實中采取行動。有可能當事人都不用說具體的事件,或只是簡述事件,而更多專注在畫畫的過程中,畫完后關注圖畫帶給自己的信息。
該書共收錄圖畫82 幅。根據咨詢目標,涉及多種圖畫主題和圖畫形式,有比較結構化的、傳統的樹木人格圖、自畫像、屋-樹-人和家庭動態圖,也有比較開放的、自由的意象圖畫。有鉛筆畫,也有水彩畫、水粉畫、油畫棒畫。有根據主題直接畫畫的,也有把冥想、意象和圖畫相結合的方式。有個體咨詢中的圖畫,也有團體咨詢時的圖畫。
最值得關注的是,這里的很多圖畫是當事人相隔10年對同一主題作出來的。

《愛 與 意志》,(美)羅洛·梅著,宏梅、梁華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社2012年8月版,45.00元。
羅洛· 梅,美國存在主義和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先后在懷特研究院和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長期工作,獲得過美國心理學會的臨床心理學科學和職業杰出貢獻獎以及美國心理學基金會的心理學終身成就獎章等獎勵。
在書中,羅洛·梅以思想家的敏銳和熱忱,以高屋建瓴之氣度,妙趣橫生地描繪了人類本能之一的愛與意志的科學規律,從心理學、社會學、未來學的深度與廣度,剖析了各種病態的愛欲。作者還闡述了許多基本的和富有吸引力的概念:愛、性、死亡、原始生命力、意志、自由、意向性、選擇、決意、冷漠等。其中最難得的是,作者40年前對愛與意志困境的剖析,對于當今的中國社會仍極具啟發意義。

《大 中 國志》,(葡)曾德昭著,何高濟譯,商務印書館2012年7月版,30.00元。
該書共分兩大部,第一部根據作者多年見聞,記述中國各省的物產和情況,中國的政治制度、風俗習慣、語言文學、服飾、宗教信仰、商業活動以及中外商品交流,等等。
第二部部記錄耶穌會士在華的傳教事跡,除重述利瑪竇等的活動外,還記述了利氏去世后的傳教過程。特別是南京教案,曾德昭是親歷者,所述翔實,是研究這個時期傳教史的第一手資料。
(本文編輯 宋文佳)

《明代宦官文學與宮廷文藝》,高志忠著,商務印書館2012年8月 版,65.00 元。
該書系統處理了明代宦官這一生活在特定場域內的特殊人群的教育狀況、文化活動、權力角逐等,以求匡正過往文史作品中對其不當認識和形象單一化問題。他們中既有王翱、劉若愚等為詩著文的高才雅士,也有阿丑、高永壽等曲藝編演的優伶男寵,更有劉瑾、魏忠賢等禍亂朝綱的佞幸“權宦”。這三類宦官不僅對宮廷文化有著深遠影響,而且在明代文學發展與演進中的隱顯作用也不容小覷。無論是“儒宦”詩文、優伶戲劇,還是宦官政治下的士風、文風之變,都表明明代宦官與明代文學、文化之間不可避免地要進行“互相闡釋”。

《不能停止洗手的男孩》,(美)朱迪茜·瑞坡坡特著,袁偉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9月版,29.80 元。
這本書講述了一些內心充滿矛盾沖突的患者的故事。絕大部分是患者自己寫自己的故事,加上醫生和患者通力合作,用尚處于試驗中的方法和比較成熟的方法成功治療強迫癥。通常,這些成功的療法結合了藥物治療和行為治療。在書中,瑞坡坡特博士還用一些事例(比如戀愛事件等)探討了“正常人”中強迫癥行為的界限問題。
該書是第一本把強迫癥帶到公眾面前而引起公眾注意的書。書中不但引人入勝地描述了強迫癥的癥狀,而且還闡述了強迫癥的治療方法,用戲劇性的描寫給強迫癥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