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芳
(山東省樂陵市郭家街道辦事處中學)
淺談新課標下的初中數學教學
◆張翠芳
(山東省樂陵市郭家街道辦事處中學)
本文從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察能力,培養學生小組合作、親身實踐、動手操作的能力,讓學生在愉悅、歡快的氣氛中學習、讓我們的數學教學充滿樂趣這三個方面分析了在新課標下初中的數學教學。
初中數學 觀察能力 小組合作
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新課標下怎樣進行數學教學?怎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愉快、寬松的教學氛圍,把單調、乏味的數學教學變得豐富,有趣起來,培養出現代社會所需的人才。本文從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察能力,培養學生小組合作、親身實踐、動手操作的能力,讓學生在愉悅、歡快的氣氛中學習,讓我們的數學教學充滿樂趣這三個方面談一下自己的認識。
首先,讓學生對觀察產生興趣。任何一個學生只要對觀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能變被動為主動,變無心為有心。新課標教材添加了活動與探究問題,注重從日常生活、生產中選取學生熟悉的素材,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與探究得出規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時,教科書安排了“任意畫一個△ABC,假設一只小蟲從點B出發,沿三角形的邊爬到點C,它有幾條線路可以選擇?各條線路的長一樣嗎”這一題目,學生對此題目極有興趣,課堂氣氛十分活躍。通過觀察、討論得出了“三角形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這一結論。
其次,通過觀察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觀察現象能揭示事物變化的規律,對所獲取的感性材料進行科學的分析、比較、歸納、概括有助于打開思路。如有這樣一道題:圖1中共有幾條線段?圖2中共有幾條線段?


引導學生觀察:圖1中從點A可得AM、AN、AB三條線段,同理從點M、點N、點B都得出三條線段,分別是線段MA、MN、MB;線段NA、NM、NB;線段BA、BM、BN,但其中線段AM和MA,AN和NA,AB和BA,MN和NM,MB和BM,NB和BN分別是同一條線段,因此圖1中共有6條線段;用同樣的方法能得出圖2共有10條線段;學生再進一步的通過觀察、歸納得到從一個點出發,除了和與本身不能形成一條線段外,和其他的點都能組成一條線段,并且相同字母組成的兩條線段是重合的,所以通過觀察歸納出公式。因此再做下面的題目就迎刃而解。
(1)若直線L上有2個點,線段有______條;
(2)若直線L上有3個點,線段有_____條;
(3)若直線L上有4個點,線段有_____條;
(4)若直線L上有n個點,線段有_____條.
再次,通過觀察培養學生的聯想、類比能力。教師的教就是為了學生的學,而學生的學就是為了日后的用,在觀察中聯想、類比是學習必定經歷的環節,學習中觀察多→聯想就多→探究就多→類比就多→解決問題就好。針對上面的問題我們可以出這樣一道題讓學生先觀察再聯想、類比,最后得出結論。
如下圖,在已知角內畫射線,畫1條射線,圖中共有______個角;畫2條射線,圖中共有_____個角;畫3條射線,圖中共有_____個角,求畫n條射線所得的角的個數_____。(8分)

此題聯想上一題,包括角本身的兩條射線,可以類比得出也符合公式。
因此,在新課標教學的今天,應當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和教學方法,在引導學生開展歸納、類比等豐富多彩的探索活動中,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創建和聯想,從而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熱情,不斷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方法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除了閱讀教材,聽教師講課,做練習外,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親身實踐、動手操作等活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數學學習是現實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是數學學習的重要形式。在教學中,每個知識點基本貫穿在一個現實情境中,應注意突出知識的實際背景和知識探究的過程,使其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立足社會需求,力求學習內容生活化及學習過程經歷化。例如,在“解直角三角形”的教學中,邊角關系在實際中的應用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為了解決好這一難點,教師首先把學生分成組,再讓每組用量角器自制了測傾器,準備好米尺等工具,來到操場上。有的小組只測量了三個數據,就算出了學校附近不能直接測量的那棵大樹的高度。其它組的同學也不甘落后,積極的討論,測量,這時全班同學情緒高漲,計算準確,并且每位同學都遞交了完整的測量報告。
這一活動,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增強了解決同類數學問題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這次活動給了學生直觀、感性的認識,并且有目的、有步驟,從效果上看是一次有意義的實踐活動,鍛煉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課堂上的討論、交流、小組合作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自信和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創造自由、輕松、愉悅的愉悅的學習環境,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的過程中,最大限度的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對學習的內容有了興趣,他就會比較容易的把精力投入其中,是學習成為一種積極主動的行為,這無疑會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有效地促進一個人的學習。
有人說數學是最單調、乏味的。我們要注意到這些不利因素,充分關注學生,適當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適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數學教學充滿樂趣。
音樂是一種陶冶情操,愉悅心靈的藝術形式,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先以音樂的形式引起學生的興趣,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在講“用字母表示數”這一節中,有一位老師先以一首“一只青蛙”的兒歌開頭,引起學生的興趣。“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通過這首歌引導學生三只、四只、五只……青蛙幾張嘴,幾只眼睛幾條腿?學生會很快的回答出來,同時老師再問“那么n只青蛙呢”。這樣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學習了n只青蛙n張嘴,2n只眼睛4n條腿。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理解了怎樣用字母表示數。
再如在“三角形的穩定性”這一節中,開始我們可以通過看一些短片。如“埃及的金字塔”“北京奧運會的鳥巢”和一些與三角形密切聯系的建筑物,讓學生觀察三角形在這實實物中所起的作用,很自然的就理解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并且引起學生對三角形的濃厚興趣,為以后學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打下基礎。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要適當運用多種有效地教學方式,努力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下,讓我們的數學教學充滿樂趣。